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3D牙模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上海市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霍德民 毛晓燕 +5 位作者 赵飞鸣 周子皓 张哲谌 郑吉龙 杜猛 徐睿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3D-3D牙模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上海市人群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20名志愿者的口内扫描模型(上、下牙列),共40例(A组)。间隔6个月后,再次采集每位志愿者的口内扫描模型,共40例(B组)。此外,从医院数据库中搜集30位患者... 目的 探讨基于3D-3D牙模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上海市人群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20名志愿者的口内扫描模型(上、下牙列),共40例(A组)。间隔6个月后,再次采集每位志愿者的口内扫描模型,共40例(B组)。此外,从医院数据库中搜集30位患者口内扫描模型,共60例(C组)。将A组vs B组定义为匹配组,将A组vs C组定义为不匹配组。使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修剪、叠加对齐数字3D牙模,并计算模型间对应点-点距离的RMS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 整体而言(不考虑性别),上牙列的匹配组、不匹配组RMS值范围分别为0.019~0.118 mm、0.723~1.872 mm,组间RMS均值差异显著(P <0.001);下牙列的匹配组、不匹配组RMS值范围分别为0.008~0.114 mm、0.816~1.853 mm,组间RMS均值差异显著(P <0.001)。结论 不重叠的RMS值范围初步证明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基于3D-3D牙模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上海市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3D叠加 个体识别 法医牙科学 口内扫描
原文传递
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霍德民 张哲谌 +6 位作者 张晔 赵飞鸣 许文婷 杜猛 张剑 王洪滔 周子皓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0位汉族个体的2D视频监控图像(包括正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图像)及高精度3D人脸模型,通过Autodesk 3ds Max 2018软件对3D人脸模型进行透视匹配处理以... 目的 探讨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0位汉族个体的2D视频监控图像(包括正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图像)及高精度3D人脸模型,通过Autodesk 3ds Max 2018软件对3D人脸模型进行透视匹配处理以叠加至2D人脸图像上,并计算叠加后2D-3D人脸图像中11组对应特征点-点间距离的均值,将来自同一个体的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定义为匹配组,将来自不同个体的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定义为不匹配组。结果 整体而言,不论正面、左侧面或右侧面,匹配组与不匹配组间对应特征点-点间距离均值范围均不重叠(P <0.05)。结论 不重叠的均值范围初步表明本文所述的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个体识别 3D人脸模型 2D-3D叠加 面部特征
原文传递
6例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法医学分析
3
作者 刘夏 雷启凯 +3 位作者 赵开放 霍德民 郑吉龙 韦存瑞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究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raumatic 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aematoma,TISH)的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为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6例TISH,对伤者基本信息、致伤方式、临... 目的探究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raumatic 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aematoma,TISH)的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为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6例TISH,对伤者基本信息、致伤方式、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例TISH伤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4例,女性2例;致伤方式为跌倒2例,交通事故3例,打击伤1例;外力作用部位为枕部3例,前额2例,额顶1例;伤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例出现大脑镰综合征;CT影像片均可见大脑镰旁特征性高密度出血影;风险因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酗酒、脑血管瘤、血管畸形等自发出血原因。结论对TISH伤者进行鉴识时,应结合临床资料、致伤方式、外力作用部位、影像学资料等结果综合分析成伤机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在损伤鉴定中的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损伤 鉴定
原文传递
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的分期模式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毛晓燕 霍德民 +5 位作者 周子皓 张剑 马开军 童庆春 郑吉龙 杜猛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基于改良Demirjian法探讨上海市汉族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的分期模式与年龄相关性。方法收集1179例6~30周岁上海市汉族个体全口曲面断层片,依据改良Demirjian法(共9阶段)评估样本中第三磨牙所处的发育阶段。采用Mann-Whitney U及Krusk... 目的基于改良Demirjian法探讨上海市汉族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的分期模式与年龄相关性。方法收集1179例6~30周岁上海市汉族个体全口曲面断层片,依据改良Demirjian法(共9阶段)评估样本中第三磨牙所处的发育阶段。采用Mann-Whitney U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牙位的第三磨牙发育差异,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评估发育阶段与年龄、性别及牙位的相关性,并统计各发育阶段中年龄超过12、14、16及18周岁的样本比例。结果第三磨牙的发育阶段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且年龄对于区分各发育阶段(vs阶段1)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比较各发育阶段的年龄均值,上颌整体低于下颌(阶段1除外)、男性整体低于女性(阶段B、G除外)。不论性别,阶段E、F、H的样本年龄分别首次全部超过12、14、16周岁,且阶段H中年龄超过18周岁的样本占比最高(男98.7%、女99.2%)。结论上海市汉族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的分期模式与年龄显著正相关。上颌第三磨牙发育整体早于下颌、男性第三磨牙发育整体早于女性。阶段E~H有望成为判断个体年龄是否已满12、14、16或18岁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年龄推断 曲面断层片 DEMIRJIAN法 法医牙科学
原文传递
兔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霍德民 郑吉龙 +3 位作者 郎宇博 章彪 温洪洋 刘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为利用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提供一种补充手段。方法建立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在22±1℃、30%相对湿度室内,于兔死后...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为利用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提供一种补充手段。方法建立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在22±1℃、30%相对湿度室内,于兔死后96 h内每隔6 h分离晶状体,应用智能手机结合简易光源装置采集晶状体赤道部图像,基于Matlab软件设计相关程序代码,分割赤道部图像并提取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及圆形度3项形状特征数值,建立PMI推断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兔死后96 h内,晶状体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随P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圆形度随PMI呈线性上升趋势。建立的3项参数与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用圆形度推断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R^(2)=0.925)。结论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变化呈一定时间规律性。研究建立的晶状体赤道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及指标为客观、量化推断PMI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晶状体赤道部 形状特征 数字图像分析技术 死亡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