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海林 赵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6期95-95,98,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具有能有效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下载PDF
孕产妇手术麻醉知多少
2
作者 曹家刚 于朝侠 李胜华 《健康向导》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随着麻醉、输血、输液等知识的普及和外科技术的发展,剖宫产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利用剖宫产技术将子宫中的胎儿和胎盘组织从宫腔中取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剖宫产是一种外科手术,需要麻醉支持才能实施,有效... 随着麻醉、输血、输液等知识的普及和外科技术的发展,剖宫产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利用剖宫产技术将子宫中的胎儿和胎盘组织从宫腔中取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剖宫产是一种外科手术,需要麻醉支持才能实施,有效的麻醉可保障剖宫产产妇的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安全 外科手术 手术麻醉 胎盘组织 剖宫产 孕产妇 分娩方式 紧急情况
下载PDF
盐酸瑞芬太尼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剑秋 王艳辉 +4 位作者 赵江 陈英 程涛 胡翠云 高尚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23-827,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瑞芬太尼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效果及降低全身氧化应激反应的结局。方法选取医院外科手术患者92例,按照奇偶法,将纳入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静脉注射麻醉时,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研究组采用盐酸瑞芬太尼。观察和比较... 目的研究盐酸瑞芬太尼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效果及降低全身氧化应激反应的结局。方法选取医院外科手术患者92例,按照奇偶法,将纳入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静脉注射麻醉时,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研究组采用盐酸瑞芬太尼。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 0)、插管后5 min(t 1)、手术开始30 min(t 2)、术毕(t 3)和拔管后(t 4)的心率、血压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并发症、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达100.00%,术中未出现改变手术方式及手术终止事件。研究组并发症1例(2.17%),对照组6例(13.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P=0.031<0.05)。研究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t 1、t 2、t 3和t 4时,研究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各时刻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各时刻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先升高、后下降(P<0.05)。t 3和t 4时,研究组患者GSH-PX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和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各时刻间GSH-PX、SOD、MDA和AOPP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各时刻间GSH-PX和SOD水平先下降、后升高,MDA和AOPP水平先升高、后下降(P<0.05)。结论盐酸瑞芬太尼可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有助于稳定机体内环境,削弱机体损伤程度,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瑞芬太尼 外科手术 全身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单侧异常广泛阻滞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涛 陈英 +2 位作者 赵江 胡翠云 于朝侠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单侧异常广泛阻滞的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出现硬膜外单侧异常广泛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单侧上肢无...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单侧异常广泛阻滞的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出现硬膜外单侧异常广泛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单侧上肢无力,针刺无痛觉,误诊为手术体位所致臂丛神经损伤,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虽完全恢复,但引发了医患纠纷。1例出现单侧上肢无力和霍纳综合征表现,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出院。结论硬膜外麻醉发生单侧异常广泛阻滞,临床少见,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防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麻醉 硬膜外 臂丛 传导神经阻滞 霍纳综合征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血压变化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雯 赵剑秋 +3 位作者 李俊娟 宋璐 陈朔华 吴寿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522-1525,1529,共5页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10年)血压水平及2年后(2012年)血压变化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开滦研究中的脑卒中队列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和2012年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基线非...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10年)血压水平及2年后(2012年)血压变化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开滦研究中的脑卒中队列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和2012年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基线非高血压且无斑块人群1 445例进行分析。根据基线血压及2年间血压变化进一步分为:稳定为正常血压组(Ⅰ组)284例,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Ⅱ组)184例、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Ⅲ组)238例,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Ⅳ组)498例,正常血压或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Ⅴ组)241例。观察血压变化与2012年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2年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颈动脉新发斑块检出率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0.01)。Ⅰ、Ⅱ、Ⅲ、Ⅳ、Ⅴ组新发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8.9%、14.3%、17.1%、24.2%、26.4%,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新发斑块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Ⅱ组比较,Ⅳ组、Ⅴ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RR值(95%CI)分别为2.007(1.162~3.464)和1.823 (1.009~3.291)。结论:非高血压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比较,血压稳定在正常高值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已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血压变化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不同诱导剂量地佐辛对老年腹腔镜快通道手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55-2957,共3页
