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诉求调研——基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能力要求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晓虹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根据《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提出的“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的三大能力要求, 对上海两所公办中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皮尔森卡方检验手段分析了年级对三大能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差异... 根据《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提出的“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的三大能力要求, 对上海两所公办中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皮尔森卡方检验手段分析了年级对三大能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差异性, 调查结果显示: 年级对各调查因素均产生显著影响, 在学生诉求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基于调查结果和学生诉求, 探索三大能力的实现方式, 旨在向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学习经历,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皮尔森卡方检验 自主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 综合能力
下载PDF
本科法语专业初学者语言错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宇霞 《法国研究》 2016年第4期93-100,共8页
语言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困扰。我们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汉语和英语的影响;如何防止和避免这些干扰是我们在法语教、学中的一大挑战和任务。我们的这一研究收集了法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在笔头练习和课... 语言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困扰。我们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汉语和英语的影响;如何防止和避免这些干扰是我们在法语教、学中的一大挑战和任务。我们的这一研究收集了法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在笔头练习和课堂口语练习中的错误,针对法语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旨在找出错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法语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分析 语内错误 语际错误 语言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下载PDF
商务英语教学创新和教师自主边界 被引量:7
3
作者 叶兴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以第6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专业组某组的授课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参赛选手的共同特征和在教时分配、目标设定、课文要旨理解、词汇教学、商务知识讲解、对写作和思辨能力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 本文以第6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专业组某组的授课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参赛选手的共同特征和在教时分配、目标设定、课文要旨理解、词汇教学、商务知识讲解、对写作和思辨能力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商务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应如何正确认识教师教学自主和教学质量标准之间、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之间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 阅读课 共同特征 差异性 创新 教学自主
下载PDF
论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瑞昀 唐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隐喻意义的建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论文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工作机制,揭示了概念整合理论对...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隐喻意义的建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论文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工作机制,揭示了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意义建构的解释力,诠释了文化对隐喻意义建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概念整合理论 文化
下载PDF
词源学视角下的奥巴马演讲辞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国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1,共4页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多篇演讲辞都是政论演说中的精品,业界不少学术论文从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讨。奥巴马演讲辞这一领域虽有颇多研究,但却鲜有作品从权力话语词源理论角度对其用词特征进行根源分析。本文对奥...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多篇演讲辞都是政论演说中的精品,业界不少学术论文从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讨。奥巴马演讲辞这一领域虽有颇多研究,但却鲜有作品从权力话语词源理论角度对其用词特征进行根源分析。本文对奥巴马演讲辞的片段进行了词源学上的根源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奥巴马演讲辞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巴马演讲辞 翻译 词源学 权力话语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杜威、李普曼之争再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青青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1,共4页
互联网的崛起不仅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也引发了关于新媒体时代捍卫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与支持新媒体的大众民主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向我们提供的机会,就必须超越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充分认识到两种新闻生产... 互联网的崛起不仅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也引发了关于新媒体时代捍卫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与支持新媒体的大众民主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向我们提供的机会,就必须超越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充分认识到两种新闻生产方式中都存在的为公众探索新闻事实与真相的共识。为此,回顾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与李普曼之间那场关于媒介、公众和民主政治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双方在争论中所秉持的共同原则和各自的出发点,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应关注的是:什么形式的新闻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能补充当前的信息传播活动,从而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促成关于复杂事务的集体的社会判断,进而实现对民主公众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生产 杜威 李普曼
下载PDF
