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记者团在学校宣传体系中的现状调查与展望——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为例
1
作者 屠潇 陆建非 《陶行知学刊》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章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生记者团的建设为视角,通过溯源考证和问卷调查,对十年以来学生记者团的发展情况展开调查,聚焦考察高校宣传职能部门作为重要的育人平台和阵地,充分发挥和运用育人资源的一般路径。调查分析显示,对育人机... 文章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生记者团的建设为视角,通过溯源考证和问卷调查,对十年以来学生记者团的发展情况展开调查,聚焦考察高校宣传职能部门作为重要的育人平台和阵地,充分发挥和运用育人资源的一般路径。调查分析显示,对育人机制、育人方式和育人平台的不断创新,不仅有效提升学校宣传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更切实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同时,文章还进一步对完善机制设计、丰富项目资源供给、深化产教融合提出建议,以满足社会对新媒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彰显“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记者团 宣传职能部门 综合能力 育人功能
下载PDF
中共在上海大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
2
作者 刘长林 王君峰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1年第3期5-19,141,共16页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既与上海大学作为一所现代高等学府,是一个重要传播平台有关,也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齐聚上海大学,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解释中国革命现实问题相结合密切相关。他们充...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既与上海大学作为一所现代高等学府,是一个重要传播平台有关,也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齐聚上海大学,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解释中国革命现实问题相结合密切相关。他们充分运用教学阵地,第一次在高校课堂系统集中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上海大学丛书的出版,夏令讲习会的举行,报纸、期刊的创办,使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从高校延伸到社会,从大学生扩展到民众,从上海大学影响到全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办中国现代新型高等院校的最早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中国化做出了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上海大学 传播马克思主义 历史经验
下载PDF
论陈独秀在上海大学创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长林 刘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162,共8页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供了精神资源,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学校改组时学生原拟推举陈独秀为上海大学校长,主要在于他的新文化人的名人效应。上海大学创办后,陈独秀作为中共领导人指派过陈望道到学校任职,并通过指导党团员活动,对学校事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陈独秀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中共在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大学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显性的文化名人效应与隐性的政党组织运作,是陈独秀影响上海大学创立与发展,影响上海大学青年学子的两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上海大学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上海大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元隆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1-37,共7页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上海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荟萃群英办教育,制定学校章程,规划学科发展,改革行政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可谓筚路蓝缕;在大学教育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占领大学讲坛的先河。其间所积累...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上海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荟萃群英办教育,制定学校章程,规划学科发展,改革行政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可谓筚路蓝缕;在大学教育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占领大学讲坛的先河。其间所积累的管理大学的经验,演绎的教育与革命的变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共初创期的历史风貌,对中国社会革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领导人 上海大学
下载PDF
孙中山、国民党中央与上海大学关系再研究
5
作者 韩戍 赵诗月 《近代中国》 2022年第2期22-40,共19页
目前对上海大学的研究,主要注重探讨上海大学与中共的关系。①对上海大学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上海大学与孙中山、国民党中央的关系问题,学界也有一定讨论。张元隆考察了上海大学师生的孙中山情结,但并未深论孙中山对上海大学的态... 目前对上海大学的研究,主要注重探讨上海大学与中共的关系。①对上海大学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上海大学与孙中山、国民党中央的关系问题,学界也有一定讨论。张元隆考察了上海大学师生的孙中山情结,但并未深论孙中山对上海大学的态度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中央 上海大学 孙中山
下载PDF
由清华简《四告》相关语词谈古史道统说的传承及知识谱系
6
作者 宁镇疆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1)) “天心”之外,《四告一...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1)) “天心”之外,《四告一》还有“天德”“纲纪”,《四告二》又有“天常”,它们是古史记述系统中的高频关键词。由这些词汇出发,我们可以将很多文献中的古史记述,彼此参互求证,更可见古史道统说的源流及知识谱系。^((2))(一)“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关键词 知识谱系 清华简 《成之闻之》 道统说 《尚书》 整理者 郭店楚简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及其与上海的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韦博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作为一场极具影响力的留学运动,在时间上,它介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间;在对象上,又涉及到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等党的创建史时期的关键人物;在地点上,留法勤工俭学生们大部分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这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作为一场极具影响力的留学运动,在时间上,它介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间;在对象上,又涉及到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等党的创建史时期的关键人物;在地点上,留法勤工俭学生们大部分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这场运动在中共创建史、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中外关系史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留法勤工俭学的研究由浅到深,相关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野也在逐渐拓宽。在深入挖掘资料,梳理相关问题和转换研究视角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研究的前进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 留学运动 上海
