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勍 刘铮 +9 位作者 颜伟中 张停林 姚明军 李斌 徐柯楠 陈玉良 周艳孔 陆芳燕 况慧云 连红莉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草莓产业作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特色园艺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为促进上海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对2015年—2023年上海市草莓主要产区的相关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草莓产业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 草莓产业作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特色园艺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为促进上海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对2015年—2023年上海市草莓主要产区的相关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草莓产业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加快种质创新、强化健康优质种苗生产、规范花芽分化技术、加强对极端天气的应对、发展草莓采后储运保鲜及加工业、严格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草莓产业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产业 发展现状 种植户情况 花芽分化 种质创新 上海市
下载PDF
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及适应性比较试验
2
作者 陈海霞 李帮学 吴书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探明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宜在上海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系),特于2021年在上海市奉贤区开展了水稻新品种(系)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沪早粳193’的成熟期较早、食味品质较好,可作为当地早熟“国庆稻”... 为探明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宜在上海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系),特于2021年在上海市奉贤区开展了水稻新品种(系)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沪早粳193’的成熟期较早、食味品质较好,可作为当地早熟“国庆稻”的首选品种;早熟晚粳稻品种‘沪香软450’‘闵粳366’‘沪稻89’‘沪香糯1911’‘银香38’的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系) 丰产性 适应性 比较 上海市
下载PDF
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全立勇 施标 +1 位作者 高卫兵 袁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1-23,共3页
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并结合低世代品质鉴定的育种方法 ,育成了配合力强、F1籽粒充实度好的BT型粳稻不育系“秀水 0 4A”和米质特优、恢复力达 94.42 %的粳型强恢复系“R16 1”。以此亲本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8优 16 1”不仅产量杂种... 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并结合低世代品质鉴定的育种方法 ,育成了配合力强、F1籽粒充实度好的BT型粳稻不育系“秀水 0 4A”和米质特优、恢复力达 94.42 %的粳型强恢复系“R16 1”。以此亲本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8优 16 1”不仅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而且米质优良 ,经农业部中国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测定 ,稻米多数指标达到 2 0 0 0年国家新颁布的优质稻谷标准。研究还表明 ,在杂交粳稻亲本选育时 ,不育系应以矮秆、株型优良为重点 ,恢复系应以优良的穗部性状为主 ,而F1杂种优势不仅要穗数适中、穗大粒多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营养体优势作为高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不育系 恢复系 稻米品质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青贮专用玉米品种比较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海忠 顾敏健 +1 位作者 顾兴建 王义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6,共5页
对13个青贮专用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其生物鲜产量、干物质产量、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等性状的特点及适应性。结果表明:‘雅玉八号’、‘青530’和‘耀青二号'适宜在上海市奉贤地区种植,而‘广五’、‘广七’、... 对13个青贮专用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其生物鲜产量、干物质产量、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等性状的特点及适应性。结果表明:‘雅玉八号’、‘青530’和‘耀青二号'适宜在上海市奉贤地区种植,而‘广五’、‘广七’、‘广多’、‘青67’、‘青607’和‘农大108’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比较试验 农艺性状 物候期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市水稻产业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言笑 曹黎明 +1 位作者 周继华 李刚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总结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优质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主要任务,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团队建设,聚焦产业关键问题,解决产业主要技术需求,将郊区稻田生态价值融入稻米品牌价值,最终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 水稻 产业 发展对策 上海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上海市水稻生产的碳足迹 被引量:53
6
作者 曹黎明 李茂柏 +2 位作者 王新其 赵志鹏 潘晓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1-499,共9页
碳足迹是指由企业、组织或个人引起的碳排放的集合。参照PAS2050规范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上海市水稻生产进行了碳足迹评估。结果表明:(1)目前上海市水稻生产的碳排放为11.8114 t CO2e/hm2,折合每吨水稻生产周期的碳足迹为1.2321 t ... 碳足迹是指由企业、组织或个人引起的碳排放的集合。参照PAS2050规范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上海市水稻生产进行了碳足迹评估。结果表明:(1)目前上海市水稻生产的碳排放为11.8114 t CO2e/hm2,折合每吨水稻生产周期的碳足迹为1.2321 t CO2e;(2)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是水稻生产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每吨水稻生产的总排放量为0.9507 t CO2e,占水稻生产全部碳排放的77.1%,其中甲烷(CH4)又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稻田温室气体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96.6%;(3)化学肥料的施用是第二大碳排放源,每吨水稻生产的总排放量为0.2044 t CO2e,占水稻生产总碳排放的16.5%,其中N最高,排放量为0.1159 t CO2e。因此,上海低碳水稻生产的关键在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另外可通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施用等方法减少种植过程中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碳足迹 温室气体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上海市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牛付安 程灿 +3 位作者 周继华 曹黎明 倪林娟 袁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对上海市16个常规粳稻品种的8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粳稻品种碾磨和蒸煮品质的改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蒸煮品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外观品质总体较差;品质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垩... 对上海市16个常规粳稻品种的8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粳稻品种碾磨和蒸煮品质的改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蒸煮品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外观品质总体较差;品质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8个品质性状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166%;供试材料可分为4类,第1类品种的品质最好,可以直接转育为杂交粳稻的三系亲本,第2类和第3类品质次之,第4类品质最差,其中的若干品种可以作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中间材料。有50%的品种聚集在第4类,显示出上海市粳稻品种具有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上海市