传统开腹手术对于生理功能弱的老年人来说,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多。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具有应激反应小、低损伤、患者经济负担小、病床周转率高、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老年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 地佐辛 诱导剂量 腹腔镜快通道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复合盐酸戊乙奎醚在腹腔镜手术中对肺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艳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8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充入气腹时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复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患者术中血气分析、胸肺顺应性(CL)、呼吸指数(RI)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充入气腹时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复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患者术中血气分析、胸肺顺应性(CL)、呼吸指数(RI)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麻醉方法相同,气腹后机械通气策略:A组:常规机械通气:VT:10 m L/kg,f:12次/min,I:E比1:2。B组:滴定最佳PEEP的后,VT:6 m L/kg,f:16次/min,滴定的PEEP,I:E比1:2。C组:患者入室后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机械通气同A组。D组:患者入室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滴定PEEP,通气模式同B组。用多功能监测仪常规监测BP、ECG、Sp O2、Pet CO2BIS、NMT值;用麻醉机监测Vt、Pax、Plateau)及PEEP,分别于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即刻(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后45 min(T4)和气腹放气后15 min(T5)时点记录数据,根据Tobin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出Cs、Cd、RI;并在上述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2 m L用i-sat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指标p H值、Pa O2、Pa CO2。结果与T0比较,四组患者组内各时点cs、cd均降低(P<0.05),A组T4时下降最明显[Cs:(41.74±9.35)vs(55.72±8.76);Cd:(30.52±5.86)vs(47.72±8.35)(P<0.01)],RI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在T2~T5时B、C组Cs、C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增加最明显[T4时点:Cs(51.66±7.69)vs(41.74±9.35);Cd(36.71±6.39)vs(30.52±5.86)(P<0.01)];RI在B、C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T5时点略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与T0比较,T2~T5时点四组患者均p H值下降、PCO2升高(P<0.05),B组T4时点下降最明显[p H值:(7.28±0.06)vs(7.39±0.04),PCO2:(53.25±3.60)mm Hg vs(38.12±4.80)mm Hg(P<0.01)],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在T2~T5时点PH升高,PCO2降低有统计学差异[T4时p H值:(7.31±0.07)vs(7.30±0.08),PCO2:(45.66±4.55)mm Hg vs(46.71±3.16)mm Hg(P<0.05)];B、D组在T2~T5时点p H下降,PCO2升高(P<0.05),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复合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在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增加肺顺应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机械通气作用,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盐酸戊乙奎醚 肺顺应性 血气分析 胆囊切除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复合应用保护性通气和盐酸戊乙奎醚对炎性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5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充入气腹时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复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麻醉方法相同,用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充入气腹时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复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麻醉方法相同,用多功能监测仪常规监测BP、ECG、Sp O2、Pet CO_2BIS、NMT值。气腹后机械通气策略:A组:常规机械通气:VT:10 m L·kg,f:12次/分,I:E比1:2。B组:先滴定最佳PEEP的,机械通气:VT:6 m L·kg,f:16次/分,滴定的PEEP,I:E比1:2。C组:患者入室后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机械通气同A组。D组:患者入室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滴定PEEP,通气模式同B组。分别于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即刻(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后45 min(T4)和气腹放气后15 min(T5)时点取静脉血3 m L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浓度,抽取动脉血2 m L测定血气指标pH值、PaO_2、Pa CO_2。结果与T0时比较,T2~T5时四组患者TNF-α、IL-6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4时点升高最明显[(37.9±9.3)pg/m L vs(17.7±6.8)pg/m L](P<0.01);与A组比较,B、C、D组在T2~T5时TNF-α、IL-6浓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下降最明显[T4时(27.4±7.7 pg/m L vs(37.9±9.3)pg/m L](P<0.01)。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与T0比较,T2~T5时点4组患者均PH值下降、PCO_2升高(P<0.05),B组T4时点下降最明显[pH值:(7.28±0.06)vs(7.39±0.04),PCO_2:(53.25±3.60)mm Hg vs(38.12±4.80)mm Hg](P<0.01),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在T2~T5时点PH升高,PCO_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ujyq[T4时pH值:(7.31±0.07)vs(7.30±0.08),PCO_2:(45.66±4.55)mm Hg vs(46.71±3.16)mm Hg](P<0.05);B、D组在T2~T5时点pH下降,PCO_2升高(P<0.05),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复合盐酸戊乙奎醚,能降低患者的炎性介质,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保护性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盐酸戊乙奎醚 肺损伤 炎性因子 胆囊切除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新型缝合器械腔内修补人造肠穿孔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俞春波 周长松 +4 位作者 黄亮 赵江 陶淑芳 严卫忠 李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9期1185-1188,119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新型缝合器械修补肠穿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头巴马小型猪进行长约3 cm的肠全层穿孔造模。1头猪用金属夹闭合穿孔,作为对照组;其余3头猪均用新型缝合器械全层缝合穿孔。记录每处修补完成的时间及效果,术后1周内观... 目的探讨内镜下新型缝合器械修补肠穿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头巴马小型猪进行长约3 cm的肠全层穿孔造模。1头猪用金属夹闭合穿孔,作为对照组;其余3头猪均用新型缝合器械全层缝合穿孔。记录每处修补完成的时间及效果,术后1周内观测和记录4头猪的体温、白细胞等一般情况变化,并分类比较。4头猪均于术后第7天处死,先行内镜观察肠壁切口愈合情况,再剖腹探查腹腔感染和穿孔愈合情况,最后切取穿孔段结肠及周围一部分正常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头猪均成功完成了肠穿孔造模术,3头猪内镜下肠穿孔修补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约24 min,对照组1头猪用金属夹闭合穿孔也获成功,用时约30 min。所有动物术后存活,术后1周内实验组猪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猪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解剖后大体标本显示,对照组猪肠创口未完全闭合,腹腔内广泛粘连,病理示全层缺损;3头行穿孔修补术的实验组猪,肠创口完全闭合,病理示基本修复,肠壁创口局部少许粘连。结论内镜下应用新型缝合器械治疗急性结肠穿孔安全、有效,但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持针钳 新型血管钳 急性肠穿孔 经内镜修补术
