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9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中团队模式有效性研究——以上海大学法学院“薪火”团队为例
1
作者 李薇玲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5期35-36,共2页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红线。论文从团队模式为切入点,以法学院学生就业团队"薪火"为例,对生涯发展教育的有效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生涯发展 团队 自我概念
下载PDF
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初探——以上海大学法学院为例
2
作者 侯文婷 陈桥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以上海大学法学院为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及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结合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笔者从思想认识、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法律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提出建议,法律硕士的培... 本文以上海大学法学院为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及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结合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笔者从思想认识、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法律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提出建议,法律硕士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构建和完善现有法律硕士职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硕士 职业化 人才培养 就业
原文传递
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困境及其破解——以上海大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俊敏 江晓双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62-165,共4页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但由于上海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起步较晚,存在着专业学位定位不准确、培养缺乏特色等问题。对此采...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但由于上海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起步较晚,存在着专业学位定位不准确、培养缺乏特色等问题。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做到学科定位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课程设置与法律硕士(非法学)培养方案综合改革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硕士 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 双导师制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骨干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以上海大学上大信使团队为例说明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明霞 卢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4,共3页
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的触角也必须从现实中扩张至网络上。但是,青年学生对新、奇、异的追求与原本模式化的思政工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政也必须创新模式、转变思... 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的触角也必须从现实中扩张至网络上。但是,青年学生对新、奇、异的追求与原本模式化的思政工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政也必须创新模式、转变思维,把握主阵地,开辟新战场,大学生网络骨干队伍的建立与管理,也在这种情势下应势产生了。一、高校学生网络骨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网络思政发展的需要网络大V、网络水军、五毛与五美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工作 骨干队伍 媒体时代 青年学生 媒介素养 上海大学 政治素质 自我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
下载PDF
钱伟长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贡献——以上海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帅军 《科教文汇》 2009年第7期58-58,共1页
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系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上海大学生根发芽。建设研究性、综合型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坚持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才、社会的需求、国家的... 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系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上海大学生根发芽。建设研究性、综合型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坚持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才、社会的需求、国家的要求相统一体现了钱伟长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拆除"四堵墙"理论,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和谐教育思想和美育思想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伟长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 上海大学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使用需求及其思考——基于上海大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
6
作者 曹园园 《科教导刊》 2012年第4期134-135,140,共3页
当代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科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客观上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和无奈,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本身都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大一学生使用网络现状进行调查,并做随机访谈,分析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科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客观上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和无奈,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本身都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大一学生使用网络现状进行调查,并做随机访谈,分析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分析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需求,针对大学生的上网动机,笔者提出校园网络应该主动出击迎接网络思政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思政 校园网络 网络需求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文婷 《高教学刊》 2016年第15期187-188,共2页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水平,深入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者以上海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例,对大学生...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水平,深入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者以上海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教育 思考
下载PDF
