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思考——基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证
1
作者 谢德连 《新丝路》 2023年第6期217-219,共3页
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对于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满足新发展阶段社会发展需要至关重要。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于其他群体。文章基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建工作实践经历,分析当前研究生... 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对于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满足新发展阶段社会发展需要至关重要。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于其他群体。文章基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建工作实践经历,分析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情况,如党支部组织力有待提升,党建活动的创新性有待加强;入党动机考察有难度,党员发展程序不严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足,管理考核机制的科学性不强。最后,从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和管理育人方面提出了高校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研究生党支部 党建工作
下载PDF
朋辈互动视角下大学生理论宣讲长效机制探索——以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翔宇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以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为例,立足朋辈互动视角,从大学生理论宣讲的形式与内容、受众需求、宣讲效果以及团队素养等方面分析朋辈互动下大学生理论宣讲的现状;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促进党的先进理论入脑入心、引领校园文... 以上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为例,立足朋辈互动视角,从大学生理论宣讲的形式与内容、受众需求、宣讲效果以及团队素养等方面分析朋辈互动下大学生理论宣讲的现状;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促进党的先进理论入脑入心、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阐释大学生理论宣讲的作用;从建立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目标机制、建立“理论+实务”的培训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联动机制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理论宣讲的长效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辈互动 大学生 理论宣讲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地化、日常化和大众化传播谫论——以上海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青子衿 高立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0,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瞿秋白等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领袖在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上的先进经验。在上海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加强党...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瞿秋白等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领袖在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上的先进经验。在上海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利用高校优势,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上海大学的学校建设之中,逐步形成、联通和强化了党在高校、学生社团、工人群众中的领导力,构建了“以理服人——以理塑人——以人传理”的良性循环,打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共产党领导下经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进步学生向工人群体传播的渠道,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地化、日常化和大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早期共产党人 上海大学
下载PDF
以“人”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的共同旨趣
4
作者 魏冰娥 韩瑞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所确立的关注人及其现世生活的哲思意趣,与儒学自孔子以来的哲思基调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均以社会关系规定人的存在,并分别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完美人格培育共同将哲学归属于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所确立的关注人及其现世生活的哲思意趣,与儒学自孔子以来的哲思基调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均以社会关系规定人的存在,并分别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完美人格培育共同将哲学归属于人本身。二者的上述共通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辨属性与儒学包容气性的自然表现,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确立哲学根基,更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中心”的实践实施确证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儒学 共通性 以“人”为中心
下载PDF
瞿秋白在上海大学开展党团建设工作研究
5
作者 孙梦泽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当时党中央有意为之的革命熔炉。拥有上海大学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党的早期领导人三重身份的瞿秋白在任教期间积极投身党团建设工作:(一)政治建设:坚持党中央的领导;(二)思想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三)...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当时党中央有意为之的革命熔炉。拥有上海大学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党的早期领导人三重身份的瞿秋白在任教期间积极投身党团建设工作:(一)政治建设:坚持党中央的领导;(二)思想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三)组织建设:培养革命干部团队;(四)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高校党团建设经验:一是干部扎根青年才能了解青年;二是加强党校互动更能坚定信念;三是党员深入群众更能受益良多,投身社会基层是增强党员使命感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团建设 瞿秋白 五卅运动 上海大学 青年工作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笔谈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永鸿 韩冬雪 +4 位作者 吴满意 王伯鲁 闫坤如 谢瑜 杨一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发展,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意识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论坛于2023年5月27日在成都举行。论... 为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发展,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意识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论坛于2023年5月27日在成都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人工智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校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主题,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深入解读和交流对话。本次论坛不仅为如何做好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思路,而且希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人工智能 交流对话 交叉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主办 学科领域 社会意识
下载PDF
党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样本——评陈红娟《〈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
7
