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病理讨论——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异常增高
1
作者 杜洪蓉 归良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病史摘要男,10天。因发热5小时于1985年9月5日入院。G_1P_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650g,无窒息抢救史,按时接种卡介苗。体检:T38℃,生长发育可,哭声响,前囟平,2.5×2.5cm,全身皮肤轻度黄染。颈软。心(-),两肺呼吸音粗。脐部清洁,肝肋... 病史摘要男,10天。因发热5小时于1985年9月5日入院。G_1P_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650g,无窒息抢救史,按时接种卡介苗。体检:T38℃,生长发育可,哭声响,前囟平,2.5×2.5cm,全身皮肤轻度黄染。颈软。心(-),两肺呼吸音粗。脐部清洁,肝肋下1.5cm,脾未及。四肢肌张力可,觅食反射(+),Mro's(+)。入院后给氨苄青、青霉素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血病 诊断 儿童 临床病理讨论
下载PDF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孟磊俊 张晶 +3 位作者 王雪莉 李治 张泓 曾乃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组织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I3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及RAS/RAF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在mRNA及蛋...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组织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I3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及RAS/RAF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探讨这些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与BL发生、发展间的关系,鉴定可用于BL临床诊断、治疗的特异性分子靶标。方法:收集18例儿童BL的组织切片和20例无癌变儿童淋巴结组织(对照)切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上述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组化学技术进行蛋白水平表达的分析验证。结果:与对照相比,MYC、TCF3、ID3、CCDN3、CDK6、CDK4、NRAS、RAF1等基因及相应的蛋白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一些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目的基因(如BCL2、CD44、CCND2、C-FLIP、A20)表达则受到抑制(P<0.05)。c-MYC基因易位伴BCL2表达(BCL2+)的儿童BL患者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P<0.05)。结论:MYC、TCF3、CCND3、CDK6、NRAS和RAF1等基因在儿童BL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BL诊断和治疗监控的分子靶点;c-MYC基因易位伴BCL2+在儿童BL中与高LDH水平相关,其提示患儿具有较晚的肿瘤分期、较大的肿瘤负荷及不良的预后,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BL的重要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 临床分子靶标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肿瘤“法官”——病理科
3
作者 王文婷 吴滢 《家庭用药》 2021年第11期29-29,共1页
一提到肿瘤,人们就会觉得“好可怕”。即使是医学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人们仍然是“谈瘤色变”。我们若是身上长了个“瘤子”,临床医生通过手术把它切掉了,这时我们都会问:“医生,这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啊?”而临床医生通常会回答:“现在‘标... 一提到肿瘤,人们就会觉得“好可怕”。即使是医学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人们仍然是“谈瘤色变”。我们若是身上长了个“瘤子”,临床医生通过手术把它切掉了,这时我们都会问:“医生,这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啊?”而临床医生通常会回答:“现在‘标本'已经送到病理科了,最终要看病理报告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生 病理科 病理报告 肿瘤 恶性 良性
原文传递
儿童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及其癌细胞DNA定量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冰清 归良桢 +2 位作者 庞芸 邬伟义 丁爱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特点及癌细胞DNA含量和倍体的关系。方法 对 4例儿童肾透明细胞癌组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 ,并用图象分析仪对癌细胞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4例癌细胞胞质透明呈透明细胞且有乳头状结构 ,其中 2例乳... 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特点及癌细胞DNA含量和倍体的关系。方法 对 4例儿童肾透明细胞癌组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 ,并用图象分析仪对癌细胞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4例癌细胞胞质透明呈透明细胞且有乳头状结构 ,其中 2例乳头状结构超过 5 0 % ,3例均见钙化小体及明显出血坏死 ;DNA检测 :DNA平均指数 1.31,呈 2倍体型 ,高 2倍体型或亚 4倍体型。结论 儿童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特点为癌细胞胞质透明 ,以乳头状结构为主 ,可见钙化小体 ,常伴出血、坏死 ,癌周肾小球、肾小管基本正常为特征。癌细胞DNA呈 2倍体或高 2倍体型或亚 4倍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肿瘤 透明细胞腺癌 DNA 定量分析 倍体
原文传递
小儿霍奇金淋巴瘤地区性比较
5
