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天文馆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主焦点的天体测量精度评估
1
作者 方文奉 姚嵩 +8 位作者 于涌 王磊 单星美 慎露润 王琦 陈振东 林清 杜芝茂 姚迦文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0,共9页
上海天文馆望舒天文台的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建成的最大口径的科普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采用人工切换主焦点和耐式焦点的双焦点设计方案,耐式焦点主要应用于大众科普的目视观测,主焦点配备了大靶面科学级CMOS终端,视场达到... 上海天文馆望舒天文台的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建成的最大口径的科普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采用人工切换主焦点和耐式焦点的双焦点设计方案,耐式焦点主要应用于大众科普的目视观测,主焦点配备了大靶面科学级CMOS终端,视场达到1.5°×1.1°。较大的观测视场除了适合开展重要的天象直播活动以外,还可以充分应用于新星和超新星巡天搜索、太阳系小天体和人造天体监测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对该望远镜主焦点的天体测量精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大于5的星象,星象位置的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1 pixel;当信噪比为30时,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05 pixel。以高精度的Gaia DR3星表作为参考星表,分析得出该望远镜主焦点CMOS观测图像的非线性特征明显,归算时需要用到3阶(20参数)模型。对于测试观测资料,亮于15 mag的恒星观测精度约为0.05′′;观测精度随着星等变暗逐渐下降,17.5 mag的恒星观测精度约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底片参数模型 精度分析
下载PDF
BIM+IBMS在上海天文馆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晓红 陈家远 +2 位作者 方瑾 叶勇 臧红兵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第14期56-57,共2页
在上海天文馆项目中,将BIM技术与传统的IBMS系统结合,解决大型综合场馆运维阶段信息整合困难、难以及时共享、充分联动,设备、安防管理困难等现状,提升运维管理效率,提高运维管理效果。
关键词 BIM 技术 IBMS 系统 大型综合场馆运维管理
下载PDF
上海天文馆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清 《科学》 2017年第5期37-41,4,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上海天文馆从发起倡议到落实建设的过程,介绍了上海天文馆项目的基本概况,阐述了上海天文馆项目建设的总体理念,建筑设计特点,以及建设国际一流天文馆、引领新一代天文馆发展方向的展示设计新思维。
关键词 上海 天文馆 临港
下载PDF
新技术在上海天文馆球幕影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澜 《现代电影技术》 2022年第4期50-55,共6页
球幕影院以其独特观影方式,沉浸式体验效果,得到观众喜爱。它广泛应用于科普场馆,为有效传播科学知识提供了帮助。随着时代变迁、技术革新,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更为先进、更具演绎效果的技术应用于球幕里,进而提升球幕影院观影体验,拓展... 球幕影院以其独特观影方式,沉浸式体验效果,得到观众喜爱。它广泛应用于科普场馆,为有效传播科学知识提供了帮助。随着时代变迁、技术革新,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更为先进、更具演绎效果的技术应用于球幕里,进而提升球幕影院观影体验,拓展多功能应用。本文主要介绍超8K、3D音响、激光秀等新技术在上海天文馆球幕影院的应用及实际效果,以期为科普场馆进行球幕影院建设、技术选择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促进我国科普特效影院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8K球幕 3D音响 激光秀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科技馆建设浅谈
5
作者 贾清 薛莹 《科技风》 2024年第25期1-3,共3页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数字技术的手段层出不穷,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提升全民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国内科技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数字技术的手段层出不穷,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提升全民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国内科技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内容,旨在推动科技普及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数字化 科普
下载PDF
众包天文学:悄然流行的天文公众科学
6
作者 施韡 《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7-21,共5页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特别依靠公众参与的学科。天文公众科学经历了哪些变化?看似高深的天文学研究真的能吸引普通公众的参与吗?
