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培训对提高疾病知晓度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储莉婷 王瑜 +5 位作者 朱佩滢 马晨欢 潘丽珠 王莎莎 何琳 于广军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互联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家长培训对提高疾病知晓度的效果,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家长培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6—7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220名ADH... 目的 分析基于互联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家长培训对提高疾病知晓度的效果,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家长培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6—7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220名ADHD儿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线上组(n=110)和线下组(n=110),两组培训内容相同。使用ADHD问卷评估家长对ADHD的疾病知晓度和治疗依从性,并进行组内培训前后及组间差异的比较;同时对基于互联网家长培训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前,线上组和线下组分别回收107份和105份问卷,培训后分别回收103份和104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5.2%。培训前,线上组与线下组ADHD疾病各知识点知晓率及总知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家长对于ADHD的总体认知、病因、症状、危害、治疗方式和预后的知晓率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P<0.05),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较培训前有所改善(P<0.05);线上组与线下组ADHD疾病各知识点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组ADHD总知晓率高于线下组(P<0.05);线上组和线下组分别有91.3%和84.6%的家长愿意参与线上培训,线上组81.6%的家长对互联网培训表示满意。结论 与传统的线下培训相比,基于互联网的家长培训可有效提高家长对疾病的知晓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是一种可推广的ADHD儿童家长培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健康教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家长培训
下载PDF
学习风格简介干预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晨欢 陈凌燕 +3 位作者 李孟凡 潘丽珠 朱佩滢 王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3期4464-4468,共5页
目的 探究学习风格简介(LSP)干预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干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81例自闭症儿童进行为期24周LSP干预训练,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康复疗效评估,分... 目的 探究学习风格简介(LSP)干预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干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81例自闭症儿童进行为期24周LSP干预训练,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康复疗效评估,分析患儿背景资料和干预训练情况对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中的语言能区分值变化受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每周接受干预的时间的影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t=-2.040,P<0.05),与每周接受干预的时间呈正相关(t=2.337,P<0.05)。社会行为能区分值变化受到疾病的严重程度、每周接受干预的时间和起始干预年龄的影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起始干预年龄呈负相关(t=-2.885,P<0.01;t=-2.602,P<0.05),与每周接受干预时间呈正相关(t=2.743,P<0.01)。适应行为能区分值变化受到起始干预年龄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与起始干预年龄呈负相关(t=-2.492,P<0.05),与家庭年收入呈正相关(t=2.418,P<0.05)。CARS量表得分变化受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起始干预年龄的影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起始干预年龄均呈负相关(t=-2.169、-2.308,均P<0.05)。结论 疾病的严重程度、起始干预年龄、每周接受干预的时间和家庭年收入是LSP干预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康复疗效 影响因素 学习风格简介模式
原文传递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处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莲 储莉婷 +5 位作者 马晨欢 陈凌燕 李孟凡 潘丽珠 朱佩滢 王瑜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55-959,共5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感觉处理特征,为AS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自行编制的基本情况问卷及感觉处理测量(SPM)问卷,采取儿童主要照顾者填写的方式,对215例ASD患儿和170名正常发育(TD)... 【目的】探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感觉处理特征,为AS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自行编制的基本情况问卷及感觉处理测量(SPM)问卷,采取儿童主要照顾者填写的方式,对215例ASD患儿和170名正常发育(TD)儿童开展调查,按年龄和性别分层,比较ASD患儿和TD儿童SPM问卷不同能区得分的差异,分析学龄前ASD患儿的感觉处理特征。【结果】ASD患儿在SPM的社会参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本体觉、前庭功能、动作计划能区及整体感觉系统得分高于TD儿童(均P<0.01);ASD患儿在听觉能区的异常程度最高,味觉与嗅觉能区的异常程度最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4、5岁ASD患儿中,SPM视觉(rs=−0.200,P=0.033)、听觉能区(rs=−0.194,P=0.040)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他能区得分与年龄无相关性(均P>0.05)。在男童和女童中,ASD儿童SPM问卷的各能区得分高于TD儿童(均P<0.001),ASD男童和女童SPM问卷各能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SD患儿普遍存在感觉处理异常,与TD儿童存在多个感觉域差异,感觉处理异常有可能作为ASD早期筛查的指标,有必要针对ASD患儿的感觉处理异常进行相应干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觉处理测量问卷 感觉处理异常 学龄前儿童 早期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