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徐霄 李雪莲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自然 治疗
下载PDF
阴道内镜技术在无性生活史女性宫腔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苏婷婷 张宏伟 +5 位作者 汪清 谢锋 丛青 李燕云 隋龙 陈丽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内镜技术对无性生活史女性宫腔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阴道内镜检查和传统宫腔镜检查的无性生活史女性患者450例,包括阴道内镜组(n=232)和传统宫腔镜组(n=... 目的探讨阴道内镜技术对无性生活史女性宫腔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阴道内镜检查和传统宫腔镜检查的无性生活史女性患者450例,包括阴道内镜组(n=232)和传统宫腔镜组(n=218)。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4.9±4.7)岁和(25.5±5.4)岁,两组年龄间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术中出现假道、手术失败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阴道内镜组中手术平均时间比传统宫腔镜组短,膨宫液用量更少,VAS疼痛评分更低,但手术失败情况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宫腔镜组(7.8%vs.0),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阴道内镜组出现假道概率更少(0 vs.3.2%),处女膜损伤率更低(0 vs.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感染发生率相当,均较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子宫穿孔、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阴道内镜技术对无性生活史女性宫腔疾病的诊治安全有效,较传统宫腔镜更微创,不损伤处女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内镜 非接触式宫腔镜检查 无性生活史 宫腔疾病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阴道镜检查前阴道局部预处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丽梅 曹远奎 +3 位作者 张宏伟 宋昱 汪清 隋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评价雌激素阴道局部制剂和复方沙棘油栓对于绝经后女性行阴道镜检查前阴道局部预处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的绝经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A组(n=60... 目的:评价雌激素阴道局部制剂和复方沙棘油栓对于绝经后女性行阴道镜检查前阴道局部预处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的绝经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A组(n=60例)、B组(n=90例),C组(n=90例)、D组(n=90例)。除A组为对照组,不使用药物,其他3组患者阴道镜检查前分别采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B组)、雌激素软膏(C组)和复方沙棘油栓(D组)进行阴道局部预处理,其中B组、C组、D组再各自随机分成2组,其中60例用药1周为B1组、C1组、D1组,30例用药2周及用药1周后因碘染不满意延长用药2周为B2组、C2组、D2组,分析比较使用不同药物预处理后阴道镜检查充分率、醋酸试验满意率、碘染试验满意率、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阴道镜诊断准确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3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因不适退出研究,最终纳入326例。(1)用药1周后,B1组(58例)、C1组(59例)、D1组(59例)与A组比较,阴道镜检查充分率、醋酸试验满意率和碘染试验满意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2周与用药1周比较,3种用药组的阴道镜检查充分率和HSIL阴道镜诊断准确率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用药组醋酸试验满意率有所提高,但仅B2组与B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用药组碘染试验满意度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使用药物的3组患者在阴道局部不适和头晕、头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乳腺疼痛、压痛药物不良反应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患者阴道镜检查前局部用雌激素药膏或复方沙棘油栓1~2周均有助于提高阴道镜检查的醋酸试验和碘染试验的满意率,且局部用药2周碘染效果较1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阴道镜检查 雌激素下降 阴道萎缩 复方沙棘油栓
下载PDF
HPV感染者的心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梅 施桑桑 +1 位作者 吴聪泉 高蜀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感染者精神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现状,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82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填写一般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感染者精神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现状,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82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填写一般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HPV感染者发生焦虑和抑郁障碍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82名HPV感染受试者的平均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7、11.628,P<0.01);182例HPV感染者中有57例(31.32%)焦虑阳性,65例(35.71%)抑郁阳性,其中35例(19.23%)焦虑、抑郁均为阳性;与上海本地患者相比,外地患者有更高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P<0.05);初中及以下学历(OR=5.429,95%CI:1.034~28.514)、其他HPV型别阳性(OR=2.531,95%CI:1.118~5.730)和担心疾病花费(OR=2.943,95%CI:1.525~5.679)是HPV感染者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HPV阳性结果显著增加了女性精神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发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不同感染者的心理状态及居住地、学历等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门诊、日间和住院3种不同模式宫腔镜手术的比较
5
作者 陈丽梅 全培青 +6 位作者 张宏伟 李燕云 曹远奎 李清 周奇 汪清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2-748,共7页
