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后核酸检测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义林 罗义波 +5 位作者 刘敏 江礼娟 姜威芳 柯晶晶 李为真 肖辅国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681-686,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11日—2022年6月3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852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新冠病毒奥密...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11日—2022年6月3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852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最后1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第7天复测核酸,根据复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复阳组与非复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资料,并分析核酸复阳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852例患者中,最终纳入654例患者。其中复阳组96例(14.7%),非复阳组558例(85.3%)。复阳组接种3剂疫苗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复阳组(P<0.05),核酸转阴天数显著多于非复阳组(P<0.05),无发热(体温<37.3℃)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复阳组(P<0.05)。复阳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复阳组患者(P<0.05),复阳组患者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ORF基因的Ct值均显著低于非复阳组(P值均<0.05),复阳组CRP>10 mg/L、降钙素原>0.1 ng/mL、D-二聚体>1.0 mg/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复阳组(P值均<0.05)。以核酸转阴天数为自变量,是否复阳为因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AUC为0.60(P=0.003),灵敏度为0.35,特异度为0.79,最佳诊断界值为18 d。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核酸转阴天数>18 d(OR=1.03,95%CI为1.12~1.67,P=0.043),降钙素原>0.1 ng/mL(OR=2.23,95%CI为1.34~3.70,P=0.002),D-二聚体>1.0 mg/L(OR=1.92,95%CI为1.16~3.20,P=0.012)和无发热(OR=2.04,95%CI为1.31~3.64,P=0.027)是核酸检测复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核酸转阴天数>18 d、降钙素原>0.1 ng/mL、D-二聚体>1.0 mg/L和无发热(体温<37.3℃)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患者核酸复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奥密克戎突变株 核酸检测复阳 临床特征
下载PDF
MDCT扫描精确评估气胸压缩比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颖 蔡恩明 +2 位作者 申敏 潘自来 赵辉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MDCT精确评估气胸压缩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气胸患者的胸部MDCT资料,测量气胸压缩肺容积和胸廓容积,计算气胸压缩比;在胸廓腋中线层面冠状面测量胸廓肺尖至膈顶的上下径(H),于肺上叶支气管下壁层面测量胸廓的左右径(W)... 目的探讨MDCT精确评估气胸压缩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气胸患者的胸部MDCT资料,测量气胸压缩肺容积和胸廓容积,计算气胸压缩比;在胸廓腋中线层面冠状面测量胸廓肺尖至膈顶的上下径(H),于肺上叶支气管下壁层面测量胸廓的左右径(W)和前后径(D),于相同层面测量气胸压缩肺的上下径(h)、左右径(w)和前后径(d),计算其比值(hwd/HWD),分别获得左右两肺气胸压缩比(Y)与hwd/HWD(X)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左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51-0.864 X(r=-0.961,R2=0.922,P<0.001);右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36-0.808 X(r=-0.966,R2=0.932,P<0.001)。经上述回归方程计算的压缩比与CT测量压缩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MDCT图像上对气胸压缩肺和胸廓各径线进行测量,并经过简单计算,即可精确评估气胸压缩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气胸 肺压缩比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申敏 蒋蕴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6期550-555,564,共7页
近年来结直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筛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便隐血实验、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仍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常用方法。低剂量CT结肠成像作为一种低侵入性的检查技术,操作简单,且... 近年来结直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筛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便隐血实验、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仍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常用方法。低剂量CT结肠成像作为一种低侵入性的检查技术,操作简单,且病人对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该技术为结直肠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有效发现病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病人所接受的放射辐射剂量,在结直肠疾病筛查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低剂量CT CT结肠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诊断磨玻璃样结节肺癌33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辅国 吴伟军 +3 位作者 蔡恩明 何贤辉 毛思鑫 望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2-73,79,共3页
目的探讨磨玻璃样结节(GGN)肺癌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3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肺癌,并经MSCT重建表现为肺GGN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特征。结果 GGN肺癌MSCT表现为:边界毛糙清楚、分叶、类圆形/圆形、胸膜... 目的探讨磨玻璃样结节(GGN)肺癌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3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肺癌,并经MSCT重建表现为肺GGN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特征。结果 GGN肺癌MSCT表现为:边界毛糙清楚、分叶、类圆形/圆形、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实性成分、毛刺、血管集束征、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93.9%、72.7%、100.0%、27.0%、24.2%、39.4%、87.9%、30.3%、45.4%、0.0%。结论 GGN肺癌在CT上的形态学表现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玻璃样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应用于肺部体检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伟军 申敏 +2 位作者 赵志宇 蔡恩明 蒋蕴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690-369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VHRCT)应用于肺部体检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500名肺部健康体检者简单随机化分成5组,各组100名,管电流分别为常规剂量220 m A和低剂量35 m A、30 m A、25 m A、20 m A,管... 目的探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VHRCT)应用于肺部体检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500名肺部健康体检者简单随机化分成5组,各组100名,管电流分别为常规剂量220 m A和低剂量35 m A、30 m A、25 m A、20 m A,管电压均为120 k V扫描,容积数据进行薄层高分辨率算法重组,以能显示肺小叶水平上的细微结构和病变以及大血管的边界为保证诊断质量的图像。记录各组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对不同低剂量管电流和常规剂量的VHRCT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 m A、30 m A、25 m A、20 m A低剂量与常规剂量220 m A相比,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分别下降85.64%、87.86%、90.24%、92.53%。35 m A、30 m A、25 m A和220 m A常规剂量VHRCT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 A和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m A的管电流可作为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应用于肺部体检的参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 肺部 体检
