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食用菌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海龙 吕贝贝 +4 位作者 陈辉 宋春艳 章炉军 尚晓冬 谭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4期305-309,共5页
从现阶段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出发,结合食用菌自身生长特性以及目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食用菌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中的可行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食用菌对动植物生产中废弃物的利用、生物转化率的高低、菌体蛋白... 从现阶段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出发,结合食用菌自身生长特性以及目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食用菌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中的可行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食用菌对动植物生产中废弃物的利用、生物转化率的高低、菌体蛋白生产的高效性以及生产食用菌后菌渣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证实了食用菌生产能够实现生物链中生物质的多层级高效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有机废弃物 食用菌 高效 循环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序列和ERIC-PCR研究虫草真菌无性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传红 唐庆九 +3 位作者 张劲松 杨焱 刘艳芳 周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24株虫草无性分离物和1个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利用ITS序列分析和ERIC-PCR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分析表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5(菌生轮枝菌Lecanicillium fungicola)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4和4646及蛹... 以24株虫草无性分离物和1个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利用ITS序列分析和ERIC-PCR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分析表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5(菌生轮枝菌Lecanicillium fungicola)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4和4646及蛹虫草的无性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冬虫夏草无性分离物4634及4636则为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无性型与蝉花Cordyceps cicadae无性型(4644、4646)及无性分离物4645聚成一族,而冬虫夏草分离物4634及4636与冬虫夏草的关系较近,聚成另一族。ERIC-PCR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性系数为0.76时,上述分离物分成4组,即1)L.fungicola;2)T.inflatum;3)C.cicadae;4)C.militaris。上述结果表明虫草无性分离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本研究检测了上述无性分离物胞外液中虫草素的含量,发现所有蛹虫草无性分离物(除1811之外)的胞外液中均含有虫草素,但蝉花和冬虫夏草的无性分离物(4634、4636、4644、4645和4646)胞外液中的虫草素产量极低,甚至无法检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无性分离物 rDNA ITS序列 ERIC—PCR 虫草素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燕华 王倩 +2 位作者 宋晓霞 张津京 黄建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7期86-91,共6页
为研究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差异,以60%稻草配方和100%麦草配方的培养料为栽培基质,研究发菌料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p H、电导率、含水量、灰分、碳氮含量、C/N等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为研究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差异,以60%稻草配方和100%麦草配方的培养料为栽培基质,研究发菌料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p H、电导率、含水量、灰分、碳氮含量、C/N等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00%麦草配方相比,60%稻草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电导率、灰分含量较低,而第二潮菇后的碳氮含量迅速升高。三潮菇结束后,60%稻草配方的培养料纤维素与木质素的降解率低于100%麦草配方,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差异不大。研究初步探明了稻、麦秸秆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差异,为进一步利用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稻草 理化性质 发菌料 降解率
下载PDF
香菇‘沪香F6’菌棒低温冷冻及出菇温度比较试验
4
作者 姜宁 李玉 +5 位作者 董浩然 刘四海 李正鹏 李巧珍 于海龙 周峰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44-46,70,共4页
‘沪香F6’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金海食用菌研究院联合选育,其产量高、抗逆性强、易管理。试验探究低温冷冻菌棒及出菇温度对‘沪香F6’子实体生长速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低温冷冻处理菌棒对‘沪香F6’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及总... ‘沪香F6’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金海食用菌研究院联合选育,其产量高、抗逆性强、易管理。试验探究低温冷冻菌棒及出菇温度对‘沪香F6’子实体生长速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低温冷冻处理菌棒对‘沪香F6’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及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其A级菇产量及比例。出菇温度显著影响‘沪香F6’子实体生长速度及产量:温度22~23℃,子实体生长速度加快,第1潮产量显著降低,单棒总产量仅617.11 g,子实体品质下降,A级菇占比仅33.66%;温度18~19℃,子实体总产量高,单棒达742.04 g,优质菇(A级菇及B级菇)比例高,达87.42%,且比14~15℃出菇菇潮期缩短4~6 d,丰产提质的同时提高了库房利用率。工厂化栽培‘沪香F6’香菇,低温冷冻处理菌棒,控制出菇温度18~19℃,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香菇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低温冷冻 出菇温度
下载PDF
香菇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巧珍 姜宁 +5 位作者 李正鹏 宋春艳 刘建雨 董浩然 蒋俊 尚晓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1-890,共10页