作者 忻平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60-167,共8页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从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着手,着重论述概念的原初语境、进入中国语境后的概念流变,详细地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变迁的历史进程。该书的主要特点,一是以概念语词变化呈现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从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着手,着重论述概念的原初语境、进入中国语境后的概念流变,详细地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变迁的历史进程。该书的主要特点,一是以概念语词变化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二是微观实证史学研究范式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三是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该书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党史研究 概念 文本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伟平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思政课存在层次不够分明、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价值观教育规律等问题。因此,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精心设计大学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思政课存在层次不够分明、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价值观教育规律等问题。因此,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精心设计大学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等问题。同时,加强教学改革实践,创造性地采用“问题式融入”“专题式融入”“立体化融入”等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价值观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思政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体化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劳动的双重意蕴与劳动幸福的实现
9
作者 魏艳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马克思语境中的自由劳动概念兼具虚假和真实双重意蕴,虚假的自由劳动即雇佣劳动,真正的自由劳动即能够确证人本质的劳动。马克思基于社会形态对人与劳动关系的分析指明了自由劳动的发展进程,从对前资本主义社会非自由劳动的揭露到对资... 马克思语境中的自由劳动概念兼具虚假和真实双重意蕴,虚假的自由劳动即雇佣劳动,真正的自由劳动即能够确证人本质的劳动。马克思基于社会形态对人与劳动关系的分析指明了自由劳动的发展进程,从对前资本主义社会非自由劳动的揭露到对资本主义社会虚假自由劳动的批判,最终设想在以劳动作为现实人的第一需要的基础上消除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对抗性矛盾、扬弃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对立,使“需要”成为共产主义分配的尺度,在共产主义社会建构起真正的自由劳动。当下,我们要在正视消费至上等异化现象的同时,坚持通过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从虚假自由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劳动、从低层次的自由劳动向高层次自由劳动转变,最大限度实现劳动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劳动 雇佣劳动 异化劳动 劳动幸福
下载PDF
“时代的哲学,哲学的时代”--上海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天恩教授访谈
10
作者 王天恩 袁晓晶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共5页
王天恩教授从事哲学研究三十余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和认知哲学方面提出很多重要的理论。王天恩教授现阶段的研究兴趣与研究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与哲学发展"这一主题上,提出了重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人的信息存... 王天恩教授从事哲学研究三十余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和认知哲学方面提出很多重要的理论。王天恩教授现阶段的研究兴趣与研究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与哲学发展"这一主题上,提出了重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人的信息存在方式去理解人类社会新价值的哲学理念,强调应加强哲学与科学的一体化发展。王天恩教授的研究,反映了哲学的时代性、前沿性、革命性等特征,注重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合作共赢的研究新形态,为哲学的时代性发展贡献了具有原创性与时代性的智慧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哲学研究 人的信息存在方式 时代性 一体化
下载PDF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共性和特性研究——李大钊、李汉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比较
11
作者 盛晓娜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4期85-87,共3页
在建党时期,李大钊、李汉俊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报刊、书籍、课堂等方式向学生、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其他错误思潮进行论战,积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由于家庭环境、所受文化教育和个... 在建党时期,李大钊、李汉俊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报刊、书籍、课堂等方式向学生、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其他错误思潮进行论战,积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由于家庭环境、所受文化教育和个人思想转变的不同,二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各有特点。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汉俊第一个明确提出建立类似无产阶级政党构想,也被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誉为中共“最有革命理论修养的同志”,他们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李汉俊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高校校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以上海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会岩 薛一文 《山东高等教育》 2022年第4期50-55,共6页
校史是一所高校长期积累的独特资源,对高校师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以及激励教育功能,已经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系统梳理老上海大学这一“红色学府”的具体实践,厘清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可... 校史是一所高校长期积累的独特资源,对高校师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以及激励教育功能,已经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系统梳理老上海大学这一“红色学府”的具体实践,厘清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可以得出以下重要启示,即宏观设计上要完善制度,保障校史研究队伍,中观应用上要拓宽校史在思想政治中的呈现方式,微观传播上要转变校史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形式。因此,发挥好校史“润物细无声”作用,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史 上海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以上海大学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倩昀 《党史博采(下)》 2021年第5期18-21,50,共5页
1923年北京“驱彭挽蔡”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功介入学生运动,特别是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中最终夺得了学运权。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下的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中,上海大学学生会和学联组织提供... 1923年北京“驱彭挽蔡”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功介入学生运动,特别是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中最终夺得了学运权。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下的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中,上海大学学生会和学联组织提供了重要政治力量,其积累的经验在新时代仍旧具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学生运动 上海大学
下载PDF
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彰显的五个主要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邱仁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9,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21世纪,面对世界格局与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显著变化以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生产力的重大进步,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就需要从世界与人类...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21世纪,面对世界格局与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显著变化以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生产力的重大进步,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就需要从世界与人类的高度整体性、前瞻性地回答21世纪提出的时代命题。因而创新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把握人民性,回答与解决人类生存性风险和共享发展难题;把握时代性,引导世界"百年变局"的发展方向;把握规范性,系统描述和解释21世纪的世界;把握整体性,整体观照人类发展的实践活动;把握实践性,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新思想新理念。把握与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这五个主要特性,从而为描述和阐释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等方面提供"说明书""解释学"和"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基本特性 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的总和——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的劳动二重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3,共7页
