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应用最新进展——新型合金材料的快速发现和优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茜 陈伟 +3 位作者 刘庆峰 归林华 朱丽慧 王利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64-68,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组合材料芯片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微小样品的结构和成分检测系统、纳米压痕测试系统等的发展,先进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在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包括精细相图研究、合金的力学/磁学/耐蚀性... 综述了国内外在组合材料芯片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微小样品的结构和成分检测系统、纳米压痕测试系统等的发展,先进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在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包括精细相图研究、合金的力学/磁学/耐蚀性能等研究,充分展示了组合方法在新型合金材料研发进程中所表现的快速和高效双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 合金材料 相图研究 力学性能 耐蚀性
下载PDF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应用及Zn-Al合金镀层材料优选
2
作者 刘茜 陈伟 +3 位作者 刘庆峰 归林华 朱丽慧 王利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6,共7页
基于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原理,通过离子束溅射方法,在低碳钢基片上快速制备了全组份范围的二元Zn-Al薄膜材料样品库,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薄膜组份互扩散过程的影响.使用XRD及EDS等手段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 基于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原理,通过离子束溅射方法,在低碳钢基片上快速制备了全组份范围的二元Zn-Al薄膜材料样品库,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薄膜组份互扩散过程的影响.使用XRD及EDS等手段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使用纳米压痕仪测试材料芯片样品的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使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平衡电位和极化电阻.在获得薄膜材料样品组成-结构-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关联特性的基础上,对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二元Zn-Al合金镀层材料提出了成分设计和优化方案,即选择兼具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Al-Zn镀层材料,成分配比应控制为约30at%Z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 Zn-Al合金薄膜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文清 吴有智 +4 位作者 郑新友 蒋雪茵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1,共3页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 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 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 )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 -A-) 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 4 0cd·(cm2 ) -1和0 .4 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层 激基复合物 成分 多重 电子传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光致发光光谱 TPD 激发态 组成结构 光谱红移 组成材料 光谱分解 相互作用 复合过程 形成机理 电场作用 电场增强 发射光谱 量子效率 发光颜色
下载PD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Cr-Zr alloy aged under imposed direct continuous current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强 钟云波 +5 位作者 饶显君 汪超 王江 张增光 任维丽 任忠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106-1111,共6页
The Cu-Cr-Zr alloys were ag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different time with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hardness a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being aged wi... The Cu-Cr-Zr alloys were ag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different time with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hardness a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being aged with current at a proper temperatur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crease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current density while the hardness remains constant. 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reveals that a much higher density of dislocations and nanosized Cr precipitates appear after the imposition of current,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high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hardness. The mechanism is related with three factors: 1) Joule heating due to the current, 2) migration of mass electrons, 3) solute atoms, vacancies, and dislocations promoted by electron wind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 allo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ARDNESS current ageing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陶瓷厚膜和薄膜混合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文清 刘祖刚 +4 位作者 唐春玖 赵伟明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使用PbMg1/ 3Nb2 / 3O3 PbTiO3 PbCd1/ 2 W1/ 2 O3三元系电容器瓷料 ,采用流延工艺成膜 ,丝网印刷内电极 ,在 930~ 950℃下低温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陶瓷衬底。陶瓷厚膜在室温下的相对介电常数εr>1.4× 10 4 ,损耗tanδ≈ 1% ,具... 使用PbMg1/ 3Nb2 / 3O3 PbTiO3 PbCd1/ 2 W1/ 2 O3三元系电容器瓷料 ,采用流延工艺成膜 ,丝网印刷内电极 ,在 930~ 950℃下低温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陶瓷衬底。陶瓷厚膜在室温下的相对介电常数εr>1.4× 10 4 ,损耗tanδ≈ 1% ,具有极高的品质因素 (大于等于 80 μC/cm2 )。理论分析了电致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与绝缘介质特性的关系。直接在陶瓷厚膜上制备了MIS结构和MISIM结构的以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Z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厚膜 流延工艺 介质材料 电致发光器件 薄膜