目的探讨门诊、日间和住院3种不同模式的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宫腔镜的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查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和宫腔镜中心每个月的质控报表,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门诊、日间和住院宫腔镜的手... 目的探讨门诊、日间和住院3种不同模式的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宫腔镜的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查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和宫腔镜中心每个月的质控报表,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门诊、日间和住院宫腔镜的手术量、Ⅳ级手术占比、手术种类分析、并发症、计划外二次手术等数据。结果2019—2021年共纳入门诊宫腔镜患者5162例、日间宫腔镜患者15331例、住院宫腔镜患者5942例。住院宫腔镜患者年龄大于门诊、日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日间宫腔镜的比例逐渐升高,住院宫腔镜比例逐渐下降(P均<0.001)。Ⅳ级宫腔镜手术占比12.9%,其中住院高于日间、日间高于门诊(P均<0.001)。宫腔镜术中并发症和意外发生率为0.117%(31/26435),包括子宫穿孔17例、宫腔镜失败7例、术中大出血3例、液体超负荷2例、肠道损伤1例、麻醉意外1例。其中门诊、日间、住院宫腔镜发生率分别为0.020%(1/5162)、0.137%(21/15331)、0.151%(9/5942)。结论门诊、日间和住院3种不同模式宫腔镜手术均安全可靠。门诊、日间宫腔镜可提高医疗服务效能,逐渐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日间 门诊 住院 并发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通过上调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介导人滋养细胞胎盘生长因子分泌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洪波 李瑞霞 张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人滋养细胞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glial cell missing 1,Gcm-1)表达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分泌的调控。方法人绒毛膜癌细胞株Bewo经不同剂量HCG...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人滋养细胞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glial cell missing 1,Gcm-1)表达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分泌的调控。方法人绒毛膜癌细胞株Bewo经不同剂量HCG处理后,以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Gcm-1的表达,以ELISA方法测定PIGF分泌。通过干扰小RNA下调人滋养细胞Gcm-1表达,观察其对HCG调控PIGF分泌的影响。结果 HCG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人滋养细胞Gcm-1表达及PIGF分泌,而HCG诱导PIGF分泌则由Gcm-1介导。结论 HCG通过上调Gcm-1表达促进人滋养细胞PIGF分泌,提示HCG可能是一种对妊高征具有保护作用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滋养细胞 胶质细胞缺失因子-1 胎盘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及生育能力分析
7
作者 姜婷 谢俣 +5 位作者 龚滢欣 张运强 石月 郭若怡 汪清 刘晓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转阴情况及生育力。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患者53例,术后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随访时间分别为6、12和24个月。分析患者术前HPV感染分布及保育成功率,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术后切缘阳性和病理类型分布,HPV感染类型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及患者术后生育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94.3%(50/53)存在HPV感染,其中75.5%(40/53)为HPV16/18型感染者,69.8%(37/53)为HPV单一亚型感染,高于混合感染22.7%(12/53);71.7%(38/53)前次LEEP术后切缘阳性,28.3%(15/53)HSIL复发;56.6%(30/53)术后病理HSIL,28.3%(15/53)未发现病理性改变;75.5%(40/53)术后切缘阴性(即保育成功),其中95%(38/40)HPV转阴。比较HPV16/18感染(P=0.196)和HPV感染类型(P=1.000)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保育成功的患者在术后完成生育(12.5%,5/40),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4例。5例均为足月分娩,3例行宫颈环扎术,2例患者未行宫颈环扎。结论子宫颈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保育成功率高,术后HPV转阴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生育力保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下载PDF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秦风 梁杰 李雪莲 《系统医学》 2016年第9期166-168,共3页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影响妇女健康。PID的病原体由外源性和/或内源性病原微生物组成,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类病原体可以分别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经常为混合感染。不同病原...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影响妇女健康。PID的病原体由外源性和/或内源性病原微生物组成,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类病原体可以分别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经常为混合感染。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了解不同致病菌的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治。治疗上可以选用敏感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选用手术治疗。为了今后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提供更多的帮助,该文综述PID的病原学研究及诊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外源性病原体 内源性病原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在妇科领域的诊治进展
9
作者 王悦 华克勤 辛卫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19,共7页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缺陷引起,严重影响血红素的生物合成。AIP以剧烈腹痛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急性发作可能导致...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缺陷引起,严重影响血红素的生物合成。AIP以剧烈腹痛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急性发作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尽管AIP的发病率较低,但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心理负担显著增加,需引起临床关注。诊断AIP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测,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避免诱发因素、血红素替代治疗和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GnRH-a)和激素回补治疗在管理与月经相关的AIP发作中已显示出有效性,但需要密切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AIP的病理生理学、临床特点和诊断流程,并探讨其预防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 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MBS) 血红素生物合成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妇科