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与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具有同一性。世界可以划分为物理形态世界与价值形态世界。劳动既有改变物理形态世界的意蕴也有改变价值形态世界的意蕴。在价值论的视域中,物只有客体尺度;而人既... 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与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具有同一性。世界可以划分为物理形态世界与价值形态世界。劳动既有改变物理形态世界的意蕴也有改变价值形态世界的意蕴。在价值论的视域中,物只有客体尺度;而人既有主体尺度,也有客体尺度。客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尺度相符合、相一致的性质固然属于价值关系;主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尺度相符合、相一致的性质同样属于价值关系。前者可以称为手段价值关系,而后者则可以称为目的价值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既有纯粹的物理关系,也有手段价值关系和目的价值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并不改变事物的物理形态,而是改变事物的价值形态。具体劳动改变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手段价值关系,抽象劳动则改变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目的价值关系。抽象劳动的物化凝结为商品价值,意味着商品价值在本质上是物化了目的价值关系。在此意义的基础上,劳动凝结的价值,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属于价值论意蕴中的价值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论 劳动二重性 主客体关系 主体间关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推广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导读》荐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金伟 徐艳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导读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ISBN:9787503569531定价:68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个民族走在时代前列,必须有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导读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ISBN:9787503569531定价:68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个民族走在时代前列,必须有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精髓,因此,深入学习经典原著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掌握经典原著与指导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才能真正领悟经典原著的要义并指导社会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推广 经典原著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务部 根本指导思想 荐读 导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产劳动路径探索与实践——以翔英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群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0期180-183,共4页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产劳动实践教育是最有力的路径之一.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生产劳动实践高度契合,脱离了生产劳动实践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海大学翔英学院在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其...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产劳动实践教育是最有力的路径之一.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生产劳动实践高度契合,脱离了生产劳动实践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海大学翔英学院在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育人导向,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评价体系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专项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产劳动 培育
下载PDF
传统孝亲情感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调适——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为个案
18
作者 艾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传统的宗法观念拥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影响深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拥有“国际都市”头衔、以开放著称的上海,也可以看到孝亲情感的长期影响力,做寿之风盛行,丧葬改革步履维艰。即使在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的包裹之下,宗法观念、孝亲... 传统的宗法观念拥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影响深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拥有“国际都市”头衔、以开放著称的上海,也可以看到孝亲情感的长期影响力,做寿之风盛行,丧葬改革步履维艰。即使在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的包裹之下,宗法观念、孝亲情感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以现代性为标识的政府进行社会改革的重点所在。政府应该审慎对待传统宗法孝亲观念,辩证地看待其民族性与世界性,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观念 孝亲情感 现代性 上海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新理证 被引量:7
19
作者 安维复 吴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似成定论,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范畴的理据和具体内涵却语焉不详,目前造成马克思主义学理性与政治性的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二元化等诸多深层难题和"假大空"的学术积习,其原因在于有关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似成定论,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范畴的理据和具体内涵却语焉不详,目前造成马克思主义学理性与政治性的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二元化等诸多深层难题和"假大空"的学术积习,其原因在于有关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范畴缺乏客观全面的文献检索和有根据的学理推证。本文基于对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进行索引分析,得出如下几个与传统理解略有不同的新解:其一,"科学"术语或论断在"文集"中出现1017次,分布各个时段和著述,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关注与践行终其一生,因而不存在"马恩对立"或"认识论断裂";其二,"科学"术语或论断出现明显分为三个时段,1840年代、1860年代和1880年代,清晰地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经历了形成、发展和体系化三种形态;其三,"科学"术语或论断总是出现在政治性著述之前或理论基础部分,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至少在逻辑上先于革命性或意识形态性。本文的基本判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遵循与科学家同样的科学规范,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政治性的关系是学术方法与具体结论的关系,学理性先于并高于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范畴亟待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深度论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遵守严格的科学(学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 科学统一 科学规范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清扬 欧阳光明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68-80,共1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包括以文化形式促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同。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包括以文化形式促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同。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释。这一路径的提出,既源自中国共产党丰富的革命实践,也与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文化思潮、文化运动以及国共双方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等相关,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广泛开展文化宣教、积极开展文化创作,最终实现了在文化路径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文化路径的实施,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的认同感,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路径 毛泽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