作者 张忠德 殷敏智 +3 位作者 王燕 陈莲 庞芸 W.A.Newton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 分析上海与美国俄亥俄州小儿霍奇金淋巴瘤(HD)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上海近20年及俄亥俄州中部地区近50年小儿霍奇金淋巴瘤的资料,并加以比较。结果 上海组HD发病年龄较低,Ⅰ、Ⅱ期病例较多,临床合并有症状的比例较高,组织... 目的 分析上海与美国俄亥俄州小儿霍奇金淋巴瘤(HD)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上海近20年及俄亥俄州中部地区近50年小儿霍奇金淋巴瘤的资料,并加以比较。结果 上海组HD发病年龄较低,Ⅰ、Ⅱ期病例较多,临床合并有症状的比例较高,组织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高于俄亥俄州中部地区,而结节硬化型则相反。两组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别,原发部位多在头颈部。结论 上海地区与俄亥俄州中部地区小儿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小儿 病理学 病例 症状
下载PDF
脾性腺融合1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冰清 徐展远 《罕少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脾性腺融合 脾发育异常 隐睾
下载PDF
侧位性畸形5例尸解报告
7
作者 归良桢 陈伟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正常非对称的形态发生学出现异常时,往往会产生原发性缺陷畸形,可形成部分或完全性内脏转位,此外更可有侧位性畸形(Laterality anomalades)——双侧性左位或双侧性右位(Bilateral-
关键词 侧位性畸形 尸检
下载PDF
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4例报告
8
作者 归良桢 陈伟卿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0年第3期82-82,共1页
本病是以显著的进行性肌松驰和腱反射消失为特征之疾病。该病半数以上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患。二性均可发病。近年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3例,我院收治1例,其中3例经尸检证实,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表。尸解资料:取脊髓之... 本病是以显著的进行性肌松驰和腱反射消失为特征之疾病。该病半数以上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患。二性均可发病。近年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3例,我院收治1例,其中3例经尸检证实,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表。尸解资料:取脊髓之延髓段,颈膨大、胸腰膨大(相当于枕大孔、第5—6颈椎,第2胸椎和第2—3腰椎)及尾椎段作光镜下观察,除延髓、尾椎无明显病变外,其他部位之前角神经细胞肿胀,数目减少,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反射消失 细胞肿胀 枕大孔 颈膨大 临床资料 偏位 尼氏体 核固缩 前角 光镜
下载PDF
核素^(99m)Tc-MDP骨显像对不同阶段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实验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克加 史青 +2 位作者 叶智卫 蔡瑾 梅小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的应用锝99-m-亚甲基二磷酸钠(99mTc-MDP)骨骼显像对早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期的特点进行研究,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和肌肉注... 目的应用锝99-m-亚甲基二磷酸钠(99mTc-MDP)骨骼显像对早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期的特点进行研究,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和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DX"制作骨质疏松模型组(B组)以及骨量减少模型组(C组),造模时间为8周。核素骨骼显像(在骨代谢变化时,取骨显像反差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骨组织区域)的感兴趣区(ROI)部位(第3腰椎、股骨头、膝关节、股骨中段、肱骨中段)与第4尾椎进行比较,进行腰椎X线、CT摄片、骨病理组织学、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等实验检测,比较三组间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制作模型8周后骨组织病理切片显示:A组股骨头骨小梁排列规则、均匀,无骨质破坏。B组表现为股骨头骨小梁排列不规则、稀疏伴断裂,存在骨破坏现象。C组则显示骨小梁排列轻度稀疏。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在A、B、C组的腰椎、股骨头、股骨中段等处摄取"99mTc-MDP"各有特点。A组与B组的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ROI比值及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ALP、BGP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1),但在X线、CT摄片见骨小梁略呈稀疏改变,但变化不明显。C组与A组比较,C组核素骨骼显像ROI比值及椎体生物力学、ALP、BGP实验结果差异明显(P<0.05)。B组与C组比较,骨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BALP等结果比值差异明显(P<0.05),但核素骨骼显像ROI比值差异小(P>0.05)。结论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对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具有显像特点,松质骨部位在核素骨骼显像ROI比值升高伴血清ALP、BGP增高时,提示骨代谢已经开始异常,可能进入骨量减少期;当99mTc-MDP骨骼显像显示在密质骨(股骨中段、肱骨中段)的ROI比值升高,并伴有骨量减少时,已属于较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要及时治疗,同时存在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 骨显像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99m)Tc-MDP骨骼显像与骨生物力学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高克加 史青 +3 位作者 徐明 蔡瑾 梅小刚 叶智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4-918,共5页