下载PDF
MRI鉴别宫颈腺体叶状增生与宫颈胃型腺癌的价值
10
作者 马凤华 姜安绮 +2 位作者 陈奕清 徐丛剑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LEGH(atypical 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aLEGH)是G-EAC的癌前病变,与G-EAC存在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诸多重叠,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分析宫颈囊实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相关性,以提高LEGH与G-EAC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3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37例LEGH和53例G-EA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LEGH和G-EAC两组间患者年龄、症状、病灶范围、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子宫内膜累及、淋巴结肿大、宫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GH及aLEGH组病灶位于宫颈黏膜层,主要表现为大、微小囊混合型或密集微小囊型(32/37),囊壁多明显强化(31/37);而G-EAC组中多累及宫颈肌层(42/53),多见实性成分(52/53)和低信号间质环中断或消失(46/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实性成分(OR=50.064)和宫颈间质环中断(OR=40.180)可作为预测G-EAC的显著MRI特征。综合病灶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和子宫内膜累及5个特征,对诊断G-EAC的效能采用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95%CI:0.931~1.008)。结论:结合宫颈囊实性病变的多个MRI征象有助于鉴别LEGH与G-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体叶状增生 宫颈胃型腺癌 癌前病变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文献回顾双角子宫对生育结局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
11
作者 姜婷 丁景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7-812,824,共7页
双角子宫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和结构异常,对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它与不孕症、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等产科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综述着眼于双角子宫对生育的影响,探讨因双角子宫引起的常见产科并发症,和由... 双角子宫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和结构异常,对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它与不孕症、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等产科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综述着眼于双角子宫对生育的影响,探讨因双角子宫引起的常见产科并发症,和由其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等。尽管子宫重建手术可以改善生育结果,但自然流产和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仍可能发生。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探讨双角子宫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子宫 生育结局 妊娠并发症 不良妊娠结局 产科并发症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兰婷 李大金 王凌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复发性流产是不育症的常见类型之一。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感染、免疫相关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等众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复发性流产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发性... 复发性流产是不育症的常见类型之一。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感染、免疫相关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等众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复发性流产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包括染色体核型异常、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等,本文旨在对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异常核型 多态性
下载PDF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中SIRT1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路 刘晓程 +4 位作者 马淼 杨航 陈秀英 李斌 顾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6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索氧化应激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影响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其中的作用,以期寻找POI治疗靶点。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90例,根据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A... 目的探索氧化应激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影响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其中的作用,以期寻找POI治疗靶点。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90例,根据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FSH<10 U/L,n=30)和POI组,POI组再分为2个亚组:B亚组(25 U/L<FSH≤40 U/L,n=30)和C亚组(FSH>40 U/L,=3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SIRT1活性及SIRT1含量。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检测SIRT1、促卵泡激素受体、黄体生成素受体及抗缪勒管激素2型受体在氧化应激损伤人卵巢颗粒细胞瘤细胞KGN中表达。对3组检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POI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SIRT1活性及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氧化应激损伤KGN细胞中,SIRT1、促卵泡激素受体、黄体生成素受体及抗缪勒管激素2型受体表达水平降低。结论SIRT1对卵巢颗粒细胞发育及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氧化应激可能通过SIRT1参与POI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氧化应激 卵巢功能保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维替泊芬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博 任晓俊 +1 位作者 薛誉 王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6,25,共10页