论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合规性——以F学院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谌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2017年以来,我国法律硕士招生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国家及各培养单位纷纷开始修订法律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关乎教与学的目的,关乎教师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法律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课程设置时,... 2017年以来,我国法律硕士招生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国家及各培养单位纷纷开始修订法律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关乎教与学的目的,关乎教师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法律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课程设置时,应依据教育部和省教委相关文件规定,遵循专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并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避免出现课程设置结构缺陷、法律实践课设置不科学、"各院校自主设置课程"设置失衡等问题。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课程设置首先应保证体现法学专业核心价值的课程;其次应注意协调"法学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与"各院校自主设置的课""实践课"之间的关系与权重;最后应确保"法学专业核心课""法学基础课"为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的通修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法律硕士 课程设置 专业教育 一级学科 核心课
下载PDF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体系的实践困境与改革进路——以上海市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兰跃军 孙丽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7-97,153,154,共13页
近年来,上海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和被害人人数都呈上升趋势。有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司法层面、社会层面采取了防范措施,但是,实践中面临许多困境。据此,适当借鉴域外做法,应当从被害预防、犯罪预防和制度供给三个方面改革完... 近年来,上海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和被害人人数都呈上升趋势。有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司法层面、社会层面采取了防范措施,但是,实践中面临许多困境。据此,适当借鉴域外做法,应当从被害预防、犯罪预防和制度供给三个方面改革完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体系,主要包括:防范性侵害教育进家庭、学校、企业、社区,防范未成年人被性侵害风险;对性侵害未成人犯罪从严惩处,通过对罪犯信息的登记和公示、电子监管、从业限制等,避免再犯。同时,加大制度供给,织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法网,加强被害后救助补偿,延长追诉时效期限,切实加强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害 未成年人犯罪 防范体系 被害预防 犯罪预防
下载PDF
对我国大学法学教育目标的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雪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期32-33,共2页
法学教育具有双重目标模式: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他必须完成国民教育序列赋予大学教育的使命——塑造独立人格;而又必须与公共权力运作的最基本形态司法紧密结合。衡量好两者的权重是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司法... 法学教育具有双重目标模式: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他必须完成国民教育序列赋予大学教育的使命——塑造独立人格;而又必须与公共权力运作的最基本形态司法紧密结合。衡量好两者的权重是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入手,浅析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目标 司法考试
下载PDF
数字法学研究现状的再反思——法学理论向何处去?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曾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数字法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数字法学理论未形成体系,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向零散,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内容少,数字法学研究框架缺位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偏重于概念创造而非转化应用,研究者对于数字权力争...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数字法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数字法学理论未形成体系,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向零散,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内容少,数字法学研究框架缺位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偏重于概念创造而非转化应用,研究者对于数字权力争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于技术变革的深层次法哲学思考,导致学术创作有脱离实践的风险。造成此研究现状的原因主要有数字法学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紧密程度不足、法学研究者学术背景结构单一、学术评价标准导向不足等。为促使数字法学理论有效引领我国数字化转型实践,必须坚持数字法学研究的中国化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扩展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标准与内容,正确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学 聊天预设模型程序 数字化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海市第三届生命法学研讨会学术综述
12
作者 龚琳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会学 学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研讨会 生命法学 法学研究 单位
下载PDF
数字法治与数字法学兴起十年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吉栋 刘羿鸣 《中国信息安全》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互联网法学、计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数字法学等概念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被相继提出。其中,数字法学未体现对某一法律部门的偏好,为从公私两个维度观察我国近十年的数字法治进展提供可能。在公法层面,我国的数据安全规范... 互联网法学、计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数字法学等概念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被相继提出。其中,数字法学未体现对某一法律部门的偏好,为从公私两个维度观察我国近十年的数字法治进展提供可能。在公法层面,我国的数据安全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以分类分级监管和安全审查制度为代表的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仍需在安全和发展间不断保持平衡。在私法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与数字身份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对既有的主体制度造成冲击,而智能合约是否属于合同等问题还未有定论,新兴权利中有关企业数据权属的研究虽然数量不少,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学 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 智能合约 数据权利
下载PDF
CPTPP安全例外条款的限制性适用基准建构及中国因应
14
作者 李本 冯金凤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3期49-68,154,155,共22页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作为应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则的自由贸易协定,其29.2条安全例外条款与GATT 1994第21条一样,都赋予了成员为保护本国基本安全而采取其认为必要措施的权利,但该权利并非是由成员完全自主决...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作为应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则的自由贸易协定,其29.2条安全例外条款与GATT 1994第21条一样,都赋予了成员为保护本国基本安全而采取其认为必要措施的权利,但该权利并非是由成员完全自主决定,而应当既存在成员主观判断又包含客观限制性适用基准。以WTO“中美钢铝案”等案例为镜鉴,结合其安全例外制度的自身特点,CPTPP安全例外条款也应赓续“基本安全利益”标准、“必需”标准和“善意”标准,并辅之以新议题下的“非传统安全”标准,从而防止成员滥用该条款实施单边制裁行为。我国在申请加入CPTPP中应明确我国对安全例外条款适用的态度:要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CPTPP安全例外条款限制性适用基准在成员间形成共识,也要对接CPTPP相应规则,在国内立法上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PP 国家安全 安全例外条款 WTO DS544案