目的采用核素"99 mTc-MDP"骨显像半定量检测方法评估骨质疏松与骨生物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取雌性实验新西兰兔进行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骨质疏松模型组(B组,肌肉注射DX量2... 目的采用核素"99 mTc-MDP"骨显像半定量检测方法评估骨质疏松与骨生物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取雌性实验新西兰兔进行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骨质疏松模型组(B组,肌肉注射DX量2 mg/kg,每周2次)和骨量减少模型组(C组,肌肉注射DX量1 mg/kg,每周1次),造模时间为6周。第7周时行"99 mTc-MDP"骨骼显像,取松质骨部位(腰椎、股骨头、膝关节)、密质骨部位(股骨中段)与第4尾椎的感兴趣区(ROI)的比值。同时进行腰椎X、CT摄片、骨组织病理学、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骼形态计量、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实验检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 7周时骨组织病理切片显示:A组股骨头的骨小梁排列规则,没有骨质破坏;与A组比较,B组则表现为股骨头关节表面软骨破坏,骨小梁稀疏、断裂现象。核素"99 mTc-MDP"骨骼显像ROI比值、BALP、BGP等功能性指标升高(P<0.05),同时见骨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形态学指标均降低(P<0.05);C组骨病理切片仅见骨小梁略有稀疏现象,在"99mTc-MDP"骨骼显像中,除股骨中段摄取放射性ROI比值不增高外,松质骨部位摄取放射性与BALP、BGP均升高,骨生物力学出现降低(P<0.05),但骨密度等形态学指标显示轻度改变(P>0.05)。结论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能够灵敏显示早期骨代谢异常的影像结果,当在早期骨量减少期(C组)时,仅松质骨部位骨组织摄取骨骼显像剂的比值升高,而密质骨部位摄取骨显像剂变化不明显,血清BALP、BGP也出现增高,但骨密度尚没有明显降低,实际骨生物力学已经开始降低,此时干预治疗是预防骨折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 骨骼显像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骨量减少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高克加 叶智卫 +2 位作者 蔡瑾 梅小刚 史青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骨量减少的价值。方法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X)6周制作兔骨量改变模型。其中骨质疏松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2 mg/kg;骨量减少组每周注射1次,剂量同前。第7周进行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骨组织... 目的探讨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骨量减少的价值。方法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X)6周制作兔骨量改变模型。其中骨质疏松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2 mg/kg;骨量减少组每周注射1次,剂量同前。第7周进行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骨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检测、骨形态计量分析、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血清骨钙素(BGP)检测。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均见椎体、股骨头、膝关节等放射性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血清BALP、BGP等其他各项检测指标也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骨量减少组股骨中段摄取99mTc-MDP未见显著增高(P>0.05),骨组织病理切片与股骨头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 99mTc-MDP骨骼显像所示股骨中段(长骨)摄取骨骼显像剂99mTc-MDP的比值差异小,结合骨密度降低不明显,可提示为早期骨量减少阶段,为临床提供在早期骨量减少时进行干预防治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 骨骼显像 骨代谢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骨原发性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惠箴 蒋智铭 +4 位作者 周隽 杨世埙 范钦和 谭云山 王雪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骨血管肿瘤的分类。方法收集5例发生于骨的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对其临床、病理、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免疫标记包括CD31、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骨血管肿瘤的分类。方法收集5例发生于骨的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对其临床、病理、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免疫标记包括CD31、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6种抗体。结果5例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中3例为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患者均为儿童),2例网状血管内皮瘤(患者均为中老年人)。4例位于四肢长骨,1例在锁骨。影像学(包括X线平片、CT、MRI)表现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缺损,4例伴病灶内或周边成骨,其中1例有放射状骨针。病理组织学形态均与软组织相应的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相似,但大多伴病灶内或周围反应性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5例CD31、CD34、波形蛋白均不同程度阳性,3例SMA阳性,CK、EMA均阴性。结论骨原发性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骨血管肿瘤的分类应该逐步与软组织血管肿瘤分类相一致,在良性血管瘤和恶性血管肉瘤之间,增设一类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骨中间型血管内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否与软组织相应肿瘤一致,应通过长期随访资料的积累才能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人β-防御素-3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自噬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挥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丽萍 吕志宝 +5 位作者 葛贵杰 付东 路丽 余胜华 王雪莉 盛庆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453,共9页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对肠上皮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及其介导的自噬调控对肠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肠上皮细胞IEC-6构建细胞自噬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Control)组、雷...