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1
作者 李彩红 侯娣 +8 位作者 李燕 郭婷 纪光燕 罗顺珍 曹阳 纪开萍 鲍大鹏 于晓丹 杨瑞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菌的组成,本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利用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fruiting body,FB)内部存在很高丰度的细菌,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贪铜菌属(Cupriavidus)(64.98%)、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7.6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6.02%)为主。与覆土(casing soil,CS)基质固有的细菌种群进行比较,VENN分析显示子实体内有468个OTUs为独有,占总序列的26.65%,分类上隶属于贪铜菌属、不动杆菌属和Delftia。FB和CS差异性分析以及Lefse标志性微生物分析均显示贪铜菌属、苍白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等为FB特异性、标志性类群。利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预测发现,子实体内生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膜传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与覆土菌群有20个代谢通路的差异,并且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其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细胞过程和信号5个通路的比例要高于覆土,微生物类群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产生这些功能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多样性 丰富度 标志性微生物 暗褐网柄牛肝菌 覆土
下载PDF
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申K6’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肖婷婷 张津京 +5 位作者 张宇辰 陈辉 隽加香 钱武兵 王倩 黄建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探讨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申K6’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配制培养料A(54%麦秸秆、41.5%鸡粪、4.5%石膏)和B(52%麦秸秆、22%鸡粪、20%稻秸秆、6%石膏),分别测定一次、二次和三次发酵料的pH、含水量、氮含量... 为探讨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申K6’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配制培养料A(54%麦秸秆、41.5%鸡粪、4.5%石膏)和B(52%麦秸秆、22%鸡粪、20%稻秸秆、6%石膏),分别测定一次、二次和三次发酵料的pH、含水量、氮含量、灰分含量、碳氮比、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以及子实体的单菇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表面亮度、褐变指数、总颜色变化和硬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发酵阶段,培养料B的含水量和灰分含量均低于A,且B的一次发酵料和三次发酵料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同一发酵阶段,培养料B的纤维素含量高于A,其中B的三次发酵料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培养料B的一次发酵料半纤维素含量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直径与菌柄长度比值和表面亮度均高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菌柄长度和总颜色变化均低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子实体总产量为33.62 kg·m^(-2),高于A的28.10 kg·m^(-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稻、麦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色泽和抗褐变能力均优于仅用麦秸秆栽培的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三次发酵料 稻秸秆 麦秸秆
下载PDF
香菇主要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卓英 谭琦 +3 位作者 陈明杰 曹晖 贾亚妮 潘迎捷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10,共8页
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收集到的31个主要香菇栽培菌株的DNA多态性。采用6对引物共扩增得到了443条DNA带,其中共有条带为189条,多态性比率为57.34%,说明收集到的香菇菌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用平均连锁聚类... 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收集到的31个主要香菇栽培菌株的DNA多态性。采用6对引物共扩增得到了443条DNA带,其中共有条带为189条,多态性比率为57.34%,说明收集到的香菇菌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用平均连锁聚类法构建了所有样本的遗传相关聚类图,以0.80的相似性为切割点,31个菌株可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和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香菇菌种组成,类群Ⅱ全部由收集到的日本栽培品种组成,类群Ⅲ由浙江庆元与福建三明真菌所的菌种组成,类群Ⅳ为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的7402。本研究为香菇遗传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AFLP技术通过不同菌株的指纹图谱的不同能够有效分辨其基因型,可为香菇的栽培菌株质量监测和菌种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株 多态性 聚类分析 DNA指纹图谱
下载PDF
香菇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妍 林锋 +3 位作者 宋春艳 谭琦 尚晓冬 陈明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2-95,共4页