下载PDF
吡唑啉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激基复合物的发射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3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张宝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182-1186,i002,共6页
以两种吡唑啉衍生物为空穴传输材料(HTM)和BBOT为电子传输材料组成双层器件,获得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和宽化的电致发光.双层器件和HTM∶BBOT等摩尔混蒸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测量表明,该谱带来自HTM/BBOT界面激基复合物... 以两种吡唑啉衍生物为空穴传输材料(HTM)和BBOT为电子传输材料组成双层器件,获得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和宽化的电致发光.双层器件和HTM∶BBOT等摩尔混蒸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测量表明,该谱带来自HTM/BBOT界面激基复合物的发射,根据器件的能级图,激基复合物的类型为BBOT的激发态BBOT?与基态的HTM相互作用的复合物.用HTM∶BBOT混合发光层增加器件中激基复合物的形成界面,提高了器件的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啉衍生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激基复合物 发射特性 混合发光层 颜色调节
下载PDF
变色的ZnS:Mn/SrS:Ce/ZnS:Mn薄膜电致发光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春玖 赵伟明 +4 位作者 王林军 陈忠传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7-321,共5页
利用ZnS:Mn/SrS:Ce/ZnS:Mn多层结构,得到了一种可变颜色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这一器件的发射光谱随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并讨论了随电压的增加,发射光谱中蓝带和黄带的不同增长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电压下,发射光谱中蓝带和黄带随频率... 利用ZnS:Mn/SrS:Ce/ZnS:Mn多层结构,得到了一种可变颜色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这一器件的发射光谱随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并讨论了随电压的增加,发射光谱中蓝带和黄带的不同增长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电压下,发射光谱中蓝带和黄带随频率变化的不同趋势的原因。观察到随驱动频率的增加,发射光谱出现黄-蓝色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电致发光 发光材料
下载PDF
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步新 朱文清 +3 位作者 赵伟明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7,共4页
White color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 device is a convenient means to realize full-color display because the three necessary primary colors could be obtained by color filters from white back light. In ... White color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 device is a convenient means to realize full-color display because the three necessary primary colors could be obtained by color filters from white back light. In this paper a new three-layer device is presented. We used N, N′-bis-(lnaphhyl)-N , N′-diphenyl-1, 1′-biphenyl-4, 4′-diamine (NPB) as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Alq a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CuPc as the buffer layer, and TPBi as the blocking layer inserted between NPB and Alq.The 5,6,11,12-tetraphenyltetracene (Rubrene) as dopant was doped into the blocking layer.\;It was thought initially that if energy transfer existed between the host and dopant in photoluminescence (PL) of NPB doped with Rubrene, white emission might be obtained in a device such as ITO/CuPc/NPB:Rubrene/TPBi/Alq/Mg:Ag. Thus the PL of NPB:Rubrene system excited by NPB absorption band with different dopant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advance. There are two bands in the PL spectra, the blue one is emitted by NPB and the yellow one is by Rubrene. The ratio of these two bands can be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Rubrene concentration. This shows that energy transfer does occur from NPB to Rubrene. Time-resolved spectra of this system, which will be given in another paper, confirm further that the energy transfer exists and is quite effective. White emission can be produc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Rubrene in PL. However, devices of structure ITO/CuPc/NPB:Rubrene/TPBi/Alq/Mg:Ag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with TPBi as the blocking layer, white emission can not be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Rubrene concentration.