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艺 严军 +3 位作者 胡春平 徐国海 冯珍凤 苏红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滋膵蠲痹方组(中药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滋膵蠲痹方组(联合组),每组33例,各组给予相... 目的观察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滋膵蠲痹方组(中药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滋膵蠲痹方组(联合组),每组33例,各组给予相应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疗效、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血糖、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流速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甲钴胺组、电刺激组、中药组及联合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8.5%、74.2%、78.1%、90.6%,电刺激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P<0.01)。2治疗后各组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联合组、电刺激组和中药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5,P<0.01),且联合组TCSS评分低于电刺激组和中药组(P<0.05)。3治疗后,电刺激组、中药组和联合组血糖(FPG、2 h PG)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且联合组FPG、2 h PG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1)。4治疗后,联合组、电刺激组和中药组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联合组、电刺激组、中药组足背动脉流速高于甲钴胺组(P<0.05,P<0.01)。结论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外周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膵蠲痹方 经皮穴位电刺激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