香菇是仅次于双孢蘑菇的世界第二大类食用菌,在中国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了香菇的主要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针... 香菇是仅次于双孢蘑菇的世界第二大类食用菌,在中国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了香菇的主要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针对当前香菇产业发展需求,对香菇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育种技术 育种趋势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香菇商业菌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多位点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丹 宋春艳 +4 位作者 章炉军 巫萍 鲍大鹏 尚晓冬 谭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共13页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香菇菌种的准确鉴定是香菇大规模生产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开发200对SSR标记用于25份常用香菇栽培菌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供...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香菇菌种的准确鉴定是香菇大规模生产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开发200对SSR标记用于25份常用香菇栽培菌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776,最小值为0.567,最大值为1。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7对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SSR标记,并成功构建了11份香菇商业菌种的多位点SSR指纹图谱。这11份菌种分别为:Cr-02、闵丰1号、香菇241-4、森源1号、森源8404、香九、广香51号、华香5号、L952、L9319、L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简单重复序列 商业菌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评价(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温亚丽 曹晖 潘迎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5-810,共6页
应用ERIC和RAPD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 3种 2 9个菌株进行遗传鉴别 ,其中ERIC方法是首次运用于食用菌的研究领域。在相似系数 75 %的水平上 ,ERIC和RAPD分别将供试菌株分为 9组和 6组。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可将黑木耳和毛木耳两个种区分开 ... 应用ERIC和RAPD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 3种 2 9个菌株进行遗传鉴别 ,其中ERIC方法是首次运用于食用菌的研究领域。在相似系数 75 %的水平上 ,ERIC和RAPD分别将供试菌株分为 9组和 6组。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可将黑木耳和毛木耳两个种区分开 ,而RAPD则不能完全区分两个种 ,但两种方法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结果 ,即琥珀木耳与黑木耳的亲缘关系极其相近。Southern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ERIC所得到的 2 9个菌株的同源性关系。分析表明 ,RAPD方法主要在种的水平上进行鉴别 ,而ERIC则可以在菌株水平上进行鉴别 ,结果与菌株栽培性状更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ERIC PCR是一种比RAPD更快捷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属 ERIC-PCR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技术及其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丽宁 赵妍 +1 位作者 奚丽萍 陈明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62-365,共4页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了基因组重排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递归原生质体融合 真菌育种
下载PDF
草菇育种方法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锋 李国贤 +2 位作者 赵妍 汪虹 陈明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15,共7页
草菇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栽培食用菌,对草菇主要育种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Random ... 草菇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栽培食用菌,对草菇主要育种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草菇交配型基因的分子标记、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草菇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育种方法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香菇单单杂交过程中核迁移和细胞质遗传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晓霞 章炉军 +5 位作者 赵妍 宋春艳 李传华 陈明杰 谭琦 黄建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通过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P65、EFISAAS5053P1和YAASM363P1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体两两单单杂交,观察杂交过程中的菌落形态变化,利用ITS和rrnL部分序列分别鉴定双核菌丝体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来源,以明确单单杂交过程中核迁移路径和细胞... 通过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P65、EFISAAS5053P1和YAASM363P1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体两两单单杂交,观察杂交过程中的菌落形态变化,利用ITS和rrnL部分序列分别鉴定双核菌丝体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来源,以明确单单杂交过程中核迁移路径和细胞质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双亲菌落接触部位存在一条明显比周围菌丝体稀疏的分界线,3个亲本菌落的扩大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EFISAAS5053P1、L808P65和YAASM363P1,双亲菌落接触区域的分界线均向菌落扩大速度慢的亲本菌落弯曲,有的甚至在分界线两端生长出两个与亲本菌落存在分界线的扇形菌落;细胞核迁移起始于分界线,双亲的细胞核互相向对方菌落迁移,不同培养皿中核迁移速度最快的区域不同;除位于分界线上的双核菌丝体外,左边亲本菌落的双核菌丝体细胞质来源于左边亲本菌落,右边亲本菌落的双核菌丝体细胞质来源于右边亲本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单单杂交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下载PDF
