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灵丹对大鼠糖尿病肾病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郑士荣 张景红 +1 位作者 朱宇清 蔡淦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地灵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机理。方法用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地灵丹治疗8周后,检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胰岛素、血浆胰高血糖素、血清及垂体生长...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地灵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机理。方法用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地灵丹治疗8周后,检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胰岛素、血浆胰高血糖素、血清及垂体生长激素水平以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肾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地灵丹治疗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降低;体重、肾重、垂体及下丘脑重量趋向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尿β2微球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IC花环试验百分率升高;垂体生长激素水平下降;去甲肾上腺素接近正常;肾组织基底膜增厚及线粒体膨胀程度不及模型组明显。结论地灵丹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吸附能力,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灵丹 糖尿病肾病 中药复方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原永明 章晓鹰 +2 位作者 顾超 张珏 孙学华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S蛋白变异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B患者114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1例(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肝硬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S蛋白变异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B患者114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1例(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肝硬化组35例(肝硬化组)。采用测序法检测所有对象的HBV S蛋白基因序列。结果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年龄和HBV 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及HBV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BV S蛋白总体变异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和慢性HBV携带组(P<0.05、P<0.01)。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与肝硬化组S蛋白的主要亲水区(MHR)外变异率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表位区变异率依次升高(P<0.01)。3组之间S蛋白的MHR及位于MHR内的"a"决定簇、LOOP1和LOOP2的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外的非免疫表位区变异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组中有1例患者同时出现MHR外Th免疫表位区、CTL免疫表位区和非免疫表位区3个位点变异,1例患者出现MHR与MHR外Th免疫表位区2个位点变异,其他患者均为单点变异,且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与非免疫表位区变异率相当,呈随机分布。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有5例(13.15%)患者出现2个位点以上的变异,肝硬化组有9例(25.71%)患者出现2个位点以上的变异,且2个组的变异位点集中于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结论HBV S蛋白MHR外,尤其是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变异不仅与HBeAg阴性血清学状态相关,也与肝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蛋白 基因测序
下载PDF
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原永明 章晓鹰 +2 位作者 顾熙东 张珏 韩倩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法检测81例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患者51例、合并HHcy患者30例]及98名...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法检测81例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患者51例、合并HHcy患者30例]及98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HHcy及ACS发病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原则。相对于正常对照组,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C基因型、TT基因型相对于CT+CC基因型、T等位基因相对于C等位基因,其发生ACS的OR值(95%CI)分别为2.60(1.12~6.03)、2.02(1.06~3.86)和1.66(1.09~2.53)。在ACS患者中,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T+CC基因型,发生HHcy的OR值(95%CI)为2.74(1.08~7.00)。结论 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是HHcy的危险因子,可增加ACS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下载PDF
胱抑素C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勤 王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7期2381-2382,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肝硬化的相关性,以及胱抑素C的变化与肝硬化不同阶段、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该院7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同时选取其他患者人群血清作为...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肝硬化的相关性,以及胱抑素C的变化与肝硬化不同阶段、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该院7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同时选取其他患者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测定指标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研究不同肝硬化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值具有关联性,肝硬化程度越严重胱抑素C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与肝硬化具有相关性,并且能够反映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可作为评价患者肾功能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肝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昆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观察其耐药性。方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株大肠埃希菌和114株肺炎克雷伯菌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7.9%和26.3%。产ESBLs菌对...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观察其耐药性。方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株大肠埃希菌和114株肺炎克雷伯菌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7.9%和26.3%。产ESBLs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为63.3%~93.1%,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敏感性在62.8%~91.9%。结论医院产ESBLs菌的阳性率较高,应开展检测,控制ESBLs的传播,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性病实验室常见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昆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了解梅陇地区性传播疾病 (STD)感染情况。方法 对 132 2例患者淋病奈瑟菌 (NG)、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脲原体 (Uu)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 :Uu(2 9.5 % ) >NG (18.7% ) >Ct(9.1% ) ,男性患者NG阳性率最高 ,... 目的 了解梅陇地区性传播疾病 (STD)感染情况。方法 对 132 2例患者淋病奈瑟菌 (NG)、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脲原体 (Uu)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 :Uu(2 9.5 % ) >NG (18.7% ) >Ct(9.1% ) ,男性患者NG阳性率最高 ,为 30 .9% (170 / 5 5 2 ) ,女性患者Uu阳性率最高 ,为 39.4 % (30 3/ 770 )。结论 男性患者NG阳性率高 ,应加强对性伴的检查。Ct阳性率低 ,可能与标本采集有关。Uu阳性 ,应根据患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实验室常见病原体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2002至2008年临床分离志贺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昆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39,243,共2页