关键词 公众科学 业余天文学 众包科学
下载PDF
天语计划——寻找第二个太阳系及探索动态宇宙
7
作者 冯发波 芮易成 +32 位作者 杜芝茂 林清 张聪聪 周丹 崔开明 OGIHARA Masahiro 杨明 林杰 蔡永志 杨涛只 庞晓莹 简明杰 李文雄 郭恒潇 史弦 史建春 李荐扬 郭康柔 姚嵩 陈啊明 贾鹏 谭先瑜 JENKINS S.James 蒋宏轩 张铭缘 李可欣 肖光耀 郑书玥 宣一帆 郑捷 何敏 JONES R.A.Hugh 宋翠英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共43页
像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冷巨行星对类地行星的形成和宜居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对像太阳系这样具有多个冷巨行星的系统的搜寻具有重要意义.Kepler以及TESS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太空望远镜成功地通过凌星的方法发现了... 像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冷巨行星对类地行星的形成和宜居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对像太阳系这样具有多个冷巨行星的系统的搜寻具有重要意义.Kepler以及TESS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太空望远镜成功地通过凌星的方法发现了大量短周期行星,然而这些巡天项目的观测基线不足以发现更长周期的行星.为此,天语计划将部署两台1m望远镜(天语一号和天语二号),用于结合天语和其他计划的数据通过凌星法来发现冷巨行星及其他行星,并最终发现类太阳系.天语一号具有约10平方度的视场以及高速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科学相机,将对超过1000万颗恒星每小时进行一次高精度测光采样,并通过天语二号的多波段测光、光谱仪以及高分辨率成像对天语一号发现的候选行星进行确认.天语望远镜将放置于海拔约4000m的中国青海冷湖,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好观测台址之一.天语对亮于14等星的测光精度为0.1%,对亮于18等星的测光精度优于1%,天语预计在5yr内将在类太阳周期发现超过300颗凌星行星,其中包括约17颗冷巨行星.基于系统轨道共面以及孪生地球发生率为10%的假设,天语预计将发现1-2个类太阳系,并可被未来的地球2.0计划所证实.此外,天语还将通过多种巡天观测模式测量从亚秒到周时标的光变,探测不同时标的时域现象,包括超新星早期光变、稀有变星和双星、潮汐瓦解事件、Be星、彗星活动以及系外小行星等.这些发现不仅将深化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还将为公众科学和科普提供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测光 行星与卫星:探测 行星与卫星:形成 恒星:超新星:普通 星:变星:普通 小行星:普通 恒星:伽马 射线暴:普通
下载PDF
银河系双星团及星团群研究进展
8
作者 单星美 刘桂梅 +1 位作者 钟靖 林清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202,共16页
疏散星团是研究恒星形成和演化理论的理想实验室,然而星团的形成模式仍是一个基本但未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星团的形成与演化模式,首先需要从观测上证认出具有物理联系的双星团或星团群系统。开展双星团及星团群性质的研究可以为深... 疏散星团是研究恒星形成和演化理论的理想实验室,然而星团的形成模式仍是一个基本但未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星团的形成与演化模式,首先需要从观测上证认出具有物理联系的双星团或星团群系统。开展双星团及星团群性质的研究可以为深入理解恒星等级成团形成的模式提供重要线索;此外,双星团与星团群为研究同一片分子云中星团的形成与演化模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并有助于理解星团和母分子云在形态及运动学特性之间的联系。从双星团及星团群的样本甄选和形成机制等出发,简单介绍银河系双星团及星团群的研究历史,着重讨论了Gaia时代该领域的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星团 双星团 银河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科普视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9
作者 肖疆 《海外文摘》 2024年第11期0045-0047,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技术潮流,已经在众多领域掀起了变革[1]。特别是在科普视频创作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科普...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技术潮流,已经在众多领域掀起了变革[1]。特别是在科普视频创作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科普视频中的应用现状及技术实现,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还明显降低了创作门槛。尽管如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科普视频的应用中仍面临技术局限、伦理和版权问题等挑战。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结合,有望为科普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提供新的路径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浅析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科普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素养
10
作者 刘妍静 贾清 张文琪 《科技风》 2022年第14期146-148,共3页