草菇泰国1号菌株交配型A因子分子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解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虹 陈明杰 +2 位作者 冯爱萍 谭琦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简并PCR引物获得mip基因保守片段后,通过长片段PCR技术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泰国1号孢子单核体中扩增获得了A1、A2交配型位点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每个交配型位点均含2个交配型基因(HD1和HD2),其中A1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 采用简并PCR引物获得mip基因保守片段后,通过长片段PCR技术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泰国1号孢子单核体中扩增获得了A1、A2交配型位点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每个交配型位点均含2个交配型基因(HD1和HD2),其中A1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D1-A1-TG和HD2-A1-TG,长度分别为1341bp和1450bp,各编码446和429个氨基酸残基;A2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D1-A2-TG和HD2-A2-TG,长度分别为1442bp和1501bp,各编码463和443个氨基酸残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泰国1号及另外两株草菇代表性菌株V23和屏优的交配型基因编码的HD蛋白序列,结果表明:HD蛋白均含有同源异形结构域。根据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泰国1号与V23、屏优菌株A位点HD1和HD2基因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亲缘关系复杂,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A交配型基因 同源异形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beta-tubulin gene部分序列分析灵芝属菌株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传红 苏春丽 +6 位作者 张劲松 杨焱 唐庆九 贾薇 冯娜 刘艳芳 吴迪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联合ITS序列和beta-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分属于8个种的38株菌株分为9个聚类群,聚类结果与物种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几个菌株,如GL81菌株聚类结果与拉丁名不符,可能由于来源地给出的定名不够准确。根据结果联合信息分... 联合ITS序列和beta-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分属于8个种的38株菌株分为9个聚类群,聚类结果与物种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几个菌株,如GL81菌株聚类结果与拉丁名不符,可能由于来源地给出的定名不够准确。根据结果联合信息分析可以对收集的不同菌株进行种类的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ITS beta-tubulin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斑玉蕈栽培菌株遗传变异与生长速率GWAS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明 李燕 +5 位作者 鲍大鹏 尚俊军 杨瑞恒 周陈力 万佳宁 吴莹莹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5,共8页
以38份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供试菌株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数据,结合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结果,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 以38份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供试菌株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数据,结合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结果,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供试群体分为4大类群;在实验范围内,20、25℃为斑玉蕈适宜生长温度;GWAS分析显示20、25℃分别存在10、14个与生长速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1个属于潜在功能性SNP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遗传变异 生长速率 SNP GWAS
下载PDF
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传华 曲明清 +4 位作者 于荣利 周昌艳 宋晓霞 汪虹 陈明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59-65,共7页
经调查发现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有160种,分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40科,84属。其中,食用菌57种,药用真菌29种,有毒真菌24种,用途不明种类48种。物种丰度表明采自佘山的野生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度最高,较能代表上海大型野生真菌物种的多样性。
关键词 资源 食用菌 药用菌 毒菌
下载PDF
双孢蘑菇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正鹏 李文 +3 位作者 李巧珍 陈明杰 黄建春 王金斌 《上海蔬菜》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该文介绍了双孢蘑菇的6种育种方法,包括自然选种、孢子分离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以期为我国的双孢蘑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育种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凯 祝子坪 +7 位作者 王金斌 陈建中 鲍大鹏 陈明杰 张劲松 谭琦 吴潇 唐雪明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9,共8页
综述了食用菌遗传转化方法、启动子和选择标记,并分析了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用菌 转化 启动子 选择标记
下载PDF
镉在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海龙 翟丹丹 +5 位作者 张美彦 章炉军 张丹 尚晓冬 李巧珍 刘建雨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不同发育阶段菌盖的镉含量依次为原基期>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建议后续研究中香菇重金属镉的取样时期为第一潮菇子实体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子实体 发育阶段
