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在复杂眶周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俞哲元 曹德君 +2 位作者 柴岗 韦敏 穆雄铮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对复杂眶周畸形患者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治疗的眶周复杂畸形患者共106例,将患者术后6月CT扫描重建影像与术前计算机...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对复杂眶周畸形患者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治疗的眶周复杂畸形患者共106例,将患者术后6月CT扫描重建影像与术前计算机模拟设计行表面几何学差异分析,判断植入体与术前设计间的差异,并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采集6个月后随访CT共105例,植入体形态平均误差(1.32±1.64)mm,85.72%的患者误差小于2 mm。除1例患者由于反复的额窦感染,在术后2个月取出植入体,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定制化植入体,治疗眶周复杂畸形高效、准确、安全,可作为复杂眶周畸形临床治疗的推荐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制化植入体 眶周畸形 数字医学
下载PDF
TGF-β1、Smad 3和P-Smad 2/3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富雷 王丹茹 +3 位作者 张余光 杨军 章一新 钱云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细胞因子对瘢痕产生的重要性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因子在3种不同组织共36例标本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细胞因子对瘢痕产生的重要性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因子在3种不同组织共36例标本中的表达,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阳性面积测量和细胞计数。结果TGF-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均为增强高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Smad3在三组标本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Smad2/3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最强,增生性瘢痕次之,正常皮肤组织中最低。结论TGF-β1表达增强是病理性瘢痕产生的重要原因,P-Smad2/3的表达水平则可认为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下载PDF
应用三维重建结合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个性化颅耳角重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枫 张如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结合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并制造个性化颅耳角支撑物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拟行颅耳角重建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全头颅CT扫描,获取CT数据,在PC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和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实体模型。结果...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结合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并制造个性化颅耳角支撑物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拟行颅耳角重建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全头颅CT扫描,获取CT数据,在PC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和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实体模型。结果获得了个性化的骨水泥颅耳角支撑物。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可实现个性化颅耳角支撑物的设计和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快速成型 颅耳角重建 先天性小耳畸形
下载PDF
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褚燕军 王明刚 柴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螺旋CT扫描获取患者健侧外耳影像数据,经Mimics软件转换成STL格式文件,建模后通过镜像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形系统,构建患侧外耳三维模型,在二期法全耳再造中用于术中指导一期患... 目的:探讨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螺旋CT扫描获取患者健侧外耳影像数据,经Mimics软件转换成STL格式文件,建模后通过镜像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形系统,构建患侧外耳三维模型,在二期法全耳再造中用于术中指导一期患侧小耳的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及二期颅耳角的个性化重建。结果自2012年至今采用快速成形技术构建患侧小耳模型9例,重建外耳亚结构单位大于10个,颅耳角成形稳定。随访6~13个月,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形技术构建外耳三维模型,相对于传统二维胶片模型更为直观、立体,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技术 全耳再造 三维模型 二维胶片
下载PDF
肢体部葡萄酒色斑血流灌注量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效果的关系: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佳芳 马刚 +4 位作者 于文心 王天佑 陈怡洁 常雷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部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PWS)血流灌注量,与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入组尚未治疗的患有肢体部PWS的患者,选取患者上臂/大腿和手/足两块大小相等区域,利用激光散斑成像(Laser Speckl... 目的探讨肢体部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PWS)血流灌注量,与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入组尚未治疗的患有肢体部PWS的患者,选取患者上臂/大腿和手/足两块大小相等区域,利用激光散斑成像(Laser Speckle Image,LSI)的方法,对选定区域及对照区域进行血流灌注量的探测,并进行3次PDL治疗。激光治疗后3个月对比疗效,分析疗效和血流灌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9例肢体部PWS患者,其中17例分布在上肢,2例分布在下肢。病灶侧肢体远心端的血流灌注量为(155.68±71.86)PU,显著高于肢体近心端的(80.51±16.96)PU(P<0.001)。光度计评价及VAS评分显示,肢体近心端疗效显著优于肢体远心端疗效(P<0.05)。皮尔森相关系数证实,疗效与血流灌注量呈负相关(r=-0.351,P=0.031)。结论肢体近心端PWS的疗效显著优于肢体远心端,这可能与肢体部不同亚解剖部位的血流灌注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色斑 脉冲染料激光 血流灌注量 流速 散斑成像
下载PDF
糖尿病对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利民 徐华 +4 位作者 王露萍 戴传昌 祝联 王毅敏 董佳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42-346,349,共6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周病程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各20只的双侧颈总动脉切断后行间断缝合,于吻合术后1d、3d、7d、14d分别取材,观察其通畅情况,并对血管吻合口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周病程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各20只的双侧颈总动脉切断后行间断缝合,于吻合术后1d、3d、7d、14d分别取材,观察其通畅情况,并对血管吻合口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同时,各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吻合口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糖尿病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痕迹,管壁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吻合术后7d糖尿病组吻合口血管内膜平均再内皮化明显延迟(3745.18±1045.31μm2比1298.21±224.66μm2,p<0.01);吻合术后14d,糖尿病组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I/M值达0.71±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浓度显著增加(术后7d:5.48±0.34ng/ml比0.73±0.09ng/ml,p<0.05;术后14d:5.15±0.12ng/ml比0.51±0.03ng/ml,p<0.05),血清TNF-α浓度与血管吻合口部位内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改变了血管吻合口正常的愈合规律,使正常的吻合口愈合过程转变为慢性炎性、纤维增殖过程,血管吻合口部位的重塑呈现病理性,其中TNF-α在糖尿病血管吻合口重塑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吻合口 愈合规律
