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奉贤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甲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申洁 黄蓉 +2 位作者 王时光 唐群力 范晴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上海奉贤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甲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80例手足口病患者,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皮损特点,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通过随访,调查手足口病... 目的研究上海奉贤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甲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80例手足口病患者,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皮损特点,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通过随访,调查手足口病后甲损害情况。结果手足口病后的甲损害主要表现为甲Beau’s线和(或)甲脱落,发生率为12.36%(68/550),其中表现为Beau’s线者占26.47%(18例),甲脱落者占29.41%(20例),同时有Beau’s线和甲脱落者占44.12%(30例),有甲损害和无甲损害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发热、病程、甲周是否有皮损、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毒型别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感染柯萨奇病毒A6型(CV-A6)脱甲发生率最高(36.22%)。结论甲Beau’s线和(或)甲脱落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后期并发症,CV-A6为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Beau’s线 甲脱落
下载PDF
311nm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2
作者 瞿子伟 沈凤 +5 位作者 肖晓庆 储伟芳 姚玮 程琼 肖琴 左付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7-379,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遗留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治疗效果不理想,几乎所有镇痛药物停药后疼痛仍反复,且伴有一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应用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明显降低PHN的发生。我们于2010年1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遗留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治疗效果不理想,几乎所有镇痛药物停药后疼痛仍反复,且伴有一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应用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明显降低PHN的发生。我们于2010年12月—2013年3月应用3llnm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39例PHN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紫外线 311 NM 加巴喷丁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左付国 沈凤 +1 位作者 范晴 贺燕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联合组接受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每周3次共24次,同时口服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咪唑斯汀治疗。在治疗前、...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联合组接受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每周3次共24次,同时口服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咪唑斯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8周和治疗后第8周随访时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1),尤以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第8周随访时联合组症状评分继续下降,有效率为88.1%,而对照组症状评分升高,有效率仅为30.8%。结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效、安全,可作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紫外线 中波 窄谱
下载PDF
咪喹莫特联合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沈凤 左付国 +1 位作者 范晴 施彩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首诊为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首诊为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联合组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3次/周,共8周,口服伐昔洛韦片0.3g,2次/d,共10d;对照组仅口服伐昔洛韦片...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首诊为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首诊为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联合组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3次/周,共8周,口服伐昔洛韦片0.3g,2次/d,共10d;对照组仅口服伐昔洛韦片,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均于初始治疗后12周和24周观察生殖器疱疹的复发情况。结果 12周时,联合组复发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时,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外用咪喹莫特在发病初期可减少首诊为生殖器疱疹的复发,但远期疗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咪喹莫特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以口腔黏膜损害为惟一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晴 左付国 +1 位作者 沈凤 施彩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1-431,共1页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临床上多见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皮肤黏膜疹,口腔黏膜的损害也常见到.但常并发二期梅毒皮肤损害,现报告1例以口腔黏膜损害为惟一表现的二期梅毒。