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对肠上皮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及其介导的自噬调控对肠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肠上皮细胞IEC-6构建细胞自噬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Control)组、雷帕霉素(Rapamycin)组和人β-防御素-3(hBD3)+雷帕霉素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mRFP-GFP-LC3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动态监测自噬流。应用CXCR4抑制剂和siRNA进一步验证hBD3调控自噬的潜在机制。划痕实验检测肠上皮细胞迁移能力,通过ATG7 siRNA转染的肠上皮细胞进一步佐证hBD3是通过调控自噬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迁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Control+NS,n=1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模组+生理盐水(NEC+NS,n=12)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模组+hBD3(NEC+hBD3,n=8)。通过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诱导构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鼠,收集肠管组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中应用20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IEC-6细胞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44±0.05、1.17±0.05和1.32±0.05,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和0.0014),成功构建了肠上皮细胞自噬模型。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04、0.75±0.04和0.95±0.03,与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7和0.003),提示hBD3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肠上皮细胞自噬水平。雷帕霉素组mRFP+GFP+斑点和mRFP+GFP-斑点计数分别为(38.33±2.02)个和(72.33±2.61)个,较对照组(3.67±0.88)个和(4.67±1.20)个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hBD3+雷帕霉素组mRFP+GFP+斑点和mRFP+GFP-斑点数分别为(14.67±1.76)个和(16.00±2.41)个,均较雷帕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提示hBD3对IEC-6细胞自噬流有抑制作用。AMD3100+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22±0.04、0.91±0.02和1.16±0.02,与hBD3+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0.0223和0.005),而CXCR4 siRNA+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39±0.03、1.02±0.04和1.13±0.02,与hBD3+雷帕霉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0.0096和0.011),提示阻断或沉默CXCR4可有效逆转hBD3对自噬的抑制作用。雷帕霉素组肠上皮细胞迁移速率为0.58±0.04,hBD3+雷帕霉素组肠上皮细胞迁移速率为0.86±0.03,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转染ATG7 siRNA后,雷帕霉素组和hBD3+雷帕霉素组的肠上皮细胞迁移速率分别为0.95±0.04和0.99±0.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NEC+NS组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的表达量分别为2.01±0.06和2.49±0.09,较Control+NS组(0.96±0.04和1.01±0.02)和NEC+hBD3组(0.78±0.07和1.06±0.08)显著增加,组间差异有(0.78±0.07、1.06±0.08,P均<0.001)。结论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的肠管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过度激活,hBD3通过与CXCR4结合能明显抑制肠上皮细胞自噬且hBD3介导的自噬抑制是其促进肠上皮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之一,从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防御素 受体 自噬
原文传递
腹腔伴有肾源性残余的未成熟性畸胎瘤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闻雯 奚政君 +1 位作者 高英兰 王雪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7-739,共3页
患儿男,5个月大,后腹膜肿块14 cm×10 cm×8 cm,囊实性,实性区多为畸胎瘤成分,囊性区局部乳头突起(约1.5 cm×1.0 cm×0.5 cm),镜下为肾源性残余,WT1在后者中上皮及间质呈高表达。患儿手术11个月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和... 患儿男,5个月大,后腹膜肿块14 cm×10 cm×8 cm,囊实性,实性区多为畸胎瘤成分,囊性区局部乳头突起(约1.5 cm×1.0 cm×0.5 cm),镜下为肾源性残余,WT1在后者中上皮及间质呈高表达。患儿手术11个月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畸胎瘤伴发肾脏外肾源性残余罕见,组织起源不清,诊断依赖仔细地病理学检查,容易漏诊误诊,此瘤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性畸胎瘤 肾源性 残余 腹腔 病理学检查 肿瘤复发 组织起源 漏诊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