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词曲中的茶文化英译之我见 被引量:9
1
作者 贾玮品 顾正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3-127,共5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茶文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看英国启蒙时期的女性教育观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女性仍然主要被禁锢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女子教育以家庭非正式教育模式为主。这一时期大部分男性启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念与宗旨是使女性"依附"与"屈从"于男性,而以沃斯通克拉夫特为代表的一些... 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女性仍然主要被禁锢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女子教育以家庭非正式教育模式为主。这一时期大部分男性启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念与宗旨是使女性"依附"与"屈从"于男性,而以沃斯通克拉夫特为代表的一些女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教育对女性解放的重要性,批判两性不平等的根源,提出培育女性的理性、发展新型女子教育的主张。本文分析了启蒙时期英国女性教育理论之争,探讨了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启蒙时期女性教育观的影响,以及她与同时代思想家就女性教育主张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斯通克拉夫特 启蒙 女性教育
下载PDF
谈《新牛津英语词典》的翻译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欣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64,共6页
本文从释义、百科词条、专科词条、例证、词条某些说明文字以及词条内容翻译上的取舍等六个方面谈了《新牛津英语词典》的翻译。指出词典翻译不是简单的照原文直译 ,而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它需要译者创造性的劳动。
关键词 《新牛津英语词典》 翻译 百科词条 例证 词条 释义
下载PDF
汉译英之合句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巧莲 《上海翻译》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合句法是汉英翻译中的一种重要技巧。
关键词 合句法 汉英翻译
下载PDF
阅千古得失,明古今之鉴——古诗词曲英译中的亡国咏怀诗文化浅析
5
作者 顾正阳 刘叙一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0-43,共4页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哀情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本文从此类诗歌的几种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探...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哀情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本文从此类诗歌的几种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向译语读者传达亡国咏怀诗歌的别样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国咏怀诗 情感 文化
下载PDF
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
6
作者 余双玲 顾正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 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瘦” 翻译 美学
下载PDF
古诗词曲英译中的亡国咏怀诗文化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叙一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2-154,共3页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视域及独特情感载体,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宗国之哀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从此类诗歌的翻...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视域及独特情感载体,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宗国之哀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从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向读者传达亡国咏怀诗歌的别样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 情感 文化
下载PDF
边疆诗词英译中的文化
8
作者 余双玲 顾正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8-31,40,共5页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盛唐的诗苑里诗作颇多,独树一帜。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文化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诗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盛唐的诗苑里诗作颇多,独树一帜。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文化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诗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翻译 文化
下载PDF
古诗英译研究的认知新视野
9
作者 赵艳萍 谢之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古诗英译 ,认为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对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表述都与认知有关。具体说 ,古诗英译是一个有关原诗作者。
关键词 古诗 英译 认知
下载PDF
英语课堂观察
10
作者 陈方红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6期137-137,共1页
本文在观察英语课堂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英语授课的目标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及课堂的活动。此外,文章还表明中国的英语教师需要将新旧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便把互动式交流教学法引入到传统的教学结构中。
关键词 观察 互动式交流教学法 传统教学结构
下载PDF
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汝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6,共6页
乔伊斯的主要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是通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人物的对话表达出来的,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艺术的“静态平衡”原则;艺术本质论;“非个性化”和“作家退出小说”理论;艺术美的三个特征:“完整”、“和谐”、“光彩”... 乔伊斯的主要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是通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人物的对话表达出来的,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艺术的“静态平衡”原则;艺术本质论;“非个性化”和“作家退出小说”理论;艺术美的三个特征:“完整”、“和谐”、“光彩”;艺术的三种形式:“抒情的”、“史诗的”、“戏剧的”。其中,“非个性化”和“作家退出小说”是乔伊斯美学思想的核心,这是他对传统的小说理论的反拨和颠覆,也是他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的重大贡献。像《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样,乔伊斯的美学思想也是传统和现代兼有,既有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继承,又有对传统小说理论的超越,而他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和价值都体现在这超越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美学追求 非个性化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小说理论 美学思想 现代主义 乔伊斯 静态平衡 “和谐”
下载PDF
后异化:菲利普·罗斯创作的新视域 被引量:14
12
作者 乔国强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61,共6页
美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欧文·豪曾断言 ,美国犹太文学在繁荣一段时期后 ,终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了其创作高潮。他的理由是 :美国犹太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早期美国犹太移民的经历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犹太文学进入繁荣期... 美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欧文·豪曾断言 ,美国犹太文学在繁荣一段时期后 ,终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了其创作高潮。他的理由是 :美国犹太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早期美国犹太移民的经历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犹太文学进入繁荣期始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 ,早期美国犹太移民的经历已被写得差不多了。菲利普·罗斯另辟蹊径 ,将创作的视野投向犹太人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即 ,犹太人 ,特别是犹太幸存者 ,如何对待“二战”中的“屠犹”问题 ;如何在“二战”后“后异化”时期 ,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以及如何处理好与非犹太人特别是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 ,为美国犹太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异化 罗斯 新视域
