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RDS)并气胸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张建新 龚瑾 吴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总结全院ICU,新生儿中发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伴气胸的急诊处理体会。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并气胸30例,术时年龄出生2小时至一月,平均(2.5+8.4)周,体重最小仅750克1例,单侧或双侧的新生儿气胸,由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仍低氧症,即行胸腔... 目的 总结全院ICU,新生儿中发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伴气胸的急诊处理体会。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并气胸30例,术时年龄出生2小时至一月,平均(2.5+8.4)周,体重最小仅750克1例,单侧或双侧的新生儿气胸,由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仍低氧症,即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手术后缺氧症明显改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气胸病情变化大,来势快,及时鉴别诊断,一旦气胸明确,即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症 RDS 并发症 气胸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儿童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龙 沈立 +6 位作者 任璐璐 龚瑾 谢业伟 李小兵 单兴 李佳 张儒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2009年2月至2017年3月共手术治疗87例患儿,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10d至18岁,平均(30.0±44.4)个月,体重3.17-47(11.1±8.8)k。根据STS-EACTS数据库分类:VSD型43例,... 目的总结儿童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2009年2月至2017年3月共手术治疗87例患儿,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10d至18岁,平均(30.0±44.4)个月,体重3.17-47(11.1±8.8)k。根据STS-EACTS数据库分类:VSD型43例,TOF型7例,TGA型9例,VSD远离大动脉型28例。共经历手术100例次,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0例次,体外循环下手术70例次。体外循环时间32-234(103.3±49.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180(59.6±37.2)min。VSD型手术方法包括心室内隧道补片修补33例,PA Banding术5例,B-T分流术1例,双向Glenn术7例,改良Fontan术1例,术后出现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3例。TOF型手术方法为心室内隧道补片修补±右室流出道疏通术。TGA型手术方法均为大动脉调转术,同期行IAA(A)矫治术I例,术后出现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4例。VSD远离大动脉型手术方法包括B-T分流术4例,PA Banding术5例,双向Glenn术17例,改良Fontan术4例。术后呼吸机时间4-360(46.4±60.6)h,监护室时间6h至21d,平均(127.2±81.6)h,住院时间11-39(23.3±12.1)d。结果100例次手术术后呼吸机时间平均(46.4±60.6)h,监护室时间平均(127.2±81.6)h,住院时间平均(23.3±12.1)d。84例患儿顺利存活。住院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3%,1例B-T分流术后低氧血症,1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术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肝功能不全,经腹透及血液滤过治疗后并发颅内出血伴昏迷,家长要求放弃治疗而死亡。其余患儿效果良好。随访12个月至5年,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DORV疾病谱广,病种复杂,术前需充分评估病情,根据患儿的解剖特点和年龄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双出口 外科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双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缪维洲 谢亚藩 张建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9-141,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1986~1990年双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重4例,占同期室缺修补术的21%。双动脉瓣下室缺常伴主动脉右冠瓣脱垂(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肺动脉高压症(23例)。因此,一俟确诊应早期手术。经肺动脉根部切口修补室缺。有主动脉... 本文报道我院1986~1990年双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重4例,占同期室缺修补术的21%。双动脉瓣下室缺常伴主动脉右冠瓣脱垂(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肺动脉高压症(23例)。因此,一俟确诊应早期手术。经肺动脉根部切口修补室缺。有主动脉闭锁不全者,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术后随访,有1例主闭需再次手术替换主动脉瓣,其余病例经多普勒超声随访,均未见主动脉瓣病变和残余漏。作者还就病理、手术方法作了详细讨论,指出5岁以前关闭缺损可防止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患儿诊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红云 谢业伟 +5 位作者 龚瑾 李小兵 耿琳 吴容 沈立 张儒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APW)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4个月,外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无效,无法撤离呼吸机,入院后超...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APW)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4个月,外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无效,无法撤离呼吸机,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为APW、AORPA、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后患儿出现少尿,上、下肢动脉压差大,经CT检查提示合并IAA,再次外科手术矫治;术后患儿顺利恢复并出院,随访28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别。结论 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一经诊断需尽早手术治疗,一期外科纠治效果满意,术前应完善心血管造影等检查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肺动脉窗 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 主动脉弓离断 儿童
下载PDF
婴儿急症肺叶切除术初探:附8例报告
5
作者 陈恩 缪维洲 +1 位作者 张建新 吴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26-328,共3页