为构建香菇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测定了46个不同来源香菇菌株的15项营养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化,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并通过概率分布... 为构建香菇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测定了46个不同来源香菇菌株的15项营养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化,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并通过概率分布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分标准。结果表明,香菇营养品质指标之间离散度不同,变异系数介于8.72%~70.52%之间。综合分析结果将15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10项指标(即灰分、粗蛋白、粗多糖、维生素C、Na、Ca、Fe、Cu、Zn、Mn),并建立了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和香菇营养品质综合评分9级标准。本研究为香菇营养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营养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猴头菌株品比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海龙 杨焱 +4 位作者 吕贝贝 李巧珍 陈辉 马丹丹 尚晓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2期145-149,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以及工厂化生产条件下栽培出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的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指标有较大差别;其中0608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605菌株的产量最高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最适用于工厂化条件下;刺长猴头的畸形率最低、子实体颜色和菇型最好但其生长周期最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大棚式栽培对生产菌株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通过本试验的筛选0605菌株最适宜于工厂化生产;刺长猴头菌株可以作为工厂化猴头菇菌株育种的优良母本。其中0605菌株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度达到了0.2865cm/d,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60天以内(采收两批子实体),产量达到了217.52g/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 菌丝特性 工厂化栽培 产量 品比试验
下载PDF
不同蝉花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透明质酸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龙良鲲 黄曙惠 +3 位作者 石子玉 林群英 李传华 丁少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7-1262,共6页
为准确鉴定收集的4株蝉花(Cordyceps cicadae)并比较其产透明质酸能力,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蝉花菌株CC1502、CC1504、CC1601和CC1602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不能区分4个蝉花菌株... 为准确鉴定收集的4株蝉花(Cordyceps cicadae)并比较其产透明质酸能力,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蝉花菌株CC1502、CC1504、CC1601和CC1602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不能区分4个蝉花菌株;随机引物AP-A20、AP-D18和AP-H18能够对4个菌株进行差异性扩增,获得RAPD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C1504与其他3个菌株的遗传相似性最低,而菌株CC1601和CC1602的遗传相似性最高。液体发酵结果显示,菌株CC1502和CC1504能够产生透明质酸,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蝉花菌株CC1502产透明质酸的能力最强,产量可达2.45mg·mL^(-1),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随机扩增多态性 液体发酵 透明质酸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对曲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海宁 陈忠秋 +4 位作者 冯涛 贾薇 汪雯翰 杨焱 张劲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8,共9页
为研究金针菇多糖(FVP)添加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以及曲奇品质的影响,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对小麦粉进行测定,质构仪和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感官评价对FVP曲奇的品质进行分析。随着FVP的增加,其峰值粘度、衰减值、最终粘度和回生... 为研究金针菇多糖(FVP)添加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以及曲奇品质的影响,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对小麦粉进行测定,质构仪和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感官评价对FVP曲奇的品质进行分析。随着FVP的增加,其峰值粘度、衰减值、最终粘度和回生值逐渐降低,抑制了淀粉的老化,使曲奇的硬度和韧性降低。电子鼻能区分不同浓度FVP曲奇,雷达指纹轮廓相似。添加了FVP的曲奇风味更丰富,增加的香味物质为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等。FVP为5%时,最易被消费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FVP) 曲奇 糊化特性 质构 感官评价 电子鼻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
下载PDF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及其问题浅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玉 张振宇 +4 位作者 尚晓冬 宋春艳 李正鹏 谭琦 周峰 《食用菌》 2017年第3期3-4,共2页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投资建设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车间。在扼要介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运作难点,建议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选址前要重点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已经投资建设的企业...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投资建设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车间。在扼要介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运作难点,建议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选址前要重点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已经投资建设的企业要配套其他品种或开拓出口市场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棒生产 工厂化
下载PDF
一种香菇菌种保藏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宁 李玉 +5 位作者 周峰 李正鹏 章炉军 于海龙 李巧珍 董浩然 《食用菌》 2020年第5期22-23,27,共3页
以香菇单、双核体菌株为材料,小米粒作为培养基质,探索一种香菇菌种保藏新方法。待保藏菌种在小米粒基质上培养后,4℃保藏效果最好,保藏6个月,双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100%,单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100%;保藏12个月,双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95%,... 以香菇单、双核体菌株为材料,小米粒作为培养基质,探索一种香菇菌种保藏新方法。待保藏菌种在小米粒基质上培养后,4℃保藏效果最好,保藏6个月,双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100%,单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100%;保藏12个月,双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95%,单核体菌株的萌发率为85%。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保藏菌种的成本,并且操作简单,占用保藏空间小,保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小米粒 菌种保藏
下载PDF
香菇菌棒转色阶段CO_(2)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浩然 李玉 +3 位作者 姜宁 李正鹏 刘四海 周峰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3期9-11,21,共4页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_(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_(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_(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_(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17%、5.23%,A+B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_(2)体积分数在0.4%~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CO_(2)体积分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