关键词 胶样变性 结节 皮肤 梅毒 二期
下载PDF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6
作者 张付贺 周洪刚 +2 位作者 尹智 王小燕 侯麦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4-434,共1页
患儿女,5岁,因全身多发黄棕色结节4年,遂于2019年4月10日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4年前下颌部、左侧手臂及右侧大腿出现3个黄棕色丘疹,质硬可推动,无明显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多、增大,逐渐形成结节,眼睑、口腔及... 患儿女,5岁,因全身多发黄棕色结节4年,遂于2019年4月10日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4年前下颌部、左侧手臂及右侧大腿出现3个黄棕色丘疹,质硬可推动,无明显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多、增大,逐渐形成结节,眼睑、口腔及肛周也出现类似丘疹、结节,于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黄色肉芽肿,多次予激光、电灼及手术切除等治疗,仍不断有新发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 幼年性
下载PDF
持续低热烫伤患者的皮损特点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范晴 王时光 +1 位作者 黄蓉 申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5期290-293,共4页
对31例持续性低热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皮损特点和发病原因。结果示持续性低热烫伤的基本皮肤损害为红斑、水疱或大疱,可合并出现火激红斑等特殊皮损形态。本组患者多数表现为浅度烫伤(90.3%),少数为深度烫伤(9.7%);... 对31例持续性低热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皮损特点和发病原因。结果示持续性低热烫伤的基本皮肤损害为红斑、水疱或大疱,可合并出现火激红斑等特殊皮损形态。本组患者多数表现为浅度烫伤(90.3%),少数为深度烫伤(9.7%);发病部位主要位于下肢(61.3%);引起低热烫伤的热源主要是取暖用品(80.7%)。6个月随访,77.4%患者烫伤皮肤恢复正常,9.7%留有色素沉着,9.7%留有瘢痕增生,3.2%留有瘢痕疙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烧伤 皮肤损害 热源 病因学
下载PDF
火激红斑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04-804,共1页
患者女,18岁。因发现左手掌、指红斑2周就诊。患者2周前无意间发现左手掌、指腹红斑,无自觉症状。发病前有长期左手握热水杯的习惯。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手掌和左手5指腹面见网状排列的暗红斑和色素沉着斑,... 患者女,18岁。因发现左手掌、指红斑2周就诊。患者2周前无意间发现左手掌、指腹红斑,无自觉症状。发病前有长期左手握热水杯的习惯。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手掌和左手5指腹面见网状排列的暗红斑和色素沉着斑,压之不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激红斑 体格检查 左手掌 色素沉着斑 皮肤科检查 自觉症状 发病前 患者
下载PDF
凉血清肺方结合西药外敷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培红 范晴 李娜 《四川中医》 2022年第7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清肺方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及血清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肺胃热盛型SD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观察凉血清肺方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及血清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肺胃热盛型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凉血清肺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皮脂量和皮肤含水量],血清INF-γ和IL-6,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0%vs 74.42%)(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和4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TEWL、皮脂量均明显降低,皮肤含水量增加,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FN-γ、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vs 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清肺方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肺胃热盛型SD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和皮损症状,减少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凉血清肺方 氟芬那酸丁酯 皮肤屏障功能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假性腹壁疝二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付贺 范晴 +3 位作者 顾惠箐 沈凤 黄蓉 王时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690-694,共5页
带状疱疹后假性腹壁疝是带状疱疹发生的一种罕见的与腹壁疝相似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所引起的腹壁隆起性肿物实际上是病毒引起节段性腹肌瘫痪或无力的结果,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本文报道2例带状疱疹后假性腹壁疝并对10年国内外文献... 带状疱疹后假性腹壁疝是带状疱疹发生的一种罕见的与腹壁疝相似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所引起的腹壁隆起性肿物实际上是病毒引起节段性腹肌瘫痪或无力的结果,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本文报道2例带状疱疹后假性腹壁疝并对1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进行分析。共分析27例患者,平均年龄68.2岁,63.0%为男性,常受累的神经是T11(31.4%)。25例腹壁假疝发生在皮肤症状之后,平均时间为23天。行肌电图检查3例,异常2例;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异常5例。27例中,14例(51.9%)腹壁假疝完全自然康复,平均时间为3.4个月(范围1~8个月);3例(11.1%)部分恢复,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7例患者恢复时间不详,1例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假性腹壁疝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何倩 涂颖 +43 位作者 何黎 路永红 许爱娥 邱湘宁 陈玉 郭燕妮 张晋松 杨钰鑫 杨瑾 邓永琼 张丽 何淑娟 王丽 雷霞 商干伟 张建波 许昌春 肖文 侬秀川 梁作辉 杨婷 李彩霞 房慧 杨滢瑶 张玲琳 张薇 毕晓东 方杰 李刚 杨洪英 凌昕 高睿迪 刁庆春 吕新翔 冯颖颖 胡信林 林向飞 尤海燕 梁羽萍 杨凤元 李雪莉 刘俐 陶诗沁 孙振亮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1240,共12页