目的探究维替泊芬是否具有诱导多种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的作用。方法维替泊芬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系KLE、EFE184、NOU-1和SKUT-2,并分别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硼替佐米和光敏剂原卟啉处理细胞作为... 目的探究维替泊芬是否具有诱导多种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的作用。方法维替泊芬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系KLE、EFE184、NOU-1和SKUT-2,并分别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硼替佐米和光敏剂原卟啉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维替泊芬作用浓度为0.1~10μmol/L,作用时间为0~48 h。光学显微镜和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细胞形态,磺酰罗丹明B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相关蛋白质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小体。结果MG132和硼替佐米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肿胀与死亡,维替泊芬诱导细胞出现肿胀并死亡,而原卟啉无此作用。维替泊芬促进细胞中肌醇蛋白-1a减少、钙敏感伴侣蛋白增加、C/EBP同源蛋白(CHOP)增加、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降低。同时CHOP蛋白质水平受维替泊芬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呈现双向性:当降低维替泊芬浓度同时增加作用时间时,CHOP蛋白质水平增加;当作用浓度在0~5μmol/L时,CHOP蛋白质水平随维替泊芬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作用浓度提高至10μmol/L时,CHOP蛋白质水平降低。维替泊芬促进细胞膜关键蛋白Rab11水平下降,细胞核出现形态皱缩,溶酶体增加。结论维替泊芬可能通过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引起细胞自噬,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维替泊芬 内质网应激 自噬 机制
下载PDF
自发性早产孕妇血清中子宫平滑肌功能相关miRNA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瑶 龚小会 +3 位作者 刘海燕 顾蔚蓉 李笑天 彭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 基于自发性早产子宫平滑肌中调控失常的miRNAs,寻找早产孕妇血清表达失常的miRNAs。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5月—2018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妊娠24+0周至36+6周的产妇。病例组为自发性早产的入院患者,对... 目的 基于自发性早产子宫平滑肌中调控失常的miRNAs,寻找早产孕妇血清表达失常的miRNAs。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5月—2018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妊娠24+0周至36+6周的产妇。病例组为自发性早产的入院患者,对照组为同时期门诊产检的正常孕晚期妇女,遵循伦理原则收集和随访其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采用定制Real-time PCR检测两组血清中子宫平滑肌功能相关的8个miRNA的表达水平,寻找早产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探索差异表达miRNA可能的生物学通路。结果共募集42例自发性早产孕妇(病例组)和32例非早产孕妇(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miR-26b-5p和miR-936在病例组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显著升高(FDR均为0.036)。生物信息分析提示:miR-26b-5p和miR-936可能通过PCNA、JARID2、PTEN和GATA4等靶分子调控血管上皮生长因子生成、细胞周期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的正调节和凋亡通路等生物学通路。结论 自发性早产孕妇血清中miR-26b-5p和miR-936表达失常,血清miR-26b-5p和miR-936异常升高可能与自发性早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血清miRNA miR-26b-5p miR-936
下载PDF
17β-雌二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的小鼠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雯碧 李路 徐丛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2-925,共4页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否预处理分为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预处理组)。1月后EMT病灶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B淋巴细胞瘤-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小鼠模型EMT病灶HE染色提示建立模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发现: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BCL-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56.58±7.07 vs 3.34±0.29),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PCNA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83.64±13.07 vs 5.23±0.51),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MMP-1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40.26±7.79 vs 7.6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促进BMSC迁移、分化,最终促进异位病灶ESC的分化、增殖并减少凋亡,从而增加异位病灶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化
下载PDF
保守手术治疗的10例Ⅰ期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陈金娟 王星然 +7 位作者 李文质 程煜 孙艺华 陶祥 马凤华 孙莉 赵洪波 鹿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7-865,共9页
背景与目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PSTT在子宫内独特的浸润方式和对化疗不敏感特性,全子宫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PSTT患者保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背景与目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PSTT在子宫内独特的浸润方式和对化疗不敏感特性,全子宫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PSTT患者保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Ⅰ期PSTT病例,同时分别以“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和“case”、“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例”为关键词在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1990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的接受保守手术治疗的Ⅰ期PSTT个案报道和系统病例报告,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10例,中位年龄为27岁,最常见的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70.0%),中位诊断距离前次妊娠时间间隔(interval since antecedent pregnancy,ISAP)为14.5个月,中位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为124.51 mU/mL,病灶直径为0.8~8.0 cm。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0例患者经初始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平均随访时间为48.1个月,均未复发。3例患者治疗后自然受孕,其中2例足月妊娠分娩,1例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文献复习PSTT病例显示出类似的临床病理学分布特征和疾病转归。结论:保守手术可以作为部分Ⅰ期PSTT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但需更多研究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保守手术 预后
