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越战小说中的记忆伦理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梅丽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3,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危机时代的创伤叙事(12YJC752024)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项目:嬗变与超越(QJTD14WYX01)
-
文摘
越战早已结束,但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和争论远未停息,因为每一场战争都要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在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的回忆越南战争的小说中,往往出现指责和贬损对方的相悖性描述,为此从记忆伦理的角度探讨这种对立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首先阐述记忆的目的性和利己性,进而揭示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及其具体表现。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研究认为作家应该采用双重记忆机制:即从他者的角度回忆自己的历史,并论证这是一种已经得到部分作家践行、而且伦理上值得倡导的通向正义的记忆机制,也是文学去修复创伤、认识历史的有效方式。
-
关键词
越战小说
创伤叙事
记忆伦理
-
Keywords
Vietnam War novels
trauma
memory ethic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文本内与文本间的基尔戈·特劳特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梅丽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5,共7页
-
文摘
在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四部重要小说《上帝保佑你,罗斯沃特先生》、《五号屠场》、《冠军的早餐》和《时震》中,科幻作家基尔戈·特劳特这一虚构人物反复出现。本文从文本内和文本间的两个角度,来考察这种同一人物反复创作手法的意义。作为一种独特的互文性表述法,特劳特在这四部小说构成的"姊妹文本"中的变化轨迹,实际上体现了冯内古特不断变化的创作心理和越来越强烈的文学自省意识。在特劳特的变化过程中,文学的现实功能逐渐弱化,而作家的主体性却逐步得到加强。通过对特劳特的反复塑造,冯内古特在自己的作品系统内部建立了一种以作者意图为主导的互文性关系。这种手法是对一般互文性研究中文本间性凌驾于主体间性的一种反拨,同时对我们理解冯内古特个人的创作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冯内古特
基尔戈·特劳特
同一人物反复塑造法
互文性
“姊妹文本”
-
Keywords
Kurt Vonnegut Kilgore Trout repetitive figure intertextuality "sister-text"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记忆的滥用:论《浮世画家》中的记忆机制
- 3
-
-
作者
梅丽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危机时代的创伤叙事》(项目编号12YJC752024)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嬗变与超越”团队资助
-
文摘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大多都采用回溯型的叙事结构,表现主人公的怀旧情绪,探索记忆这一主题.对于过去的记忆被过度使用从而僭越真实的这一“记忆滥用”的现象,法国著名思想家保罗·利科指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即“独立自我的灭失”、“真实或想象的威胁”以及“集体身份认同中的暴力参与”.本文以《浮世画家》为例,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主人公对记忆的过度化、工具化使用的原因、特点和效果.探讨记忆机制在小说创作中所具有的特殊叙事力量.
-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浮世画家》
保罗·利科
记忆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女性主义对类型小说的挪用
- 4
-
-
作者
梅丽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7,共8页
-
基金
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试图从女性与类型小说的历史、类型小说与意识形态、读者的主体地位这三个角度,追溯女性与类型小说的历史,梳理女性主义类型小说的当代文化境遇,分析女性类型小说如何将类型小说转化为传统父权与现代女性意识形态交锋的阵地,并探讨女性主义类型小说所激发的读者反应模式,从而论证女性主义类型小说在文学形态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建设性。
-
关键词
女性主义类型小说
意识形态
读者反应
-
Keywords
feminist genre fiction
ideology
reading response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异性恋小说
- 5
-
-
作者
马丁·艾米斯
何楚(译)
梅丽(译)
-
机构
不详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2,共10页
-
-
关键词
《异性恋小说》
英国
马丁·艾米斯
小说
当代
-
分类号
I561.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格吕克诗歌中的自我建构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梅丽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3,共11页
-
文摘
格吕克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塑造意识,其自我建构艺术的独特之处是在自白派诗歌所宣扬的个人化与高度现代主义诗学所推崇的"非个性化"这两种立场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她在继承和发展现代诗歌技巧的基础上,将个人经历巧妙地融合到更为普遍的人类生活背景和文化指涉之中。她的诗歌《棱镜》《乡村生活》和《草场》,分别体现了三种自我建构策略: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化人格的倾向,通过自我降格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及将经典神话兼收并蓄的超文本化手法。格吕克在诗歌创作中将经验自我从时空的控制中抽离出来,转变为新的形式和秩序,从而不断实现诗人的自我建构和修正。
-
关键词
格吕克
自我建构
集体化人格
自我降格
超文本
-
Keywords
Louise Glück
self-construction
collective personhood
self-degradation
hypertext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图像小说的代际转变——以阿特·斯皮格曼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梅丽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英语教学部
-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2,159,共8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伤的文化构成与文学再现”(项目编号:14BWW06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像小说进入繁荣阶段,至今已发展为广受关注的独立叙事类型和文学研究课题。《鼠族》和《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是美国图像小说家阿特·斯皮格曼的代表性作品,分别聚焦"大屠杀"和"9·11"恐怖袭击事件。虽然两部小说的主题都涉及人类的重大灾难事件,然而它们的创作时间相隔二十多年,其文化和视觉背景大为不同。通过考察这两部作品所对应的时代背景下图像在可视性、见证性和物质性方面的代际变化,可以发现图像小说在视觉不断升位、图像不断激增的当代文化语境下,积极发展与其他媒介的视觉图像进行斡旋和抗衡的策略,不但深化了图像本身的文化含义,而且革新了文学对创伤和历史危机的表现手段。
-
关键词
阿特·斯皮格曼
图像小说
代际转变
《鼠族》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