论《喧嚣与愤怒》的思维风格——基于语料库的词丛和概念隐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谌晓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3-51,共9页
通过对《喧嚣与愤怒》中的四字词丛和概念隐喻分析可以发现,四个主要叙述者在习惯表达和想象理性上展示出彼此各异的思维风格。班吉的反复哭诉和挫败情绪带有自闭倾向,其话语中的方向隐喻和实体隐喻反映了他直观的本我型心智模式。昆丁... 通过对《喧嚣与愤怒》中的四字词丛和概念隐喻分析可以发现,四个主要叙述者在习惯表达和想象理性上展示出彼此各异的思维风格。班吉的反复哭诉和挫败情绪带有自闭倾向,其话语中的方向隐喻和实体隐喻反映了他直观的本我型心智模式。昆丁部分中高频度的时间、目光和称谓词反映了他自我裂变型的人物心理,他过度沉溺于时间隐喻和家族荣辱,他的自我毁灭表明了其超我型的思维风格。杰生对于物质和他人具有强烈的控制欲,将亲情视为纯粹的金元关系的概念隐喻表明了他思维中的强烈的自我偏执倾向。迪尔西部分中自我的缺位与方位词的大量使用表明了她作为服务者和调停者的双重身份,她天使般的存在给腐朽、垂死的康普生家族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嚣与愤怒》 思维风格 词丛 概念隐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的制度构建与内部纷争 被引量:1
8
作者 叶青青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共11页
1950年,在范长江同志领导下,《人民日报》经历了组织制度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开展了从"农村办报"向"城市办报"的"大转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构建,范长江试图纠正《人民日报》进城后出现的"... 1950年,在范长江同志领导下,《人民日报》经历了组织制度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开展了从"农村办报"向"城市办报"的"大转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构建,范长江试图纠正《人民日报》进城后出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门办报"的孤立局面。范长江早年在私营报纸《大公报》的从业经验所培养起来的新闻观念,使他力求通过对党报组织结构、个体行动方式,以及思想认知的改革与创新,为中共的城市办报设定新的办报目标和办报策略。但是,不同的新闻传统使行动者以不同的世界观来展开行动,范长江试图以城市办报方法来改造党报新闻干部习以为常的农村办报观念,并采取独断、压制甚至强迫的硬性手段来推动制度的实施,最终导致直接受制度规制的行动者展开排斥性反抗。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最终因"新闻本位"和"宣传本位"两种新闻观念冲突所引发的内部纷争而不得不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制度构建 农村办报 城市办报
下载PDF
中国英语教育改革路径之探索——基于《欧洲语言共同框架》下的德日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晓虹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共9页
中、日、德三国英语教育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欧洲语言共同框架》的影响,但德、日两国在使用英语"能做事"方面强于中国。基于《欧洲语言共同框架》的教育理念及德、日英语教育改革举措和改革经验,对中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 中、日、德三国英语教育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欧洲语言共同框架》的影响,但德、日两国在使用英语"能做事"方面强于中国。基于《欧洲语言共同框架》的教育理念及德、日英语教育改革举措和改革经验,对中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不衔接、应试教育背离教育宗旨、母语与外语关系处理不当三大困境进行分析,从教育理念、语言能力培养、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一条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母语与外语关系、考试制度六个方面探索英语教育的改革路径,旨在汲取《欧洲语言共同框架》的精髓和有益经验,走出中国英语教育"不能做事"的困境,让英语成为利国利民的交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育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德日经验 改革
下载PDF
诗不厌改 贵乎精也——简评许渊冲教授对“三美”的不断追求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嘉正 高菁 陆慧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17-324,共8页
大凡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创作之初都会有所不足,需经反复修改才能不断完善,以臻完美。许渊冲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古诗英译学者,凭他那译笔优美的诸多古诗英译本驰名中外。从他所提出的古诗英译中应具的"意美"、"音美&qu... 大凡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创作之初都会有所不足,需经反复修改才能不断完善,以臻完美。许渊冲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古诗英译学者,凭他那译笔优美的诸多古诗英译本驰名中外。从他所提出的古诗英译中应具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着眼,通过对他先后出版的不同译本中的若干源于同一原诗的译诗进行分析比较,探索许渊冲教授对译诗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并以此论证他对"三美"的不断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反复修改 意美 音美 形美
下载PDF
精选精译 粲然精品——简评《古文观止精选》的英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嘉正 高菁 董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06-312,共7页
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向国外推出我国经典著作译本的热潮中,北大资深教授罗经国先生英译的《古文观止精选》以其出色的译笔展现在读者面前。目前我国古代散文的英译本似不多见,罗先生的这一译本就愈见珍贵。拟从信、达、雅、美的视角着... 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向国外推出我国经典著作译本的热潮中,北大资深教授罗经国先生英译的《古文观止精选》以其出色的译笔展现在读者面前。目前我国古代散文的英译本似不多见,罗先生的这一译本就愈见珍贵。拟从信、达、雅、美的视角着眼,对罗先生的译本作一简略的评论,并由此得出结论:该译本乃上乘之笔,属经典英译中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止精选》 英译
下载PDF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文学形象——评乔叟笔下的巴斯妇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嘉正 高菁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就乔叟笔下的巴斯妇形象,由其女性主义婚姻观、争取妇女社会权益及强调女性家庭地位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其展示的女权主义特色,继而进一步探讨造就巴斯妇女权主义者的历史、社会及性格诸因素,并因此得出结论,认为... 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就乔叟笔下的巴斯妇形象,由其女性主义婚姻观、争取妇女社会权益及强调女性家庭地位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其展示的女权主义特色,继而进一步探讨造就巴斯妇女权主义者的历史、社会及性格诸因素,并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一女权主义者的文学形象,乃是乔叟所持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叟 巴斯妇 女权主义 文学形象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中国高等商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以美国经验为借鉴
13
作者 侯晓虹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文章从发展轨迹、价值取向、教育模式三方面揭示美国高等商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期为振兴我国高等商学教育提供启示;探索我国高等商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学机制和培育符合现代高等商... 文章从发展轨迹、价值取向、教育模式三方面揭示美国高等商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期为振兴我国高等商学教育提供启示;探索我国高等商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学机制和培育符合现代高等商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商学人才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等商学教育 发展轨迹 价值取向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押沙龙,押沙龙!》的去否定与元语言否定艺术探析