下载PDF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天山廊道与中外交通”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8
作者 马悦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2023年11月11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天山廊道与中外交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厦门... 2023年11月11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天山廊道与中外交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集美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暨南大学 中外关系史
下载PDF
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云 杨帅 徐有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5,共8页
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先后在皖南建立了80个企事业单位,从此开始了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长达24年的关系。在此期间,安徽对上海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土地、劳动力、建材和治安保卫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先后在皖南建立了80个企事业单位,从此开始了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长达24年的关系。在此期间,安徽对上海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土地、劳动力、建材和治安保卫等方面。上海小三线在发挥巩固国防作用的同时,对皖南地方的基础设施、工农业、文化教育以及现代文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同时,上海小三线人员与皖南民众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与矛盾,也有文化上的碰撞与冲突,但理解、接纳与融合仍是两地关系发展的主流。简言之,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各级政府、民众建立了良性的支援与协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三线 皖南 支援与共建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与“上海课标”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伟强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37,共4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4年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统一课标”)。1997年,经国家特批,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上海“二期课改”开始起步,历经7年后,《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4年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统一课标”)。1997年,经国家特批,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上海“二期课改”开始起步,历经7年后,《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正式面世(以下简称“上海课标”)。在相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两种高中历史课标基本精神一致,结构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体系、要求等方面也有巨大差别。兹比较其主要异同并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标 上海课标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近代上海出版人与上海社会生活关系研究述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卫民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33-41,共9页
以近代上海出版人与上海社会生活关系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出版人与都市社会生活关系史,从文化史、出版史、社会生活史等视角探究了其研究概况,并从诸多细节评析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有待深入之处。
关键词 近代上海 上海出版业 上海出版人 上海社会生活
下载PDF
西南联大历史系课程设置与教研的时代特征
12
作者 陈勇 颜克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70,共8页
西南联大历史系在承继晚清民初旧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以时间、空间、事类为中心的三大课程群组,通识中有专精,专精中贯以通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讲史之时代使命。该系诸师"学术报国"、"读史救亡"的价... 西南联大历史系在承继晚清民初旧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以时间、空间、事类为中心的三大课程群组,通识中有专精,专精中贯以通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讲史之时代使命。该系诸师"学术报国"、"读史救亡"的价值取向,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学术品格浸润教坛,在国难方殷的抗战时期,他们为民族文化续命,肩负起了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历史系 课程 教学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上海小三线”的生产与生活 被引量:2
13
作者 丸川知雄 徐有威 邵刘旖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21,共9页
20世纪60年代,数百万工人与工程师从沿海和东北各省迁往内陆,以建设“三线”——一片位于中国内陆、用于发展建设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广袤地带。为了掩护他们免受空袭,这些工厂坐落于内陆省份山区的山谷中,这使他们经历了一生中最为剧... 20世纪60年代,数百万工人与工程师从沿海和东北各省迁往内陆,以建设“三线”——一片位于中国内陆、用于发展建设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广袤地带。为了掩护他们免受空袭,这些工厂坐落于内陆省份山区的山谷中,这使他们经历了一生中最为剧烈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从上海迁往“上海小三线”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上海小三线”是一个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巨大军工复合体,拥有81家工厂和设施及6.7万名员工。它是上海在安徽山区的一块孤立飞地,因此员工严重依赖企业来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资料,如住宅、食品、娱乐、儿童教育、医疗、公安、乃至配偶。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如何运作、人们如何在那里生活,以及该复合体如何被关闭之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建设 上海 皖南 生产生活
下载PDF
保守“国学”: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
14
作者 韩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50,共10页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系存在着无力设置研究所、学科专业化程度不足、师生学术交往圈有限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情况,诸如学科错位发展、注重国学教育、打破课堂内外界限,对当下大学相关系科的学科建设及书院制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华大学 学科建设 国学教学与研究 内在限制