下载PDF
2001—2010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伟荣 陈旭 +5 位作者 杨立勇 李延莉 蒋美艳 李秀玲 孙超才 施月欢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0,共3页
根据2001-2010年上海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对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区试参试的杂交种数量逐步上升,区试参试品种比对照种单产年平均增产5.83%,特别是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在产量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区试参试... 根据2001-2010年上海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对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区试参试的杂交种数量逐步上升,区试参试品种比对照种单产年平均增产5.83%,特别是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在产量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区试参试品种含油率为42%~45%,常规品种平均含油率比杂交组合高1.43%。参试品种双低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芥酸含量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相当,硫苷含量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高1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区域试验 品种试验 杂交组合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海市郊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综合评价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新其 蒋其根 +4 位作者 钱益芳 吴雄兴 徐锦瑾 王玲燕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13,共5页
采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综合评价了上海市郊区水稻主要栽培方式,分析了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生产适应性,并提出了水稻主要栽培方式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综合评价 水稻
下载PDF
上海市鲜食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义发 沈雪芳 +4 位作者 郑洪建 候根宝 陆马全 王金华 陆银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96-98,共3页
通过对上海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形势的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影响生产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上海鲜食玉米生产实现产业化的对策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市绿肥产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美艳 陈旭 +3 位作者 李延莉 杨立勇 李秋红 王伟荣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第6期148-152,共5页
绿肥是纯天然清洁有机肥源,具有提供养分、用地养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连片种植还可以美丽田园。冬季绿肥种植是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的一项主要措施,如何改变现状,推进上海市绿肥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上海市绿肥发展历... 绿肥是纯天然清洁有机肥源,具有提供养分、用地养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连片种植还可以美丽田园。冬季绿肥种植是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的一项主要措施,如何改变现状,推进上海市绿肥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上海市绿肥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绿肥种植面积、种类、模式等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影响绿肥发展的主要问题,从促进上海绿肥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发展历史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滨 周继华 +5 位作者 闫影 白建江 王凯 吴书俊 曹黎明 高益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469-473,共5页
为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多年探索,围绕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通过适合绿色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优质稻品种引育、绿色生产模式应用、种养结合、清洁化栽培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基地和... 为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多年探索,围绕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通过适合绿色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优质稻品种引育、绿色生产模式应用、种养结合、清洁化栽培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稻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品牌化建设等途径,形成了集优质稻品种、品牌和绿色生产、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可复制、推广的优质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模式,在上海市崇明、青浦、松江、奉贤等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米 产业链 绿色生产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益 黄卫峰 +3 位作者 冯加根 沈雁君 曹黎明 王新其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第6期42-43,共2页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通过实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推进崇明区水稻绿色生产,现从种植基地选择、品种选择、大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与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收割等环节,对集成的水稻绿...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通过实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推进崇明区水稻绿色生产,现从种植基地选择、品种选择、大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与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收割等环节,对集成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尤其是"两无化"水稻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以供当地水稻种植户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色生产 两无化 崇明区
下载PDF
CIMMYT玉米DH育种研究进展:诱导策略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施标 郑洪建 +3 位作者 孙大鹏 王慧 George Mahuku 吴爱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4,共4页