下载PDF
论世界模型的隐私机制及其法律规制
15
作者 岳林 《地方立法研究》 2024年第3期18-38,共21页
所谓世界模型,是指能够对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模拟和理解的人工智能技术图景。Sora、V-JEPA和Genie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皆以世界模型作为它们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世界模型的整体发展趋势出发,研究其技术机制将如何影响... 所谓世界模型,是指能够对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模拟和理解的人工智能技术图景。Sora、V-JEPA和Genie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皆以世界模型作为它们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世界模型的整体发展趋势出发,研究其技术机制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隐私机制,进而探讨隐私权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可能给予的回应。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两种主流世界模型路径,可分别把它们概括为“模拟式世界模型”和“理解式世界模型”。进而指出,世界模型的技术机制可以类比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四种隐私机制,即:对世界现象的还原,对因果关系的探究,对世界现象的虚构,对社会人格的伪装。并预测随着世界模型的技术发展以及相应社会变迁,现有隐私权制度将进一步被弱化,而个人信息法和数据法将承担起更主要的隐私法律规制功能。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行政规制,即在公法层面细化个人信息的类型和行为规范;针对世界模型应用的具体场景和媒介,立法者和监管者应当提供差异化的行为规范和主体责任模式;法律应该针对世界模型隐私问题建立“多方参与治理模式”,鼓励所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技术和法律的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模型 人工智能 隐私机制 个人信息法 数据法
下载PDF
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权的实施困境及纾解——兼论检察侦查权改革
16
作者 兰跃军 张跃 《犯罪研究》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自行补充侦查权是中国语境下检察侦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定位下具有独特的诉讼价值与制度功能。但是,立法的缺失和现实的掣肘导致自行补充侦查权在实践中未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激活这一休眠的检察侦查权... 自行补充侦查权是中国语境下检察侦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定位下具有独特的诉讼价值与制度功能。但是,立法的缺失和现实的掣肘导致自行补充侦查权在实践中未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激活这一休眠的检察侦查权,不仅是检察监督本位之思考,还是检察工作现代化之所需。从强化检察侦查权监督性的视角出发,分析自行补充侦查权的实施困境及成因,应当着力从规范化设计、侦查能力建设、协作与制约双向模式三方面探索自行补充侦查权的改革进路与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补充侦查权 法律监督 实施困境 纾解
下载PDF
大学校长的学术追求与职业精神——杨德广教授从教50年学术对谈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应强 瞿振元 +5 位作者 潘懋元 滕建勇 张伟江 李敬来 李建勇 杜飞龙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6,共5页
2015年6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了"杨德广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潘懋元、瞿振元、张应强、张伟江等对杨德广教授富有创新性、批判性的教育学术理念,具有开拓性、敢于担... 2015年6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了"杨德广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潘懋元、瞿振元、张应强、张伟江等对杨德广教授富有创新性、批判性的教育学术理念,具有开拓性、敢于担当的职业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德广 大学校长 学术追求 职业精神
下载PDF
宅基地资格权的判定和实现——以上海实践为基础的考察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凤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1-238,共8页
2001年以后,上海新出生人口已经取消了农业户籍,统一登记为居民户籍;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上海已经10余年未分配宅基地;集体资产也已经以农龄股加土地股的方式实施了股份化。在此情况下,宅基地资格权的判定不能单纯以农业户籍为标准,... 2001年以后,上海新出生人口已经取消了农业户籍,统一登记为居民户籍;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上海已经10余年未分配宅基地;集体资产也已经以农龄股加土地股的方式实施了股份化。在此情况下,宅基地资格权的判定不能单纯以农业户籍为标准,应该首先尊重已有集体产权股份确定的效力,结合户籍、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等进行确定。其资格权的实现条件包括分户、不存在资格权消灭情形等,其实现的方式也不限于简单的一户一宅,而是包括宅基地的共有、货币化折价等多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资格权 户籍 土地承包经营权 使用权 请求权
下载PDF
生命法学与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汤啸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80,88,共7页
生命科学的探索客观上亟待法律的规制 ,我国生命法学仅满足于空泛议论的状态应当改观。建议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受理确认公民人身相关权利的案件。目前 ,在我国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特别程序对公民人身相关权利进行审查的内容至少有 :... 生命科学的探索客观上亟待法律的规制 ,我国生命法学仅满足于空泛议论的状态应当改观。建议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受理确认公民人身相关权利的案件。目前 ,在我国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特别程序对公民人身相关权利进行审查的内容至少有 :医疗性的性别变更权、辅助生殖技术享用权、代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程序 民事诉讼 生命法学 相关权利 公民 变更权 人身 受理 代孕 案件
下载PDF
“大法律”观念:从“非诉”视角求解法科大学生就业难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英燕 傅新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8,共4页
曾经的"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法学毕业生"滞销"已成为近年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从削减滥招规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等来尝试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有的就业僵局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显... 曾经的"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法学毕业生"滞销"已成为近年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从削减滥招规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等来尝试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有的就业僵局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显改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宽泛法律工作理念,"大法律"是破解日成僵局的法学就业现状之新钥。"大法律"之"大",一是"大"在观念上,首先要树立"大法律"就业观念;二是"大"在竞争力上,引导学生丰储技能以扩大社会适应性;三是"大"在广度上,拓宽就业路径至各类"非诉"职位。以"大法律"理念为指引,转换传统思维定式,将法学与关联领域有机结合,以达到法科大学生最终充分就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法律 大学生 就业 非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