下载PDF
灵隐豁堂正喦禅师生平及其上海地区交游考
15
作者 王启元 杨奇霖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4期54-62,95,96,共11页
豁堂正喦禅师是三峰派第三代高僧,长期驻锡杭州名刹灵隐寺,在明清之际享有重要声望。其生平著述皆为珍稀传本,今幸得刊布,可以相对准确还原其生平事迹。豁堂于明清易代前后,曾长期驻锡上海,然其塔铭传记等材料皆未记载。于上海其间与著... 豁堂正喦禅师是三峰派第三代高僧,长期驻锡杭州名刹灵隐寺,在明清之际享有重要声望。其生平著述皆为珍稀传本,今幸得刊布,可以相对准确还原其生平事迹。豁堂于明清易代前后,曾长期驻锡上海,然其塔铭传记等材料皆未记载。于上海其间与著名隐士居士陈继儒以及晚辈宋存标、单恂等交游频繁之事,正是通过所存豁堂诗集得以发扬。豁堂晚年曾罹僧案,被迫下狱南京,个中缘由同样出于上海时期的驻锡经历。该案关涉寺院亦分布在松江府境内。由豁堂禅师沪上交游考察可以推知,清代上海地区的佛教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汉传禅僧对本地士族精英的弘法与交游已达高峰。此外,这些考察对于未来重写上海佛教史以及推及地方信仰生活考察,亦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豁堂正喦 三峰派 灵隐寺 上海 陈继儒
下载PDF
何以开拓三线建设研究新边疆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有威 张杨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建构战略腹地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三线建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俨然成为党史、国史的热点领域。站在中共中央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纪念的当下,检视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存在...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建构战略腹地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三线建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俨然成为党史、国史的热点领域。站在中共中央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纪念的当下,检视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存在史料同质化、研究碎片化、差异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三线建设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要克服这一阻碍,未来应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视角向下、深入基层,建构立体综合的史料体系;二是在继续拓展三线建设内史的同时,加强外史研究,并在二者之间建立逻辑自洽的联接;三是注重三线建设对历史造成的断裂和延续,从长时段的视角思考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并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思路,开拓三线建设研究新边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小三线建设 新中国史 工业化 新边疆
下载PDF
2023年三线建设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有威 吴洁琼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2023年三线建设研究又是一个丰收年,相关文章的转载率和学位论文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一年的成果继续深化包括三线建设史、工业遗产、调整改造、职工群体等在内的传统话题研究,同时拓展三线建设与民族关系、企业与地方关系、三线铁路建... 2023年三线建设研究又是一个丰收年,相关文章的转载率和学位论文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一年的成果继续深化包括三线建设史、工业遗产、调整改造、职工群体等在内的传统话题研究,同时拓展三线建设与民族关系、企业与地方关系、三线铁路建设、三线影像与报刊、环境史等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三线建设研究的对话。三线建设研究者需要勇敢直面并着手解决诸多困难,走出书斋,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更多呈现三线建设的差异性和多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小三线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工业遗产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安徽小三线企业职工教育研究
18
作者 徐有威 张胜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小三线企业对于职工教育发展有现实需求。在建设时期,相关企业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文化、技术能力提升为要求开展职工教育。其路径与形式包括开办厂内培训、选送职工赴厂外学习、设立“七·二一”大学等。改革开放初期... 小三线企业对于职工教育发展有现实需求。在建设时期,相关企业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文化、技术能力提升为要求开展职工教育。其路径与形式包括开办厂内培训、选送职工赴厂外学习、设立“七·二一”大学等。改革开放初期,小三线企业在主管部门组织和领导下,多措并举,着力提升职工文化与技术能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企业 职工教育 安徽 改革开放
下载PDF
论蜀汉政权内三大集团的政治分野--以诸葛亮用人、谯周劝降与士族北迁为例
19
作者 朱子彦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2-71,共10页
诸葛亮用人有明显的地域性倾向:即以荆州集团为中心,联合东州集团,他成功地协调与平衡了蜀汉内部两大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益州集团则采用两手策略,即笼络与打击并用之。诸葛亮死后,荆州与东州集团相继掌权,益州集团继续被边缘化。蜀... 诸葛亮用人有明显的地域性倾向:即以荆州集团为中心,联合东州集团,他成功地协调与平衡了蜀汉内部两大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益州集团则采用两手策略,即笼络与打击并用之。诸葛亮死后,荆州与东州集团相继掌权,益州集团继续被边缘化。蜀汉政权能于西南一隅延续近三十年,蒋琬、费祎二人功不可没。蜀汉末年,益州土著势力崛起,谯周反对蜀汉北伐,散布曹魏将统一天下,并力主刘禅降魏。司马昭灭蜀后,为了防止蜀地出现动乱和再次割据,遂将荆州与东州集团的士人全部迁徙出益州。晋武帝为了缓和同蜀地士族的紧张关系,重用一批益州本土贤士。如此一来,蜀汉政权中原来的两个政治集团也就不复存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集团 诸葛亮用人 谯周劝降 士族北迁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寻绎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文波 王宏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0,共5页
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视角出发,从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时空变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的历史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同文化表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的变迁等4个不同层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了较为... 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视角出发,从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时空变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的历史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同文化表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的变迁等4个不同层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构,从而实现对近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性建构,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代大背景下的基本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社会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