\;For another device of structure ITO/CuPc/NPB/TPBi:Rubrene/Alq/Mg : Ag, with a blocking layer TPBi doped by Rubrene concentration 1.5% inserted between NPB and Alq, white emission can be obtained. The highest luminance and maximum efficiency are 8635cd/m 2 and 1.39lm/W respectively , CIE coordinate x =0.31, y =0.32. The color of the emitted light can still b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ve thickness of the relevant layers and dopant concentration.\;The electroluminescence mechanism of two kinds of cell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显示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无源矩阵显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步新 张志林 +2 位作者 朱文清 蒋雪茵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78,共3页
A mono 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trix display was reported,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long life green OLED cell with 96×60 pixels,an equivalent pixel size of 0 4×0 4mm 2 and a designed dr... A mono 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trix display was reported,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long life green OLED cell with 96×60 pixels,an equivalent pixel size of 0 4×0 4mm 2 and a designed driving circuit.A good green color image could be obtained,neither non uniformity caused by the parasitic capacitance nor cross talk between pixels occurred.The peak luminance at the duty cycle 1/64 was 100cd/m 2,and power consumption was 0 6W. The display panel consists of a glass substrate on which ITO anodes are formed in vertical stripes with a width of 0 4mm and a gap of 0 1mm by photolithography,then the buffer layer,hole transporting layer,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were successively deposited,Mg∶Ag as a cathode was evaporated and formed in horizontal stripes with a width of 0 4mm and a gap of 0 1mm by a shadow mask.Then the panel was encapsulated and the electrodes of the display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ircuit. For the driving circuit,a line successive scanning and a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were adopted.It was designed to eliminate the cross talk between the pixels,a good green color image was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无源驱动 无源矩阵显示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文清 赵伟明 +4 位作者 张步新 汪东明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9-281,284,共4页
合成了蓝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锂 (Liq) ,8 羟基喹啉锂薄膜的PL光谱峰位于 4 75nm。分析了 8 羟基喹啉锂发射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发光器件 ,其最高亮度分别为 12 0 0cd/m2 和 2 0 0 0cd/m2 ,EL峰位于 4 9... 合成了蓝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锂 (Liq) ,8 羟基喹啉锂薄膜的PL光谱峰位于 4 75nm。分析了 8 羟基喹啉锂发射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发光器件 ,其最高亮度分别为 12 0 0cd/m2 和 2 0 0 0cd/m2 ,EL峰位于 4 9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锂 蓝色电致发光 电子注人
下载PDF
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步新 张志林 +3 位作者 朱文清 汪东明 蒋雪茵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在得到稳定的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 ,对矩阵显示屏及动态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面积为 4 8mm× 30mm、分辨率为 2线 /mm的 96× 60像元矩阵显示器 ,其中单位像元的有效发光面积为 0 .4mm× 0 .4mm ,单元... 在得到稳定的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 ,对矩阵显示屏及动态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面积为 4 8mm× 30mm、分辨率为 2线 /mm的 96× 60像元矩阵显示器 ,其中单位像元的有效发光面积为 0 .4mm× 0 .4mm ,单元间隙为 0 .1mm。设计了有效的驱动和控制电路 ,实现了无“交叉效应”、高清晰度的动态图形显示。显示器在 1/ 64的驱动占空比下的显示亮度大于 10 0cd/m2 ,屏的功耗为 0 .6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矩阵显示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阻挡层结构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文清 张步新 +2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制备了ITO/CuPc/NPB/TPBi/Alq3/MgAg有机发光二极管 ,由于阻挡层TPBi对空穴的阻挡作用 ,器件的电致发光为NPB特征光谱 ,实现了蓝色发光。器件最大亮度和最大流明效率分别为 370 0cd/cm2 和 0 .78lm/W ,CIE色坐标为x =0 .110 ,y =0 .0 85... 制备了ITO/CuPc/NPB/TPBi/Alq3/MgAg有机发光二极管 ,由于阻挡层TPBi对空穴的阻挡作用 ,器件的电致发光为NPB特征光谱 ,实现了蓝色发光。器件最大亮度和最大流明效率分别为 370 0cd/cm2 和 0 .78lm/W ,CIE色坐标为x =0 .110 ,y =0 .0 85,色度纯正。然而器件显现出较差的稳定性。利用器件的能级结构 ,分析了器件的光学特性和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蓝色发光 阻挡层 稳定性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Plasma处理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3 位作者 赵伟明 许少鸿 李述汤 孙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7-369,共3页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是双极注入的发光器件,电极及注入界面是影响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高功函数透明电极及低功函数金属电极是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们还采用高离化势的有机透明电极[1],低离化势的CuPcBufer层[2],pl...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是双极注入的发光器件,电极及注入界面是影响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高功函数透明电极及低功函数金属电极是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们还采用高离化势的有机透明电极[1],低离化势的CuPcBufer层[2],plasma处理ITO的方法[3]来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等离子体处理 稳定性