婴儿与新生儿先天性肺积气性疾患在生后早期可能引起致命的呼吸窘迫,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施行急症手术是挽救患儿的唯一手段。围术期良好的呼吸管理,手术时麻醉理想的配合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983年5 月至1990年12月,8例患婴,其中3例为新生... 婴儿与新生儿先天性肺积气性疾患在生后早期可能引起致命的呼吸窘迫,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施行急症手术是挽救患儿的唯一手段。围术期良好的呼吸管理,手术时麻醉理想的配合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983年5 月至1990年12月,8例患婴,其中3例为新生儿因先天性肺积气性疾患造成进行性呼吸窘迫而施行急症肺叶切除术并获得挽救。3至7年随访结果表明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 肺叶 急症 婴儿
下载PDF
成功治愈一例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先天性右肺动脉与左心房直接交通 被引量:1
6
作者 缪维洲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4年第1期38-40,共3页
右肺动脉与左心房直接交通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造影诊断的迅速发展,国外文献中个案报道逐见增多,至今已23例。我院收治一例,因对本畸形认识不足,以致起初未能作出正确诊断,造成治疗欠当。但经第二次心... 右肺动脉与左心房直接交通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造影诊断的迅速发展,国外文献中个案报道逐见增多,至今已23例。我院收治一例,因对本畸形认识不足,以致起初未能作出正确诊断,造成治疗欠当。但经第二次心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经手术治愈。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紫绀,因而对紫绀病例鉴别诊断时亦应考虑本病,诊断成立后外科治疗能获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先天性右肺动脉与左心房直接交通 造影诊断 鉴别诊断 紫绀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双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附59例分析)
7
作者 徐大地 黄敏 谢亚藩 《上海医学影像》 1994年第3期130-131,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双动脉瓣下VSD(Doubly Committed Subarterial Defect),是VSD中的特殊类型.其室间隔的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蝽的上主和肺动脉瓣的下方,命名甚多(如培上型VSD、圆锥隔缺损VSD、...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双动脉瓣下VSD(Doubly Committed Subarterial Defect),是VSD中的特殊类型.其室间隔的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蝽的上主和肺动脉瓣的下方,命名甚多(如培上型VSD、圆锥隔缺损VSD、流出道部VSD及肺部干下VSD等).其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心动图 诊断 小儿 双动脉瓣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下载PDF
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漏定位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定益 夏维木 +9 位作者 唐崎 王健 王名伟 张翀宇 周文龙 施建新 周谦君 张珩 谢业伟 邵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 分析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漏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6家医院收治的177例接受足背淋巴管造影的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4例,女性83例;年龄9 ~ 84岁,平均49岁.包括乳糜尿128例,... 目的 分析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漏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6家医院收治的177例接受足背淋巴管造影的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4例,女性83例;年龄9 ~ 84岁,平均49岁.包括乳糜尿128例,原发性乳糜胸34例,其他乳糜漏15例,均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患者行足背淋巴管造影,根据淋巴管病变范围和乳糜漏的位置选择手术治疗或继续保守治疗.结果 淋巴管造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结果显示,148例(83.6%)乳糜漏为局限性淋巴管病变,其中134例接受手术治疗,治愈129例、好转3例、无效2例,余14例淋巴管造影后引流乳糜量减少,继续保守治疗痊愈;15例为广泛淋巴管病变或瘘,14例无明显淋巴管异常,其中11例接受手术治疗,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8例(死亡3例),18例继续保守治疗,治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死亡1例).淋巴管病变局限组手术治疗的治愈及好转率为98.5%,淋巴管病变广泛或正常组治愈及好转率为3/11;淋巴管病变广泛或正常组保守治疗的治愈及好转率为16/18,高于手术治疗的3/11.结论 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漏患者可采用淋巴管造影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对造影显示淋巴管广泛病变或未见明显淋巴管异常的乳糜漏患者可继续保守治疗,而淋巴管局限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 淋巴管造影术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小龙 张儒舫 沈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肺动脉吊带(PA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合并呼吸道狭窄及其他心脏畸形。由于异常左肺动脉压迫气管和食管,可引起呼吸道梗阻或食管受压症状,如反复喘息、咳嗽、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一经确诊,即有手术指征,... 肺动脉吊带(PA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合并呼吸道狭窄及其他心脏畸形。由于异常左肺动脉压迫气管和食管,可引起呼吸道梗阻或食管受压症状,如反复喘息、咳嗽、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一经确诊,即有手术指征,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PAS手术方式主要为左肺动脉移植术,是否行狭窄呼吸道成形术还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吊带 气管狭窄 进展
原文传递
幼儿肺部癌肉瘤1例
10
作者 张建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0-330,共1页
病儿女,2岁,咳嗽1周,一般情况尚可.图1 肿瘤细胞异形,可见瘤巨细胞 HE×400 图2 可见肿瘤中软骨成分 HE×200 图3 可见胚胎横纹肌细胞 HE×400X线胸片拟诊纵隔肿物.胸部CT增强扫描见左上后纵隔囊性肿物,边缘钙化.纵隔内无... 病儿女,2岁,咳嗽1周,一般情况尚可.图1 肿瘤细胞异形,可见瘤巨细胞 HE×400 图2 可见肿瘤中软骨成分 HE×200 图3 可见胚胎横纹肌细胞 HE×400X线胸片拟诊纵隔肿物.胸部CT增强扫描见左上后纵隔囊性肿物,边缘钙化.纵隔内无淋巴结及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癌肉瘤 幼儿 CT增强扫描 纵隔肿物 X线胸片 囊性肿物 后纵隔 淋巴结 纵隔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