关键词 志贺菌 血清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临床分离志贺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昆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了解3年来梅拢地区志贺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占6 3.6 % 6 9.6 % ,宋内志贺菌占30 .4 % 33.1%。志贺菌对常... 目的 了解3年来梅拢地区志贺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占6 3.6 % 6 9.6 % ,宋内志贺菌占30 .4 % 33.1%。志贺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福氏志贺菌对抗菌素的敏感率依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95 %、哌拉西林17%、氟喹诺酮类2 2 %。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约为90 %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由2 0 0 2年的10 0 %下降至2 0 0 4年的78%。结论 3年来梅拢地区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以Ⅰ型、Ⅱ型和Ⅳ型为主,血清型逐年增多。志贺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增高趋势,必须作好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血清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昆 韩倩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期2-3,共2页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939例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和药敏试验。结果 939例标本中共检出解脲脲原体阳性242例,阳性率为25.7%,其中,男性15.2%(95/626),女...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939例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和药敏试验。结果 939例标本中共检出解脲脲原体阳性242例,阳性率为25.7%,其中,男性15.2%(95/626),女性47.0%(147/313),两者显著差异(P<0.01);10种抗菌药物中,敏感性较高的为强力霉素(97.18%)、美满霉素(96.05%)和交沙霉素(96.05%),耐药率较高的为环丙沙星(65.54%)、氧氟沙星(72.32%)和罗红霉素(49.15%)。结论解脲脲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监测其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84株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昆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API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K-B)法检测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4株金葡菌中,MRSA69株(82.1%)。除了万古霉素外,MRSA和...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API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K-B)法检测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4株金葡菌中,MRSA69株(82.1%)。除了万古霉素外,MRSA和MS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MSSA除了对青霉素(80%)和四环素(55%)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30%;MRSA对利福平(4%)、复方磺胺异唑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7%和5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90%,MRSA和MSSA相比,除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外,MRSA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大于MSSA。结论临床分离的金葡菌中,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许多MRSA菌株为多重耐药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MRSA的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昆 朱宇清 +2 位作者 顾彩华 李恒涛 陈建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ylasma pneumonsia,Mp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明胶凝集法,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共检测儿科门诊患儿3086例。结果儿科门诊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39.6%,女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患儿。冬... 目的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ylasma pneumonsia,Mp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明胶凝集法,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共检测儿科门诊患儿3086例。结果儿科门诊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39.6%,女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患儿。冬春季节(11月~次年4月)发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抗Mp-IgM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阳性率与季节、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抗体 阳性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患者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检测值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斌 周雪颖 +1 位作者 彭素梅 蔡懿俊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5期9-10,3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患者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检测值的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CI)和腔隙性脑梗死( LI)病人检测Ictp水平,然后,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另外对Ictp异常的脑梗死病人观察预后。结...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患者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检测值的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CI)和腔隙性脑梗死( LI)病人检测Ictp水平,然后,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另外对Ictp异常的脑梗死病人观察预后。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Ictp值9.3±3.15和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清Ictp值6.9±2.36均与健康对照组2.13±1.05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组之间Ictp值的异常率58.1%和30.8%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在两病例组中,Ictp正常组预后良好的比例73%与Ictp异常组预后良好的比例27%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ctp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ICTP 酶联免疫吸附法 预后评价
下载PDF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昆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2期32-34,共3页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外科送检标本的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2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1株,占62.6%;革兰阳性球菌114...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外科送检标本的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2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1株,占62.6%;革兰阳性球菌114株,占35.5%;真菌6株,占1.9%。其中大肠埃希菌116株(36.1%)、肺炎克雷伯杆菌24株(7.5%)、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10.6%)、铜绿假单胞菌18株(5.6%)、粪肠球菌16株(5.0%)。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和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2.9%(18/34)、83.7%(36/43)和35.0%(49/140)。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20%。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嚼唑、米诺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夫西地酸等的耐药率均低于40%,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各不相同。结论外科感染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广泛,细菌耐药性各异,一些感染菌株多重耐药,引起临床经验性治疗失败,临床应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病原 药物耐受性
原文传递
肾小球肾炎血清BUN、RBP的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贾勤 王慧 +2 位作者 羽晓瑜 赵晓明 江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651-654,675,共5页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血清中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大华医院和我院接诊的7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BUN、RBP...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血清中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大华医院和我院接诊的7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BUN、RBP水平变化情况,及其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BUN、RBP水平(15.52±1.51 mmol/L、97.87±21.28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07±0.97 mmol/L、42.17±10.25 mg/L),差异显著(P<0.05);重度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BUN、RBP水平(19.01±1.20mmol/L、118.83±21.24 mg/L)均显著高于轻度(11.56±1.07 mmol/L、71.24±19.87 mg/L)、中度肾小球肾炎患者(14.89±1.12 mmol/L、95.75±22.13 mg/L),差异显著(P<0.05);中度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BUN、RBP水平(14.89±1.12 mmol/L、95.75±22.13 mg/L)均显著高于轻度肾小球肾炎患者(11.56±1.07 mmol/L、71.24±19.87 mg/L),差异显著(P<0.05);BUN诊断肾小球肾炎的AUC为0.866,95%CI为0.807~0.926,截断值为8.45 mmol/L;RBP诊断肾小球肾炎的AUC为0.957,95%CI为0.927~0.987,截断值为57.29 mg/L;联合检测诊断肾小球肾炎的AUC为0.991,95%CI为0.980~1.000,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Z=4.11、2.150,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1%、94.15%。结论:在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血清BUN、RBP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诊断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尿素氮 视黄醇结合蛋白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