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语言类核心期刊对“翻译研究”栏目的建设——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外国语》为例
1
作者 郑敏宇 《学报编辑论丛》 2019年第1期90-94,共5页
文章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外国语》所刊发的翻译论文,探讨语言类核心期刊对翻译研究栏目设置的基本考量。作为非翻译专业期刊,要想把翻译栏目做强,应该推动翻译理论建设,对接战略热点,引领译学研究。《外国语》立足翻译理论研究... 文章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外国语》所刊发的翻译论文,探讨语言类核心期刊对翻译研究栏目设置的基本考量。作为非翻译专业期刊,要想把翻译栏目做强,应该推动翻译理论建设,对接战略热点,引领译学研究。《外国语》立足翻译理论研究,因为具有普适性的译论研究成果对译学具有引领作用,并能够帮助翻译研究者对具体的翻译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 普适性 栏目建设 热点
下载PDF
译者行为的认知翻译学观 被引量:2
2
作者 谭业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00,共18页
如何界定译者行为?能否基于某一理论或范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通过系统性研究生成新知?本文尝试从认知翻译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思考,具体探讨译者行为概念的层次、具身属性和分析范畴,阐释译者行为认知研究区别于传统... 如何界定译者行为?能否基于某一理论或范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通过系统性研究生成新知?本文尝试从认知翻译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思考,具体探讨译者行为概念的层次、具身属性和分析范畴,阐释译者行为认知研究区别于传统研究的特征和维度,进一步明确译者行为认知研究的目标、维度、问题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具身性 认知翻译学 可操作性
下载PDF
从世界语言看汉语到从汉语看世界语言——中国语言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3
作者 束定芳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中国语言研究的传统侧重于汉语本身和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研究者善于从汉语传统看汉语,研究汉语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自《马氏文通》以来的100多年里,国内的语言研究通过借鉴西方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 中国语言研究的传统侧重于汉语本身和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研究者善于从汉语传统看汉语,研究汉语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自《马氏文通》以来的100多年里,国内的语言研究通过借鉴西方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努力从世界语言看汉语,但多数中国学者还不善于从汉语看世界语言,从普通语言学或哲学层面通过汉语看语言、看世界更是无从谈起。又因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缺乏引领性的学科,语言研究无法实现研究范式的突破。因此,中国语言学家要对世界语言学有更大贡献,需要有哲学的眼光,跨学科的视野和研究方法,在继承中国语言学研究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通过对汉语个性的探究,发现人类语言和语言使用方面更多、更重要的特点,为构建普遍的语言或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研究 继承 创新 普通语言学
原文传递
重塑语言景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中的交互认知建构
4
作者 谭业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6-43,共8页
公共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问题,更是在创造语言景观的认知活动。除了遵照国家标准提升译写水平外,还要注意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认知差异,平衡接受者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创造出询唤生命积极性情感和情动意义的语言景观。... 公共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问题,更是在创造语言景观的认知活动。除了遵照国家标准提升译写水平外,还要注意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认知差异,平衡接受者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创造出询唤生命积极性情感和情动意义的语言景观。文章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梳理了一些争议和问题,并就公共领域英文译写景观中所涉及的系统性或原则性的认知差异、认知转换策略进行了探讨。以具体实例分析为基础,重点探讨了体现交互认知建构的语音图式允准效应、范畴化转换、主观化截显策略、隐喻转换、视角化和移情转换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是提高城市、民族和国家形象以及精神品质的一种方式和渠道,可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的交互认知建构力量,起到再塑对外形象和创造诗意语言景观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形象再塑 公共服务 英文译写 诗意景观
下载PDF
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 被引量:54
5
作者 谭业升 葛锦荣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潜在翻译策略的实质,又可有效界定可译与不可译的潜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接口 情感隐喻 可译空间 不可译空间
下载PDF
视觉化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观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瑛 谭业升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7,共6页
视觉化或图像化(visualization)是帮助翻译学习者摆脱语言形式束缚,进行创造性翻译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分析范畴,如场景的图形和背景,场景中的原型要素或常规关系,转喻、隐喻、视角识解等,可以更精确地描写翻译中视觉... 视觉化或图像化(visualization)是帮助翻译学习者摆脱语言形式束缚,进行创造性翻译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分析范畴,如场景的图形和背景,场景中的原型要素或常规关系,转喻、隐喻、视角识解等,可以更精确地描写翻译中视觉化的技巧。可以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作为启发性的手段或者指导思路,更加系统化地组织视觉化翻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化 创造性 认知语言学 隐喻 转喻 视角 翻译教学
下载PDF