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而不是消极的信息接收者。学习者是带着许多不同的经验、观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入教育环境的。学习者不会从传递中获得知识,而是要通过他们的智力活动去建构知识,使知识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从建构主义对学... 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而不是消极的信息接收者。学习者是带着许多不同的经验、观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入教育环境的。学习者不会从传递中获得知识,而是要通过他们的智力活动去建构知识,使知识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从建构主义对学习者的界定来看,科普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担当更多的应该是儿童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单向传授者。本文试从将建构主义运用于科普创作时,科普教育工作者(以下简称科教人员)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点,科教人员在科普活动中所担当的责任与角色,结合如何将建构主义注入科教人员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中等方面来探讨在工作的点滴中科普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素养,以更好地担负起儿童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把提升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视为己任(本文所关注的受众对象主要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责任与素养 儿童 教育效果 科学素养
下载PDF
国内外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研究综述
11
作者 罗跞 李纪红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年第5期47-55,94,共10页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交媒体对博物馆权威影响的探讨、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情况的综合分析、社交媒体促进博物馆教育的策略应用、社交媒体对博物馆管理的影响、行业社交媒体应用指...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交媒体对博物馆权威影响的探讨、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情况的综合分析、社交媒体促进博物馆教育的策略应用、社交媒体对博物馆管理的影响、行业社交媒体应用指南的发布,这些主题从分析社交媒体应用的可行性到观察应用效果,再到思考应用影响、提出初步的应用规范。而国内研究主题明显分为三个时段,即以借鉴启示为主的萌芽阶段、以传播营销为主的实践阶段、博物馆核心职能实践与探讨阶段,整体上更关注社交媒体应用的正面效应。相对而言,国内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传播和营销,特别关注现象级博物馆社交平台运营策略;在国内各类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的定量研究中,研究对象类型比较单一;少部分研究关注社交媒体与博物馆教育等核心功能及相关管理机制的影响,但极少关注如何规范社交媒体的运营以确保博物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馆 社交媒体 新媒体 教育
下载PDF
月壤探秘
12
作者 李少林 《中学科技》 2024年第8期2-9,共8页
如无意外,“嫦娥六号”成功带回月背月壤应该在我国2024年航天领域重大事件中名列榜首。而最近月壤研究成果的喜报,则让人一边为新发现感到欣喜,一边又难免嘀咕:费尽心思登月就是为了取月壤吗?月壤研究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它如此受到重... 如无意外,“嫦娥六号”成功带回月背月壤应该在我国2024年航天领域重大事件中名列榜首。而最近月壤研究成果的喜报,则让人一边为新发现感到欣喜,一边又难免嘀咕:费尽心思登月就是为了取月壤吗?月壤研究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它如此受到重视?其实,月壤不仅是月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更是理解月球起源、演化乃至未来深空探索与地外资源开发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核心对象 月壤 研究成果 航天领域 重大事件
原文传递
X射线卫星界的明日之星即将登场
13
作者 王磊 《天文爱好者》 2022年第10期60-64,共5页
X射线卫星史X射线天文学相对于漫长的天文学史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这是由于X射线会被大气层吸收,无法在地面上直接观测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所以在人类掌握冲出地球、飞往太空的航天技术之前,X射线天文学还是一片空白。1957年10月4... X射线卫星史X射线天文学相对于漫长的天文学史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这是由于X射线会被大气层吸收,无法在地面上直接观测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所以在人类掌握冲出地球、飞往太空的航天技术之前,X射线天文学还是一片空白。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人类进入航天时代,同时也给天文观测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技术 航天时代 天文学史 天文观测 明日之星 X射线辐射 直接观测 人造卫星
原文传递
参宿四颜色之谜
14
作者 施韡 《中国国家天文》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最近参宿四成了“网红”,引起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关注,但原因却是它比以往逊色不少。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是因为参宿四已到恒星暮年,随时有突然变成超新星的可能。若真的发生,它的亮度可与满月一争高下,而如此规模的事件在银河系内... 最近参宿四成了“网红”,引起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关注,但原因却是它比以往逊色不少。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是因为参宿四已到恒星暮年,随时有突然变成超新星的可能。若真的发生,它的亮度可与满月一争高下,而如此规模的事件在银河系内已经超过400年没出现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宿四 超新星 银河系 恒星 天文学家 满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