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但随着女性妊娠期年龄的增大、头颈部癌症(head and neck cancer,HNC)患者的年轻化,妊娠期合并HNC的发病率略有增加。然而,目前临床尚缺乏关于妊娠期HNC的规范化诊疗标准。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虽然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但随着女性妊娠期年龄的增大、头颈部癌症(head and neck cancer,HNC)患者的年轻化,妊娠期合并HNC的发病率略有增加。然而,目前临床尚缺乏关于妊娠期HNC的规范化诊疗标准。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评估孕妇(含围产期)患HNC的频率、肿瘤类型、相关因素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对妊娠期合并HNC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利用SEER肿...目的: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利用SEER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提取2004—2016年诊断为HNSCC的所有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肿瘤分期(TNM)、手术情况等分类数据,并计算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预后因素和调整不同变量后的治疗相关结果;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利用绩效评价模型确定预测模型。结果:SEER数据库中总共检索到1026例HNSCC可用信息。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P<0.001);年龄≥60岁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01);从发病部位来看,以舌为参照,除颊黏膜、上颌窦、口底处的死亡风险低于舌以外(P<0.05),牙龈、腭、口咽、鼻咽及喉部的死亡风险均高于舌(P<0.05);TNM分期中,以Ⅰ期患者为参照,Ⅱ期(P<0.001)、Ⅲ期(P<0.001)和Ⅳ期(P<0.001)风险相对更高;在放疗与化疗方面,相比接受化疗或放疗患者,未行化疗或放疗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P<0.001);在免疫治疗方面,未行免疫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P<0.001)。结论:年龄、HPV感染情况、TNM分期、放化疗等均是HNSCC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诊断后应给予更多关注,这也有助于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行临床决策。展开更多
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遵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致癌机制。结果 共计28篇文献(包括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6项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其中研究食管癌的文献有5篇,胃癌有5篇,结直肠癌有9篇(其中1篇同时研究胃癌),胰腺癌有7篇,肝癌有2篇。全部的纳入文献均报道了口腔菌群失调(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风险关联。结论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分析评价。展开更多
文摘虽然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但随着女性妊娠期年龄的增大、头颈部癌症(head and neck cancer,HNC)患者的年轻化,妊娠期合并HNC的发病率略有增加。然而,目前临床尚缺乏关于妊娠期HNC的规范化诊疗标准。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评估孕妇(含围产期)患HNC的频率、肿瘤类型、相关因素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对妊娠期合并HNC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文摘目的: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利用SEER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提取2004—2016年诊断为HNSCC的所有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肿瘤分期(TNM)、手术情况等分类数据,并计算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预后因素和调整不同变量后的治疗相关结果;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利用绩效评价模型确定预测模型。结果:SEER数据库中总共检索到1026例HNSCC可用信息。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P<0.001);年龄≥60岁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01);从发病部位来看,以舌为参照,除颊黏膜、上颌窦、口底处的死亡风险低于舌以外(P<0.05),牙龈、腭、口咽、鼻咽及喉部的死亡风险均高于舌(P<0.05);TNM分期中,以Ⅰ期患者为参照,Ⅱ期(P<0.001)、Ⅲ期(P<0.001)和Ⅳ期(P<0.001)风险相对更高;在放疗与化疗方面,相比接受化疗或放疗患者,未行化疗或放疗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P<0.001);在免疫治疗方面,未行免疫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P<0.001)。结论:年龄、HPV感染情况、TNM分期、放化疗等均是HNSCC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诊断后应给予更多关注,这也有助于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行临床决策。
文摘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遵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致癌机制。结果 共计28篇文献(包括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6项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其中研究食管癌的文献有5篇,胃癌有5篇,结直肠癌有9篇(其中1篇同时研究胃癌),胰腺癌有7篇,肝癌有2篇。全部的纳入文献均报道了口腔菌群失调(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风险关联。结论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