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肖英 吕晶晶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法隐喻理论,并通过中英文的词汇语法对比研究,讨论了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英汉翻译的指导作用。同时,以《语言战争》中文译著为例进行对此印证。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学术语篇 翻译
下载PDF
论翻译文本对比分析的描写翻译学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谭业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8-51,共4页
本文对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涉及对比分析的目标、确定文本平行对的过程、对比分析的基本特征等诸方面。并且以例证说明了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文本对比分析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描写翻译学的对... 本文对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涉及对比分析的目标、确定文本平行对的过程、对比分析的基本特征等诸方面。并且以例证说明了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文本对比分析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描写翻译学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导向新的理论认识的开放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学 规定性翻译理论 文本对比分析 文本平行对
下载PDF
论小说翻译中的隐喻连贯——以火的隐喻翻译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谭业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4,共4页
本文以"火"的隐喻翻译为例,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基础,参照描写翻译学文本分析方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系统性的认知研究向我们揭示出:隐喻翻译应注意保持小说作者创建的概念隐喻系统的连贯性,不随... 本文以"火"的隐喻翻译为例,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基础,参照描写翻译学文本分析方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系统性的认知研究向我们揭示出:隐喻翻译应注意保持小说作者创建的概念隐喻系统的连贯性,不随意"灭火",也不任意"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连贯 主题意象 系统语料 小说翻译
下载PDF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0
作者 束定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8-32,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作者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 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作者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而在句子层次上的研究则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认知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 词义 认知语义学 形式语义学
下载PDF
诗歌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以汶川地震诗歌现象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束定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诗歌是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强烈的感情往往导致诗人与日常思维不同的概念化过程(想像)。这一概念化过程可以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表达。当诉诸于语言手段时,语言的每一个层面(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形式部分都可以作为诗... 诗歌是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强烈的感情往往导致诗人与日常思维不同的概念化过程(想像)。这一概念化过程可以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表达。当诉诸于语言手段时,语言的每一个层面(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形式部分都可以作为诗人进行雕琢的原材料,以表达相应的情感。这些语言形式对日常语言的偏离就是诗意的来源。其中,隐喻作为跨越两个认知域的概念化方式和表达手段,为诗歌意象的表达、意境的营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 汶川地震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目标与内容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束定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从传统的内省法,到目前的多重实证方法,特别是心理实验法、仪器实验法等,得到愈来愈广泛的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其长,各...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从传统的内省法,到目前的多重实证方法,特别是心理实验法、仪器实验法等,得到愈来愈广泛的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其长,各有所短,主要看它所服务的研究目标。就语言研究而言,也许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语言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更准确、科学地描写和解释语言提供不同的证据和帮助。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本身也应该常用多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研究方法 目标
下载PDF
转喻的图式及其例示的语言差异——以英汉名词动用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业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结合有关名词动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了名词动用分类和分布的转喻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现代英语和汉语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名词动用的语言差异与转喻图式—例示级阶的关系,指出"图式—例示"级阶揭示了一... 结合有关名词动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了名词动用分类和分布的转喻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现代英语和汉语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名词动用的语言差异与转喻图式—例示级阶的关系,指出"图式—例示"级阶揭示了一般概念结构和语言特有概念结构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转喻 图式 例示 语言对比