下载PDF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一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晓荣 祁佐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对一例狗咬伤所致的右侧上睑全层缺损进行急诊局部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5d,右侧上睑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术后效果满意,可避免Ⅱ...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对一例狗咬伤所致的右侧上睑全层缺损进行急诊局部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5d,右侧上睑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术后效果满意,可避免Ⅱ期手术和睑缘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前鼻牙槽骨整形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沈聪聪 柴岗 +4 位作者 张艳 曲淼 许祐荣 侯亦康 朱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对接受术前鼻牙槽骨整形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指导唇腭裂的术前非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8例接受术前鼻牙槽骨整形的单侧唇腭裂患者,对正畸后未发生齿槽偏移和正畸后发生齿槽偏移的患者进行相关变量测... 目的对接受术前鼻牙槽骨整形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指导唇腭裂的术前非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8例接受术前鼻牙槽骨整形的单侧唇腭裂患者,对正畸后未发生齿槽偏移和正畸后发生齿槽偏移的患者进行相关变量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8例唇腭裂患者,有4例患者发生正畸后齿槽舌侧偏移,其余的54例患者正畸后未发生齿槽偏移。两组患者的前方齿槽裂隙宽度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PP’-Y、PP’-Z)存在显著差异,健侧齿槽前方与齿槽后方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PTT’)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正畸前可能潜在齿槽偏移畸形,与前方齿槽在矢状和垂直方向裂隙畸形宽度,及健侧齿槽前方成角角度相关。无齿槽偏移患者可以直接使用矫治器缩窄裂隙宽度,而对于正畸后可能发生齿槽舌侧偏移的患者,需先矫正偏移畸形再缩小裂隙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术前鼻牙槽骨整形 分类
下载PDF
猪脂肪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伍耀豪 崔磊 +2 位作者 尹烁 刘广鹏 孙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猪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体外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方法从猪项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获取ADSCs,经过体外培养扩增至第2代分别进行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对其... 目的探讨猪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体外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方法从猪项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获取ADSCs,经过体外培养扩增至第2代分别进行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对其相关表型进行检测。结果猪ADSCs在体外成软骨诱导分化2周后有特异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和Aggrecan表达,RT-PCR检测显示有Ⅱ型胶原、Aggrecan和Sox-9mRNA的表达;体外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有与成骨相关的OPN、OCN和ONN表达;体外成脂肪诱导2周后,经油红染色显示细胞内有脂滴形成。结论猪ADSCs在体外具有向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脂肪干细胞 诱导 多向分化
下载PDF
间质MR淋巴造影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永强 曹卫刚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56-357,360,共3页
淋巴水肿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后天原因,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返流所引起的肢体浅层软组织内体液积聚、继发纤维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及整个患肢变粗的病理状态。因淋巴管细小,尤其是肢体的淋巴管更为明显,而且淋巴... 淋巴水肿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后天原因,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返流所引起的肢体浅层软组织内体液积聚、继发纤维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及整个患肢变粗的病理状态。因淋巴管细小,尤其是肢体的淋巴管更为明显,而且淋巴液无色透明,肉眼观察只能看到较粗大的集合淋巴管、淋巴干及淋巴导管,所以,通过恰当的影像学方法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的形态和功能对于淋巴水肿以及肿瘤转移患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造影术 集合淋巴管 淋巴液回流 MR 间质 纤维组织增生 淋巴水肿 影像学方法
下载PDF
鼻部形态学测量分析及其在鼻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予婷 濮哲铭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25-327,共3页
鼻整形是美容整形中最普及的手术之一。不同种族人群的鼻部解剖特点、形态学测量指标,以至审美取向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对已发表的鼻部形态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蒙古人种女性的鼻部解剖特点及形态学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 鼻整形是美容整形中最普及的手术之一。不同种族人群的鼻部解剖特点、形态学测量指标,以至审美取向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对已发表的鼻部形态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蒙古人种女性的鼻部解剖特点及形态学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高加索人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为亚洲人群的鼻部美容整形提供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鼻部及相关面部美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鼻整形 亚洲女性 面部美学
下载PDF
高代次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热原检测及致敏性研究
12
作者 杨漾 邓丹 刘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17-320,共4页
目的对多个样本的高代次(第2~10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热原检测及致敏性研究,为其作为组织工程肌腱种子细胞的安全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至第10代并收集培养细胞的上清液... 目的对多个样本的高代次(第2~10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热原检测及致敏性研究,为其作为组织工程肌腱种子细胞的安全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至第10代并收集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第2代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对照,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等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实验方法,分别对所收集的不同样本上清液进行热原检查和致敏性分析。结果各样本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均未发生明显的体温异常变化和皮肤过敏反应,根据国家相应标准判断为阴性结果。结论高代次(第10代以内)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无热原,且不会产生致敏反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构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成纤维细胞 热原检测 致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