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研主导下的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源庆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9-41,共3页
产学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切实有效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的重要渠道。文章以高职院校为视角,初步探索学校科研主导下的校企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的能级和水平,为全面提高人才培... 产学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切实有效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的重要渠道。文章以高职院校为视角,初步探索学校科研主导下的校企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的能级和水平,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主导 产学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论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素芹 李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8期365-366,共2页
校企共建工作室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有很高的契合性。针对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借鉴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真实任务导向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校企共建工作室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有很高的契合性。针对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借鉴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真实任务导向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场所学习
下载PDF
面向协作学习多重投入特征画像的多模态学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志强 孔伶玉 岳芸竹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0,共9页
群体投入特征画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尚需要在群体投入维度与指标构建、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表征,以及群体多维投入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突破。鉴于此,如何采用多模态交互信息来表征协作学习参与... 群体投入特征画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尚需要在群体投入维度与指标构建、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表征,以及群体多维投入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突破。鉴于此,如何采用多模态交互信息来表征协作学习参与者的投入状态,成为应对当前挑战的关键问题。因此,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群体多重投入特征的分析指标及权重,利用多模态交互分析方法融合与表征多维投入特征,并从群体投入状态差异与时序变化等角度,刻画协作知识建构中参与者的投入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行为参与、社会关系、观点建构和共享调节是刻画群体协作学习投入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多模态数据刻画群体投入特征方法需处理的关键问题是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比例与数据对齐方式;在群体知识建构活动中,个体在各子投入维度的不均衡表现与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影响的投入表现是协作学习投入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学习分析 学习投入 学习者特征画像 学习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佳鹏 《职教通讯》 2020年第2期46-54,共9页
高职院校内涵提升与专业建设迫切需要提高专业负责人的能力水平,但目前学界对专业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缺乏明确界定,导致专业负责人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缺乏参考依据,严重阻碍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193... 高职院校内涵提升与专业建设迫切需要提高专业负责人的能力水平,但目前学界对专业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缺乏明确界定,导致专业负责人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缺乏参考依据,严重阻碍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193个专业332个专业负责人的调查,构建出包括5项能力领域、16项能力单元的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能力表现指标和专业建设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两套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但为专业负责人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照,而且对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建设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负责人 专业建设能力 表现指标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学科形态分析——以孟宪承学术旅程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张爱勤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第5期57-65,共9页
学科形态作为学科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等。在中国的教育哲学学科产生发展时期,孟宪承从教育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功能等学科基本问题入手,对教育哲学进行知识划界;一生积极致力于教育哲学教学与... 学科形态作为学科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等。在中国的教育哲学学科产生发展时期,孟宪承从教育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功能等学科基本问题入手,对教育哲学进行知识划界;一生积极致力于教育哲学教学与研究活动,在全国高师教育中首开“马列主义名著选”课程与教学改革,著述等身;倡导“探究的教育哲学”研究范式以建立知识组织体系,凝聚教育哲学研究团队以促进教育哲学组织形态发展。孟宪承为西方教育哲学在中国的正确传播与中国本土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形态 教育哲学 孟宪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