下载PDF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患者一级亲属接受基因筛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辉 王霞 +5 位作者 郜意 胥婧 余小娟 范芳琴 丁焱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9-505,共7页
背景与目的:携带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女性终生罹患卵巢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增加,早期识别此部分高风险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对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携带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遗传性乳... 背景与目的:携带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女性终生罹患卵巢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增加,早期识别此部分高风险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对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携带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ovarian cancer syndrome,HBOC)患者一级亲属接受基因筛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72例已确诊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HBOC女性患者及其316名一级亲属,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HBOC患者一级亲属是否接受基因筛查的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72例HBOC女性患者中,93.1%(n=67)将基因筛查结果传达给了她们的一级亲属。在18岁以上的一级亲属中,32.3%(n=102)决定进行基因筛查和遗传风险管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疾病类型、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受教育程度、一级亲属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患者与亲属的情感亲密度是一级亲属是否愿意接受基因筛查和遗传风险管理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HBOC患者一级亲属接受基因筛查的现状不容乐观。鉴于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男性亲属、文化程度较低的亲属及与患者情感亲密度较低的亲属接受基因筛查的概率较低,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这部分亲属的自我基因筛查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BRCA1/2基因 一级亲属 基因筛查
下载PDF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低宫颈评分引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海燕 叶旭萍 +3 位作者 杨燕 张铮 顾蔚蓉 李笑天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0例足月胎膜早破单胎孕妇,破膜2h后未临产,宫颈条件未成熟(宫颈Bishop评分≤4分),孕妇知情同意后欣普贝生组入组50例,催产素组50例。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胎膜早破初产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0例足月胎膜早破单胎孕妇,破膜2h后未临产,宫颈条件未成熟(宫颈Bishop评分≤4分),孕妇知情同意后欣普贝生组入组50例,催产素组50例。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情况。结果:与催产素组比较,欣普贝生组8h、12h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增加(92.0%vs 64.5%,P<0.01;95.9%vs 79.2%,P<0.05)。欣普贝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86.0%vs 60.0%,P<0.01),且欣普贝生组用药12h、24h内阴道分娩率亦显著提高(42.0%vs 8.0%,P<0.001;64.0%vs 34.0%,P<0.01)。欣普贝生组用药至临产、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催产素组[(7.4±1.0)h vs(14.2±2.0)h,P<0.01;(15.4±1.4)h vs(21.4±1.6)h,P<0.01]。欣普贝生组引产失败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2.0%vs 16.0%,P<0.05;0 vs 12.0%,P<0.05);两组急产、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且宫颈条件未成熟的初产孕妇,应用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直接催产素引产,但用药期间应加强母儿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普贝生 胎膜早破 宫颈BISHOP评分 引产 催产素
下载PDF
掌叶半夏提取物对宫颈癌荷瘤小鼠脾脏免疫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海霞 张明星 +3 位作者 张萌 卢冲 彭靖 李桂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4-542,共9页
目的观察掌叶半夏提取物(Pinellia extracts,PE)对HPV+TC-1荷瘤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宫颈癌荷瘤小鼠建模后随分成4组:机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d,灌胃)、PE低剂量组(10 mg/kg,0.2mL/d,灌胃)、PE高剂量组(20 mg/kg,0.2 mL/d,灌... 目的观察掌叶半夏提取物(Pinellia extracts,PE)对HPV+TC-1荷瘤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宫颈癌荷瘤小鼠建模后随分成4组:机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d,灌胃)、PE低剂量组(10 mg/kg,0.2mL/d,灌胃)、PE高剂量组(20 mg/kg,0.2 mL/d,灌胃)、CDDP组(4 mg/kg,0.2 mL/3 d,腹腔注射)。给药期间测瘤、描绘肿瘤生长曲线,21天后处死小鼠并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和CD8+T细细胞以及Th1、Th2、Treg和Th17亚群的比例。结果抑瘤率:CDDP组(29.82%)>PE高剂量组(21.73%)>PE低剂量组(8.23%);PE高剂量组和CDDP组CD4+和CD8+T细胞比例较阴性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PE两组Th1比例显著升高、Th2和Th17比例显著下降(呈现剂量依赖性),Treg亚群分泌TGF-!减少,而FOXP3水平增高。结论 PE能通过诱导CD4+T细胞向Th1型分化,抑制Th1/Th2漂移,改善Treg和Th17的比例,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半夏提取物 宫颈癌 TC-1细胞株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