下载PDF
国产联影1.5T磁共振三维梯度回波磁敏感成像序列评估脑外伤后脑微出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毛思鑫 张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4期2159-2160,共2页
磁共振成像(MRI)伴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三维梯度回波磁敏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 suscep_tibility_weighted imaging,3D-FFE SWI,简称“SWI”)的应用,使得临床诊断颅脑外伤的... 磁共振成像(MRI)伴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三维梯度回波磁敏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 suscep_tibility_weighted imaging,3D-FFE SWI,简称“SWI”)的应用,使得临床诊断颅脑外伤的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提升[1,2]。本文主要分析国产联影1.5T磁共振磁敏感(SWI)序列在脑外伤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梯度回波 颅脑外伤 磁敏感成像 脑外伤后 cerebral 临床诊断
下载PDF
Gd-EOB-DTPA对比增强与DWI两种成像方法诊断小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曾飞祥 毛思鑫 吴伟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795-1797,180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对比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两种成像方法联合诊断小肝细胞癌(sHCC)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3例经超声或CT诊断存在肝占位病变且疑似sHCC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对比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两种成像方法联合诊断小肝细胞癌(sHCC)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3例经超声或CT诊断存在肝占位病变且疑似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常规影像学基础上行Gd-EOB-DTPA对比增强(肝胆期、门脉期及动脉期)影像联合DWI影像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检测结果的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sHCC阳性检出率,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AUC)判定其准确性。【结果】83例患者中53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阳性sHCC;Gd-EOB-DTPA诊断结果显示阳性sHCC患者33例,阴性sHCC患者20例;DWI诊断结果显示阳性sHCC患者34例,阴性sHCC患者22例;Gd-EOB-DTPA联合DWI诊断结果显示阳性sHCC患者45例,阴性sHCC患者27例;Gd-EOB-DTPA诊断及DWI诊断阳性检出率均低于Gd-EOB-DTPA联合DWI诊断(P<0.05),Gd-EOB-DTPA诊断阳性检出率较DW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EOB-DTPA联合DWI诊断AUC为0.875,高于Gd-EOB-DTPA或DWI单一诊断AUC。【结论】Gd-EOB-DTPA对比增强与DWI两种成像方法联合诊断sHCC,能够有效提高sHCC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影像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 磁共振成像/方法
下载PDF
MRI快速扫描序列在胎儿肾脏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军 吴伟军 孙明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快速扫描序列在胎儿肾脏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肾脏异常者行MRI检查,评估MRI快速扫描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25例中单胎23例,双胎2例。23例单胎中9例为肾积水,1例单侧性肾重复畸... 目的探讨MRI快速扫描序列在胎儿肾脏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肾脏异常者行MRI检查,评估MRI快速扫描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25例中单胎23例,双胎2例。23例单胎中9例为肾积水,1例单侧性肾重复畸形,5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2例单侧异位肾,3例一侧性肾缺如,1例单侧肾重度发育不良,2例融合肾。2例双胎中1例双胎之一单侧肾缺如,另1例双胎之一肾积水。25例中7例羊水量过少。产前MRI对于得到随访结果的18例胎儿均诊断正确。结论 MRI快速成像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大视野,良好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显示病变的优势,受胎儿体位、羊水量等因素影响较小,在胎儿肾脏异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产科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磁共振成像 肾脏异常
原文传递
鼻中隔相关数据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戴复 柳娴 +1 位作者 朱立新 蔡恩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中鼻甲进行相关测距(中鼻甲距鼻腔外侧壁及鼻中隔的距离)研究,为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正常人鼻中隔相关解剖数据,按患者意愿将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102...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中鼻甲进行相关测距(中鼻甲距鼻腔外侧壁及鼻中隔的距离)研究,为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正常人鼻中隔相关解剖数据,按患者意愿将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102侧)和观察组100例(186侧),均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和中鼻甲成型术,其中正常人鼻中隔相关解剖数据应用于观察组患者术中,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结论鼻中隔相关生理数据应用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可以提高合并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生理学 鼻甲/生理学 鼻窦/外科学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伏红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2期382-382,共1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疾病,是由于血液在肠系膜上静脉腔内非正常凝结,阻塞血管,血液回流受阻所致,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病死率约11%~32%,占肠道缺血性疾病的10%。15%,因此,S...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疾病,是由于血液在肠系膜上静脉腔内非正常凝结,阻塞血管,血液回流受阻所致,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病死率约11%~32%,占肠道缺血性疾病的10%。15%,因此,SMVT是一种发病率低、症状重、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的危重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SMVT的早期诊断得到很大提高,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影像学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 缺血性疾病 血管源性 血液回流 SMVT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CT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申敏 吴伟军 +2 位作者 赵志宇 陈颖 毛思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212-212,215,共2页
评价CT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血性脑梗死在CT上的影像特征。结果:颅内大面积梗死后发生出血的几率较高,出血灶形... 评价CT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血性脑梗死在CT上的影像特征。结果:颅内大面积梗死后发生出血的几率较高,出血灶形态各异,周围有无水肿区等表现与单纯脑出血或脑梗死不同。结论:CT是诊断出血性梗死的方便而有效手段,可监测大面积梗死的转归,合并出血时及时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能够为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