下载PDF
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激基复合物发射及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3 位作者 丁邦东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421-2424,共4页
以两种常用的芳香二胺TPD和NPB为空穴传输材料 (HTM)和BBOT为电子传输材料组成双层器件 ,获得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和宽化的电致发光 .用光致发光表征了这种发射来自激基复合物 ,并用器件的能级图说明激基复合物的类型为BBOT... 以两种常用的芳香二胺TPD和NPB为空穴传输材料 (HTM)和BBOT为电子传输材料组成双层器件 ,获得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和宽化的电致发光 .用光致发光表征了这种发射来自激基复合物 ,并用器件的能级图说明激基复合物的类型为BBOT的激发态BBOT 与基态的HTM相互作用的复合物 .比较TPD和NPB的分子结构和能级表明 ,分子具有有利的构型和取向比合适的能级更容易形成激基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基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双层 发射 空穴传输材料 自激 芳香二胺 能级 TPD 基态
下载PDF
优化含钒贝氏体球墨铸铁成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启杰 陈迪林 +2 位作者 朱玉龙 张锁梅 邢长虎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采用2~(k-1)要因试验方法对含钒贝氏体球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铜,钒与钼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贝氏体含量,钼,硅与钒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奥氏体的显微硬度,硅、钒与铜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贝氏体的显微... 采用2~(k-1)要因试验方法对含钒贝氏体球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铜,钒与钼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贝氏体含量,钼,硅与钒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奥氏体的显微硬度,硅、钒与铜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贝氏体的显微硬度。在成分优化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含钒贝氏体球铁的参考成分(%):3.6 C、2.5 Si、2.0 Mn、0.2Mo、0.3V、0.2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贝氏体球墨铸铁 成分优化
下载PDF
NPB和5,6,11,12-四苯基四苯并在薄膜中的发光和能量传递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步新 赵伟明 +3 位作者 朱文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5-309,共5页
能量传递是发光材料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使用时间分辨光谱和发射光谱对 NPB(二胺衍生物)掺 Rubrene(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有机薄膜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得到了与实验值相拟合的结论... 能量传递是发光材料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使用时间分辨光谱和发射光谱对 NPB(二胺衍生物)掺 Rubrene(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有机薄膜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得到了与实验值相拟合的结论,找到了产生白光的最佳掺杂比.然后制成带锁定层结构为ITO/CuPc/NPB:Rubrene/TPBi/Alq/Mg:Ag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果却得不到白光发射,说明能量传递过程在电场作用下是有所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NPB 薄膜 四苯基四苯
下载PDF
38CrMoAl钢流态炉氮碳共渗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文 邵光杰 +5 位作者 朱雅年 林捷 冯正辉 徐向群 江震 张忠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5,共3页
用38CrMoAl钢进行了流态炉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对试样进行了渗层深度测定、渗层结构分析、光学显微分析、渗层生长动力学分析。
关键词 流态炉 氮碳共渗 38CRMOAL钢 工艺研究
下载PDF
片状金属粉末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超君 谈定生 刘书祯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片状金属粉末具有的特殊二维平面结构,使其显示出优于其它形状粉末的性能,如良好的附着力、显著的屏蔽效应及优良的导电性能等,因此在颜料、涂料和导电浆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几种常见片状金属粉末的制备、应用及研究进展... 片状金属粉末具有的特殊二维平面结构,使其显示出优于其它形状粉末的性能,如良好的附着力、显著的屏蔽效应及优良的导电性能等,因此在颜料、涂料和导电浆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几种常见片状金属粉末的制备、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金属粉末 球磨法 制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影响铝合金轮毂电镀层内应力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松泰 陈磊 +1 位作者 谈定生 戚飞鹏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研究了铝合金材料多层电镀过程中的镀层内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半光亮镍镀层内应力增加最显著。而半光亮镍镀层内应力随镀液pH、阴极电流密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此提出了降低铝合金轮毂电镀层内应力的措施。
关键词 铝合金 轮毂 电镀工艺 内应力
下载PDF
氮在铸铁中的作用及含氮高强度灰铸铁 铸铁中的微量元素讲座之二 被引量:18
20
作者 翟启杰 《现代铸铁》 CAS 2001年第2期27-33,共7页
介绍氮在灰铸铁中的作用及含氮灰铸铁材料。其中包括氮在灰铸铁中溶解的热力学和 动力学问题,氮对灰铸铁相变温度的影响,氮在灰铸铁中的分布,氮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 的 影响,以及含氮高强度灰铸铁的生产。
关键词 灰铸铁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