下载PDF
两种吸氧法对全麻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程涛 王艳辉 +1 位作者 赵江 陈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1期561-562,共2页
目的:研究鼻导管吸氧法与传统吸氧去氮法对全麻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鼻导管通气5分钟后行快速顺序诱导(RSI);B组,鼻导管通气10分钟后行快速顺序诱导(RSI)。C组,常规正压通气。三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鼻导管吸氧法与传统吸氧去氮法对全麻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鼻导管通气5分钟后行快速顺序诱导(RSI);B组,鼻导管通气10分钟后行快速顺序诱导(RSI)。C组,常规正压通气。三组患者的吸氧流量均为5L/min。插管成功后待SPO2降至90%时再迅速连接麻醉机的呼吸回路并进行手控正压通气,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记录三组患者的无通气安全时限,诱导前、停止通气即刻、及SPO2降至90%时的血气分析值。结果:A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间为(344.73±27.44)s,B组为(433.93±24.73)s,C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间为(295.83±18.32)s,P<0.05。结论:鼻导管通气比传统正压通气无通气安全时限长;鼻导管通气10min比5min无通气安全时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顺序诱导 鼻导管吸氧 无通气安全时限 传统吸氧去氮法
下载PDF
非高血压中老年人群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雯 赵剑秋 +6 位作者 李俊娟 刘雪梅 李晓庆 黄玮 邵丹 张丽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06年)血压水平及4年后(20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于2010-201...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06年)血压水平及4年后(20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非高血压人群共计3802人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基线血压和4年间血压变化进一步分为:(1)稳定为正常血压组(n=673);(2)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n=793);(3)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n=408);(4)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n=295);(5)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n=915);(6)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n=718),观察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压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2.4%,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8.1%;正常血压稳定为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及进展为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9.2%、32.5%、54.2%;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及进展为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27.8%、34.4%、46.9%。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与稳定为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值(95%CI)分别为2.451(1.604~3.744)、1.513(1.019~2.247)、1.643(1.212~2.228)和2.268(1.643~3.123)。结论非高血压人群中,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中老年 血压变化 正常高值血压 正常血压 高血压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斑块和低踝臂指数联合作用增加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雯 陈朔华 +4 位作者 赵剑秋 沈铁柱 李晓庆 蒋益民 吴寿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和低踝臂指数(ABI)联合作用对老年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至2011年度完成颈动脉超声和ABI检测的开滦研究老年队列中的人群。按照有无颈动脉斑块及有无ABI降低...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和低踝臂指数(ABI)联合作用对老年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至2011年度完成颈动脉超声和ABI检测的开滦研究老年队列中的人群。按照有无颈动脉斑块及有无ABI降低将入选者分为3组,即无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有颈动脉斑块但ABI>0.9组和有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入选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其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诊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比较3组老年人群随访过程中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颈动脉斑块和低ABI对老年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1642人入选该研究,年龄(67.1±6.4)岁,男性1028人(62.6%),其中无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526人、有颈动脉斑块但ABI>0.9组1067人、有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49人。研究人群平均随访5.41年,无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有颈动脉斑块但ABI>0.9组和有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老年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1/526)、5.5%(59/1067)和12.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有颈动脉斑块但ABI>0.9组和有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老年人群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2%(1/526)、1.6%(17/1067)和10.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10/526)、3.9%(42/1067)和2.0%(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吸烟、饮酒以及服用降压和调脂药物的情况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有颈动脉斑块但ABI>0.9组和有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老年人群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且ABI>0.9组(分别为HR=3.52,95%CI 1.49~8.35,P=0.004;HR=7.16,95%CI 2.11~24.26,P=0.002)。结论颈动脉斑块和低ABI联合作用增加老年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原文传递
新型热剪切钳在猪大肠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初步应用
13
作者 俞春波 黄亮 +6 位作者 赵江 施月芳 桂琴 徐福明 严卫忠 李东 陈晓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带蒂巨大息肉,特别是直径≥30mm者,因息肉头端巨大,呈球形或分叶状,肠腔空间有限,用圈套器难以直接套到蒂部,往往只好套住部分息肉,采取分次分块切除,耗时费力,增加手术风险。有些患者被迫采用剖腹或腹腔镜...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带蒂巨大息肉,特别是直径≥30mm者,因息肉头端巨大,呈球形或分叶状,肠腔空间有限,用圈套器难以直接套到蒂部,往往只好套住部分息肉,采取分次分块切除,耗时费力,增加手术风险。有些患者被迫采用剖腹或腹腔镜手术加以切除。针对上述困难,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器械(热剪切钳),设计的初衷是切除这种带蒂巨大息肉,在进行离体猪大肠黏膜切除实验过程中,发现该钳还可进行黏膜切开、黏膜下组织剥离,我们希望通过动物实验加以验证及改进,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 剥离术 猪大肠 剪切 巨大息肉 应用 腹腔镜手术 临床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