14
作者 谌晓明 张艺馨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7-76,共10页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否定艺术的巅峰之作,在其叙述性否定用语中,尤以去否定和元语言否定最具特色。去否定运用特定的普通否定、双重否定和not-前缀否定分别从心理逆转、词语搭配和创新词汇方面去触发去否定过程,揭示内战后美国...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否定艺术的巅峰之作,在其叙述性否定用语中,尤以去否定和元语言否定最具特色。去否定运用特定的普通否定、双重否定和not-前缀否定分别从心理逆转、词语搭配和创新词汇方面去触发去否定过程,揭示内战后美国南方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否而非否、肯否并存的矛盾状态。元语言否定通过对话性否定、轭式否定、对立平衡否定和递进式否定,从词法、文风、语域、语音等方面颠覆前述命题框架,对萨德本世系的家庭、种族和性别问题加以解构、讽刺和批判。否定话语对于《押沙龙,押沙龙!》等福克纳所著写的作品来说,具有重要的文化、认知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否定 元语言否定 语料库 认知合力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关于创造新的英雄人物——以50年代早期的讨论为中心
15
作者 肖进 《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3-21,共9页
新的英雄人物是新中国文艺以新为本的创作导向。但由于在塑造什么样的英雄人物上存在异议,50年代就如何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形成论争。论争一方面围绕什么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如何描写英雄人物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又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 新的英雄人物是新中国文艺以新为本的创作导向。但由于在塑造什么样的英雄人物上存在异议,50年代就如何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形成论争。论争一方面围绕什么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如何描写英雄人物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又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最终没有缓解围绕这一论争形成的政治与文艺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英雄人物 公式化 《文艺报》 “落后到转变”
下载PDF
法国纯真剧团的《安提戈涅》观后感
16
作者 秦宏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期26-26,共1页
法国纯真剧团演出的《安提戈涅》呈现了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风格,以缤纷的色彩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演绎悲剧。让-夏尔·雷蒙德导演用现代手法编导古老戏剧,另类解读了传统经典在新时期的意义。
关键词 安提戈涅 忒瑞西阿斯 纯真剧团 阿莫多瓦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斯诺普斯三部曲
17
作者 谌晓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8-101,共4页
斯诺普斯三部曲跨越福克纳的创作中后期,其解构主义特征分别体现在语言、文本与主题上。延异对《村子》的语言核心内涵进行了颠覆,替补解构了传统的意义边界,隐喻解放了符号,增强了语言的偶然性。《小镇》对姊妹篇及经典文本的继承与重... 斯诺普斯三部曲跨越福克纳的创作中后期,其解构主义特征分别体现在语言、文本与主题上。延异对《村子》的语言核心内涵进行了颠覆,替补解构了传统的意义边界,隐喻解放了符号,增强了语言的偶然性。《小镇》对姊妹篇及经典文本的继承与重写既体现了文本的扩散力,又增强了文本的消解力,在传播与消散间建构新颖。《大宅》在主题上解构了现代人物的生存状态。明克和琳达用各自特有的手段颠覆了上帝为首的在场形而上学,走出了混沌的现实;弗莱姆漠然冷峻的外表下充满矛盾性与颠覆性,在枪口面前实现了生存的"解意"和"消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延异 替补 播散 消解
下载PDF
概念隐喻的认知及其跨文化英译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译文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瑞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6,共10页
论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分析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特点,论述了概念隐喻跨文化英译的实质。论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在剖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概念隐喻翻译实例的基础上,概括了跨文化翻译的方法,为隐喻的跨... 论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分析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特点,论述了概念隐喻跨文化英译的实质。论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在剖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概念隐喻翻译实例的基础上,概括了跨文化翻译的方法,为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及翻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功能派目的论 跨文化翻译 《政府工作报告》
原文传递
论弥尔顿《失乐园》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道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蕾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8,132,共8页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为西方文坛留下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众多诗歌佳作。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以史诗的文学形式承载伟大的基督教命题——"人类的堕落"。对奥维德诗歌和《失乐园》进行互文性研究,从文...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为西方文坛留下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众多诗歌佳作。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以史诗的文学形式承载伟大的基督教命题——"人类的堕落"。对奥维德诗歌和《失乐园》进行互文性研究,从文本细读入手,比较分析奥维德诗歌和《失乐园》的中英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意象和创世纪传说。《失乐园》中,弥尔顿兼收博采文艺复兴时代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方法,将奥维德诗歌纳入以基督教教义为准绳的评判体系中,强调他所坚信的基督教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完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奥维德诗歌 自然意象 创世纪
原文传递
1950年前后布朗肖对贝克特语言观的影响——兼《无名者》叙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怡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6,158,共10页
贝克特是学术型作家,曾涉猎的哲学思想不计其数。本文从1950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布朗肖关于文学语言的思想入手,结合分析布朗肖与贝克特两人在实际生活与小说作品中的交集,来阐述贝克特对于语言观的接受包括他在小说《无名者》中所反映的... 贝克特是学术型作家,曾涉猎的哲学思想不计其数。本文从1950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布朗肖关于文学语言的思想入手,结合分析布朗肖与贝克特两人在实际生活与小说作品中的交集,来阐述贝克特对于语言观的接受包括他在小说《无名者》中所反映的相关的语言观,以及对于"虚无"和叙事死亡的悖论的理解。概括说来,语言的变化在布朗肖和贝克特的作品中都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虚无化,一是死亡。经历了这两个阶段之后,故事中的"我"和讲故事的"我"都消失在叙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布朗肖 文学语言 虚无 死亡 否定 悖论 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