介绍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玉米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CIMMYT玉米DH育种的诱导策略和相关的研究活动,特别是CIMMYT在热带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新型单倍体鉴别标记技术和DH纯系农艺... 介绍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玉米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CIMMYT玉米DH育种的诱导策略和相关的研究活动,特别是CIMMYT在热带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新型单倍体鉴别标记技术和DH纯系农艺管理系统优化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单倍体 育种技术 DH育种 CIMMYT
下载PDF
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伟荣 陈旭 +5 位作者 蒋美艳 张秋丽 张俊英 周熙荣 李秀玲 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60-164,共5页
回顾了上海双低油菜育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油菜品种遗传改良的成效。通过对2009年以来上海地区油菜生产面积和地域分布、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等的调查,分析了上海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上海当地油菜产业发... 回顾了上海双低油菜育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油菜品种遗传改良的成效。通过对2009年以来上海地区油菜生产面积和地域分布、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等的调查,分析了上海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上海当地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上海市油菜育种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育种 油菜生产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上海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茂柏 曹黎明 +2 位作者 顾玉龙 何为志 朱春梅 《中国稻米》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以武育粳3号和秀水123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塑盘育秧、营养土的配比、基质育苗和场地育苗等方面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推广的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育秧技术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常照 陆家安 +1 位作者 范洪良 薛庆中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8-42,共5页
超高产水稻育种是当前稻作科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综述报道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由来 ,超高产水稻的概念 ,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以及水稻超高产育种突破途径等。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
关键词 超高产育种 籼粳亚种优势 理想株型 水稻
下载PDF
上海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新其 甘俊彦 +4 位作者 朱敏 赵志鹏 李茂柏 周德平 曹黎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2,共5页
以上海地区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精量机械穴直播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小区试验和示范,明确了精量机械穴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抗倒伏性、群体建成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采用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 以上海地区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精量机械穴直播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小区试验和示范,明确了精量机械穴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抗倒伏性、群体建成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采用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水稻生产经济效益。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精量机械穴直播水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单株分蘖力强,群体结构合理,穗粒结构协调,干物质积累多,抗倒能力较强,增产优势明显,节本低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是目前极具生产潜力的一种新型高效低耗种植模式,适合上海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也顺应了水稻低碳种植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 水稻 产量 高效低耗
下载PDF
上海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佳 马莹 +2 位作者 王丽媛 陆雪珍 郑洪建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5期149-156,共8页
鲜食玉米产业是目前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粮食安全战略下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基于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以及消费者调研,分析了上海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产业是目前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粮食安全战略下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基于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以及消费者调研,分析了上海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优质品种培育开发和关键育种技术创新应用、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探索推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推进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延伸、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从而实现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状与对策
下载PDF
上海地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质育种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4 位作者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陈银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品种间杂交、回交和复交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有效地协调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和优质、抗病性和优质的矛盾,育成高产、熟期适宜和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 采用品种间杂交、回交和复交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有效地协调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和优质、抗病性和优质的矛盾,育成高产、熟期适宜和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沪秀青”和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2”,该二品种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分别为0.20%和0.21%;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96%和24.42%;油酸含量分别为56.96%和58.99%。其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较常规品种高。“沪油12”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25.98μmol/g,能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畜禽。对上海郊区和临近地区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系数分析表明,该地区今后在确定油菜品质育种目标之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一次分枝角果数,保持现有新品种主花序角果数,从严控制二次分枝角果数,适当减少每角果籽粒数,增加千粒重,对提高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的产量能力将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品质育种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