下载PDF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振武 王二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共7页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和创作理论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提供了创作摹本和理论指导。坡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超前地使用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惯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其主题也暗含了现代主义小...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和创作理论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提供了创作摹本和理论指导。坡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超前地使用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惯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其主题也暗含了现代主义小说才常见的荒原主题。从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在叙事技巧、美学思想和创作主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坡是超前的现代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现代主义 时空 孤独 异化
下载PDF
论海明威小说的美学创造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振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5-10,共6页
海明威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 ,使用了含蓄、隐身和简约三种手法 ,创建了不同于任何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小说理论 。
关键词 小说美学 创作手法 艺术个性 文学评论 海明威 小说创作 含蓄法 现代主义 隐身法 简约法 人物刻划
下载PDF
福克纳小说的命名艺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振武 付慧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花样繁多的命名是福克纳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其小说取得特殊的审美效果、实现作者创作旨归的重要手段,其中的标题命名、地域命名以及人物命名分别彰显了作者的创作心态、南方情结以及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超人的透视能力。
关键词 心理情结 隐喻 小说美学 福克纳 美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Literacy:一个生态学的隐喻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徐萍 张苹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6-190,共5页
回顾和分析关于Literacy的几个隐喻,讨论新Literacy研究的源起,认为生态学观点最能反映Literacy的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意义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LITERACY 生态学 隐喻 社会实践
下载PDF
斟词酌句摩诘意 切思巧译现禅机——探寻王维诗意禅境的最佳传译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婺 金秀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4-97,共4页
由于受禅学思想的影响,"诗佛"王维的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著称。因此,翻译王维诗的过程应是解读禅、禅境及着力再现诗意禅境的过程。译者要充分地将禅学思想和诗歌意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切思巧译,力图达到准确传译... 由于受禅学思想的影响,"诗佛"王维的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著称。因此,翻译王维诗的过程应是解读禅、禅境及着力再现诗意禅境的过程。译者要充分地将禅学思想和诗歌意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切思巧译,力图达到准确传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王维 禅文化 诗歌意境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建筑理念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振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共6页
福克纳在众多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和《圣殿》等作品中,体现出明显的建筑理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不仅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地域感,也为聚焦情节、诱导心绪、类分群像、刻画人物和表达心曲作了很好的铺... 福克纳在众多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和《圣殿》等作品中,体现出明显的建筑理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不仅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地域感,也为聚焦情节、诱导心绪、类分群像、刻画人物和表达心曲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是福克纳在小说美学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妙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建筑理念 小说美学 地域感 隐喻
下载PDF
前台、后台与真诚——从社会表演学看《萨勒姆的女巫》的悲剧情由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建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1期298-310,共13页
萨勒姆的悲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而令人震惊的。萨勒姆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为何会产生如此凄惨的悲剧?如果站在社会表演学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本文从《萨勒姆的女巫》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入手,以社会表演学为理论观照,探讨... 萨勒姆的悲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而令人震惊的。萨勒姆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为何会产生如此凄惨的悲剧?如果站在社会表演学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本文从《萨勒姆的女巫》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入手,以社会表演学为理论观照,探讨前台、后台以及沟通前后台的重要桥梁——真诚——与这场悲剧的内在关系。其实,悲剧的产生有时非常简单,是当事人追求前台,或隐蔽后台,或其表演行为讲求真诚所致,正如阿瑟·米勒在《萨勒姆的女巫》这个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萨勒姆的女巫》 悲剧 社会表演
下载PDF
庞德《神州集》的意象主义重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平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本文认为,单纯地从翻译角度讨论庞德的《神州集》缺乏理论意义。《神州集》是庞德诠释其"Make it New"口号的重要范本,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译著。《神州集》不仅是意象主义思潮的产物,而且对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意象主义文学思潮有... 本文认为,单纯地从翻译角度讨论庞德的《神州集》缺乏理论意义。《神州集》是庞德诠释其"Make it New"口号的重要范本,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译著。《神州集》不仅是意象主义思潮的产物,而且对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意象主义文学思潮有重要作用。在"翻译"中国古诗的过程中,庞德对原始资料进行了意象主义组合与重构。他的重构原则明显受到弗诺罗萨对汉语语言和诗歌理解的影响,但更多则表现了作者自己对中诗的认识:即中国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意象主义诗歌美学思想高度契合。由于他不是意在"准确"展现原诗的风格和意义,而是想通过重构,达到表现意象主义的美学意境,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原文风格和意义的曲解和破坏。研究《神州集》,重要的是探讨这部作品与庞德文学思想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作者的翻译技巧和中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神州集》 意象主义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