下载PDF
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
17
作者 周峰 董浩然 +6 位作者 章炉军 李玉 姜宁 宋春艳 尚晓冬 谭琦 于海龙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100-108,共9页
针对目前香菇菌棒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各环节缺乏操作规范的产业问题,通过多年、多点、多平台技术研发、参数优化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了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在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涵盖了菌棒集约... 针对目前香菇菌棒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各环节缺乏操作规范的产业问题,通过多年、多点、多平台技术研发、参数优化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了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在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涵盖了菌棒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的厂区选址及布局、设施设备、品种选择、栽培基质、料棒制作、灭菌、冷却、接种、菌棒培养、菌棒贮存等环节的作业技术要求及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并针对菌棒制作过程出现的微孔、胀袋、灭菌不彻底、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该研究可为促进适合我国现阶段香菇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棒 集约化 设施化 技术规程 生产模式
下载PDF
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复壮金针菇退化菌株的研究
18
作者 张丹 朱秋瑾 +5 位作者 谭琦 宋春艳 于海龙 王瑞娟 尚晓冬 刘建雨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白色金针菇退化菌株进行复壮,研究复壮后菌株与正常菌株的菌丝生长性状及工厂化栽培的农艺性状,并对复壮前后的菌株进行了基于转录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特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再生技术是白色...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白色金针菇退化菌株进行复壮,研究复壮后菌株与正常菌株的菌丝生长性状及工厂化栽培的农艺性状,并对复壮前后的菌株进行了基于转录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特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再生技术是白色金针菇菌种复壮的有效手段,复壮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生育期、原基形成时间、菇盖直径、菌柄长度、单瓶子实体数量以及单瓶产量可恢复至正常菌株水平。复壮菌株较退化菌株的遗传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比退化菌株多,且大部分位于基因密码子区域。复壮菌株中与细胞吞噬、能量代谢、抗氧化、细胞骨架构建以及细胞DNA甲基化修饰等相关的基因特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种退化 复壮 原生质体再生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19
作者 徐珍 杨慧 +5 位作者 张美彦 章炉军 宋春艳 王瑞娟 谭琦 尚晓冬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17-20,共4页
为了实现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的产业化推广,比较3种设施化栽培方式(袋栽、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下中国美味蘑菇菌盖直径、高度、单菇重以及生育期、出菇率、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袋栽和瓶栽子... 为了实现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的产业化推广,比较3种设施化栽培方式(袋栽、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下中国美味蘑菇菌盖直径、高度、单菇重以及生育期、出菇率、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袋栽和瓶栽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局部可见棕色色素,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子实体的菌盖表面极少见到;袋栽子实体比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子实体大;瓶栽子实体基本垂直培养料生长,菇型较正,袋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子实体多为菌包侧面出菇,菇型偏斜;袋栽子实体的平均直径[(70±7)mm]、平均高度[(65±8)mm]和单菇重[(60.2±9)g]均为最大;瓶栽的生物学效率(79.4%)最大;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出菇率(91%)最高、单包(瓶)出菇个数(2.7个)最多、单包(瓶)产量[(130.2±12)g]最高。综上,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袋栽更适合于农户栽培,瓶栽更适合于工厂化栽培,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两者均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味蘑菇 栽培方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我国香菇工厂现状及液体菌种技术在产业中的实践
20
作者 李玉 刘四海 +4 位作者 尚晓冬 李巧珍 宋春艳 周峰 谭琦 《食药用菌》 2023年第4期213-218,共6页
香菇工厂化企业在我国逐渐增多,利用设施设备制棒、采用大棚出菇的“设施制棒,生态出菇”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我国香菇栽培的主流模式。我国香菇企业按运作模式分为以国内出鲜香菇为主和以出口香菇菌棒为主两种类型,其技术和经... 香菇工厂化企业在我国逐渐增多,利用设施设备制棒、采用大棚出菇的“设施制棒,生态出菇”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我国香菇栽培的主流模式。我国香菇企业按运作模式分为以国内出鲜香菇为主和以出口香菇菌棒为主两种类型,其技术和经营方式不同,不同企业遭遇困难不同,举例并剖析优秀企业的技术特点和运营模式。指出液体菌种直接接种香菇菌棒技术已经在我国香菇企业成功规模化应用,使制种周期缩短60天以上,制种成本下降,满袋时间缩短,助力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棒 液体菌种 工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