下载PDF
中国语言学研究国际化的坚实一步——西安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后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束定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9,55,共4页
2011年7月16日下午5点,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礼堂,随着最后一个大会主题报告的结束,历时5天的“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缓缓拉上了帷幕。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国际化 语言学研究 西安 后记 中国 外国语大学 主题报告
原文传递
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控辩中的转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晶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145,157,共5页
合意性是制约一个言语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在法律刑事庭审中,言语行为最强烈地表现为"我""你""他"三方主体的互动博弈过程,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意图明显可以分为合作与对抗两类,由此决定其中的转述可分析为&q... 合意性是制约一个言语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在法律刑事庭审中,言语行为最强烈地表现为"我""你""他"三方主体的互动博弈过程,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意图明显可以分为合作与对抗两类,由此决定其中的转述可分析为"肯定性转述"和"否定性转述";而一般意义上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此也有了不同的意义。进而言之,在法庭上,所有事实的确定,都是通过转述来实现的;同时,所有转述又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无论是"肯定性转述"还是"否定性转述",无论"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在法律言语行为中,一切转述都具有原述性——都必须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呈现出不同于文学、新闻、学术等体裁的独特特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意性原则 庭审转述 肯定性转述 否定性转述 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 原述性
下载PDF
一项关于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爱华 谭业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5,共9页
基于对1名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现象的Mp3录音调查,以及凭此建立的自我修正语料库,发现儿童的自我言语监控和修正行为与工作记忆有关,受到早期习得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习得重心,已经开始转向"语用"习得... 基于对1名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现象的Mp3录音调查,以及凭此建立的自我修正语料库,发现儿童的自我言语监控和修正行为与工作记忆有关,受到早期习得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习得重心,已经开始转向"语用"习得,更多的关注语用要素在话语构建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自我修正 工作记忆 语用习得
下载PDF
旅游翻译中的“虚实”与移情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业升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4年第4期66-70,95,共6页
文章首先从移情的角度对"虚实"这一对文体概念的认知实质进行了说明,继而探讨了旅游翻译中所涉及的移情于物和移情于人的现象,探讨了英汉旅游翻译文本所反映出来的移情对象和移情方式的规约性差异和"虚实"张力,及... 文章首先从移情的角度对"虚实"这一对文体概念的认知实质进行了说明,继而探讨了旅游翻译中所涉及的移情于物和移情于人的现象,探讨了英汉旅游翻译文本所反映出来的移情对象和移情方式的规约性差异和"虚实"张力,及其引发的翻译转换。文章还描述了一些旅游文本及其翻译中移情方式的历史变化。移情的研究启示我们,应重新认识译者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移情 旅游 翻译
下载PDF
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锦荣 谭业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63,共5页
参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和现代西方权力控制理论 ,从个体人格发展和意识形态两个层面对菲茨杰拉德三部代表作品展开分析———它们分别展现了人格结构中不同侧面的失落 ,从而整体显示了个体心理需求在社会权力控制之下的全面受挫。菲茨... 参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和现代西方权力控制理论 ,从个体人格发展和意识形态两个层面对菲茨杰拉德三部代表作品展开分析———它们分别展现了人格结构中不同侧面的失落 ,从而整体显示了个体心理需求在社会权力控制之下的全面受挫。菲茨杰拉德和他塑造的主人公一样 ,陷入无尽的失落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权力控制 失落
下载PDF
修辞学研究范式的重构和工具性范畴的建设--首届望道修辞学论坛述评
19
作者 吕晶晶 王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工具性 中国现代修辞学 述评 论坛 范畴 《修辞学习》 中国修辞学
下载PDF
指类句产生的基础及语用特征
20
作者 李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指类句是以"类"的划分为基础的句子,它概括一类对象的全体或一部分具有某种规律、属性或者特征。指类句在语言表达结构和语言运用方面有独特的特点。指类句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容忍反例。它表面上表示普适性的、一般质的规... 指类句是以"类"的划分为基础的句子,它概括一类对象的全体或一部分具有某种规律、属性或者特征。指类句在语言表达结构和语言运用方面有独特的特点。指类句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容忍反例。它表面上表示普适性的、一般质的规律,但是如果对这些普适性的、一般质的规律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却能发现其反例,而人们却又在理解中能够忽视这些反例,容忍反例的存在。指类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认知和逻辑基础。作为人们范畴习得的重要的语言手段,指类句在古文诗词、转喻修辞和矛盾语句中都有着丰富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类句 容忍反例 产生基础 语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