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达默尔和布兰顿论诠释
1
作者 何朝安(译) 刘小涛(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3-14,195,共12页
在其著作《先哲旧事》中,布兰顿讨论了伽达默尔关于诠释的阐释学观念,力图表明,他自己的理解概念内容的推理主义进路能够解释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核心论题或为其奠基;他称之为"伽达默尔式的阐释学宗旨"。为了评价这一主张是否正... 在其著作《先哲旧事》中,布兰顿讨论了伽达默尔关于诠释的阐释学观念,力图表明,他自己的理解概念内容的推理主义进路能够解释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核心论题或为其奠基;他称之为"伽达默尔式的阐释学宗旨"。为了评价这一主张是否正确,可以分析布兰顿所讨论的三类哲学诠释,即从物诠释、从言诠释和传统诠释。布兰顿理论的"一般历史主义"与诠释学进路有直接的冲突。尽管布兰顿所命名的传统诠释(作为从物诠释的一种变形)确实很接近伽达默尔进路,设若布兰顿式的计分员采取这一诠释策略,他有可能成为伽达默尔式的阐释者,但只要采取了传统诠释,他就不可能再回到布兰顿所描述的计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兰顿 伽达默尔 阐释学 历史主义
下载PDF
语气、意义与诠释--以侮慢语为例的分析
2
作者 欧尼·勒炮 马修·斯通 刘小涛(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15-34,195,共20页
我们用言语说事物如何,有时候,言语也能表明我们是谁,我们怎样想,我们感觉如何。还没有一本关于机制的图书,能够解释所有言语可以激发的识见;说话者自己,也会探索他们能够发明的各种手段。以侮慢语作为阐释性案例,其诠释效果具有多样性... 我们用言语说事物如何,有时候,言语也能表明我们是谁,我们怎样想,我们感觉如何。还没有一本关于机制的图书,能够解释所有言语可以激发的识见;说话者自己,也会探索他们能够发明的各种手段。以侮慢语作为阐释性案例,其诠释效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效果可以反映出一个言语和它的语言学意义之间,通过一簇各有区别的推理,展开的宽泛的、开放的交互作用。这一推理可能包括关于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意图的推论(根据完整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也可能包括理解言语所需的诸如想象性阐释和情感共鸣之类的诠释策略。虑及它们的异质性和开放性,这些诠释策略,宜针对每一个具体案例,通过批判性地考察它所涉及的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甚至艺术的考虑来加以阐明。因而,与哲学和语言学中的常见做法不一样,不可能为侮慢语的诠释提供一个一般性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侮慢语 禁止 内容 语气 预设
下载PDF
将重要的事放在首位——再分配、承认和辩护
3
作者 杨丽(译)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年第1期219-237,543,共20页
一南茜·弗雷泽与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之间争论代表了构建我们所说的综合的正义的批判理论的两种最先进的理论尝试。他们各自主张的方法之间的对立使我们想起了古老的"批判的分裂",即源自启蒙运动的批判性话语和马克... 一南茜·弗雷泽与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之间争论代表了构建我们所说的综合的正义的批判理论的两种最先进的理论尝试。他们各自主张的方法之间的对立使我们想起了古老的"批判的分裂",即源自启蒙运动的批判性话语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两种理论标准之间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统 批判理论 启蒙运动 批判性话语
下载PDF
设计的审美维度——兼论涉身主体的审美体验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丽昀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112,共10页
当今社会,设计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引发了关于设计的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的探讨,但设计的审美维度未曾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传统美学中,在观察者模式基础上的艺术体验代表了美学体验的范式,即美学是与艺术... 当今社会,设计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引发了关于设计的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的探讨,但设计的审美维度未曾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传统美学中,在观察者模式基础上的艺术体验代表了美学体验的范式,即美学是与艺术相关的,而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是缺失的;另一方面,设计与艺术的区别似乎在于设计更多具有功能性,这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设计的审美维度的显现。对设计的审美维度的挖掘凸显了日常审美的意义:一是关注日常生活和熟悉之物的价值;二是扩展了美学的类型与理解,即审美要在对象与行动的结合中才能实现;三是对与人的生活相疏离的传统美学范式进行了批判。日常审美开启了审美体验的新方向,以身体为视角的考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揭示审美认知、身体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促进对设计、美学等相关问题的原初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日常审美 涉身主体
原文传递
劳伦斯·科尔伯格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哈贝马斯 杨丽 《伦理学术》 2019年第1期99-113,共15页
普遍主义道德理论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至关重要,科尔伯格不仅借助于黑尔、弗兰克纳和罗尔斯等人的观点来界定'正义判断'的对象,还构建出一种后习俗伦理的概念。反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也可以视作是检验康德的《... 普遍主义道德理论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至关重要,科尔伯格不仅借助于黑尔、弗兰克纳和罗尔斯等人的观点来界定'正义判断'的对象,还构建出一种后习俗伦理的概念。反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也可以视作是检验康德的《伦理形而上学奠基》的'试金石',科尔伯格在后习俗伦理概念的构建中,回应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对康德道德理论的指责,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理解:关乎行动正确与否的义务论和涉及行动者的具体的'善'如何统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发展心理学 后习俗伦理 科尔伯格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对话伦理学
原文传递
孙中山对中国科学本土化解释及其贡献
6
作者 刘友古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7-103,共7页
孙中山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既不是西化主义,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本土化主义。这种本土化主义主要表现为:第一,他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统系与条理观念来诠释现代科学概念的形成机制;第二,他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知行关系来诠释现代科学知识的... 孙中山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既不是西化主义,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本土化主义。这种本土化主义主要表现为:第一,他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统系与条理观念来诠释现代科学概念的形成机制;第二,他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知行关系来诠释现代科学知识的生产逻辑。其贡献是想要向中国提供一种切合传统文化又能创造性地转换传统文化的科学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科学本土化 统系与条理 行易知难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