目的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全国76家皮肤科参与“痤疮周”义诊的痤疮患者(n=5787)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总结人口学信息... 目的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全国76家皮肤科参与“痤疮周”义诊的痤疮患者(n=5787)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总结人口学信息、痤疮严重程度、皮肤类型、家族史、日常行为、医疗行为、环境因素、地区等资料,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结果5787例中,女3979例(68.76%),男1808例(31.24%),平均年龄(25.63±6.66)岁。痤疮继发敏感性皮肤共1840例,检出率为3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痤疮严重程度,皮肤类型,家族史,日常行为(如使用护肤品品牌≥4个/d、洗澡/桑拿、使用空调、使用剥脱类洗护用品、运动、洗脸频率>2次/d),医疗行为(如半年内口服维A酸类药物,1个月内外用过壬二酸和维A酸类药物、进行过激光治疗,1周内进行过化学剥脱治疗)和环境因素(如季节交替、粉尘、刮风、夏季、春季、日晒时间4h/d、秋季、地区)可能是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结论本调查初步明确了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在痤疮治疗中应兼顾敏感性皮肤的治疗,以提高痤疮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敏感性皮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种植瘤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张付贺 石磊 +3 位作者 罗敏 刘沛 范晴 王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方法取SKH-1小鼠、C57BL/6小鼠各7只,于背部皮下接种5×106 B16F10细胞,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每3天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瘤体,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的长径>15 mm... 目的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方法取SKH-1小鼠、C57BL/6小鼠各7只,于背部皮下接种5×106 B16F10细胞,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每3天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瘤体,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的长径>15 mm或出现恶病质或溃疡时判定为伦理学死亡。取5只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 B16F10细胞,观察小鼠的活动度、营养状态和生存时间,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并称量肺质量,对所有小鼠肺部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重复3次。结果SKH-1小鼠在皮下接种后第6天接种部位皮肤开始出现黑点,渐发展为圆形黑色结节,直至肿瘤破溃、出血、死亡,伦理学死亡时间20~33 d。C57BL/6小鼠皮下接种第4天开始出现2~3 mm黑色小结节,发生伦理学死亡的时间为12~18 d。SKH-1小鼠第1~3次实验生存时间分别为(26.57±4.03)、(27.86±4.53)、(27.43±5.32)d,差异无统计学意(F=0.14,P=0.87);第27天时肿瘤体积分别为(1367.9±150.2)、(1452.0±50.1)、(1490.3±69.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P=0.46)。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后第25天开始出现活动度减少、厌食等表现,第31天开始出现呆滞、消瘦、腹水、死亡等,伦理学死亡时间31~40 d;解剖后肺部见多处黑色结节,第1~3次实验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34.2±2.58)、(36.4±2.60)、(34.8±2.38)d,差异无统计学意(F=1.01,P=0.39);小鼠肺部质量(156.1±18.5)、(164.0±19.6)、(172.0±17.2)mg,差异无统计学意(F=3.18,P=0.72)。所有小鼠全部成瘤,皮下肿物及肺部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黑素瘤。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成瘤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模型 动物 小鼠 无毛 小鼠 近交C57BL SKH-1小鼠 肿瘤模型
原文传递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13
作者 范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79-580,共2页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多发性跖疣38例,并与单一外用氟尿嘧啶注射液32例作疗效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65.8%,...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多发性跖疣38例,并与单一外用氟尿嘧啶注射液32例作疗效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65.8%,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89.5%,痊愈病例治疗后0.5a复发率13.0%;单一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37.5%,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59.4%,痊愈病例治疗后0.5a复发率44.4%。结论联合用药和单一用药均有效果,但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药物疗法 分枝杆菌 牛/化学 多糖类 细菌/治疗应用 核酸类/治疗应用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