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尼平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倩 冯琴 +1 位作者 胡义扬 李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85-288,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一个健康问题,影响到全球总人口的25%~30%[1]。它包括非炎症性单纯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是与胰岛素抵抗(IR)以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一个健康问题,影响到全球总人口的25%~30%[1]。它包括非炎症性单纯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是与胰岛素抵抗(IR)以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生物学效应 京尼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治疗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健康问题
下载PDF
内镜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崔永康 李爽 +1 位作者 侯立新 李书 《胃肠病学》 202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背景: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结肠镜检查中常见的肿瘤性病变之一,癌变率较高。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 背景: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结肠镜检查中常见的肿瘤性病变之一,癌变率较高。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88例结直肠LS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EMR(病灶直径大于2 cm者采用分片EMR)和ESD治疗,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和1年随访期内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EMR组操作时间优于ESD组[(23.73±6.19)min对(65.13±13.76)min],ESD组整块切除率(97.7%对59.1%)和复发率(11.4%对31.8%)优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穿孔、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EMR组复发患者多为病灶直径大于2 cm者。结论:对于结直肠LST的内镜治疗,应根据具体临床情况选择治疗方式。EMR操作时间较短,但直径大于2 cm的病灶更适合采用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血修饰白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2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崔永康 李爽 李书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6期421-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用于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能。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用于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能。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35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5)、重度组(n=45)。检测并比较3组间MIF、IMA、IL-4/IL-2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P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MIF、IMA、IL-4/IL-2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F、IMA、IL-4/IL-2诊断AP及预测SAP的效能。结果重度组、中度组患者MIF、IMA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患者IL-4/IL-2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与IMA呈正相关(r=0.596,P<0.05);MIF与IL-4/IL-2呈负相关(r=-0.668,P<0.05);IMA与IL-4/IL-2呈负相关(r=-0.5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F、IMA、IL-4/IL-2为AP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MIF、IMA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00,r=0.665,P<0.05);IL-4/IL-2与AP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37,P<0.05)。MIF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截断值为MIF>0.60 ng/ml;IMA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截断值为IMA>73.74 U/ml;IL-4/IL-2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截断值为IL-4/IL-2≤3.37;3者联合检测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MIF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8,截断值为MIF>0.91 ng/ml。结论MIF、IMA、IL-4/IL-2存在相关性,且均为AP的影响因素,与AP及其严重程度有关,有望成为诊断AP及预测SAP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缺血修饰白蛋白 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2 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治疗进展期胃窦癌胃出口梗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永康 李爽 《胃肠病学》 2013年第11期680-682,共3页
背景:胃出口梗阻(GOO)是进展期胃癌的常见并发症,此类患者手术切除机会较低,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目的:评价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对进展期胃窦癌合并GOO的姑息治疗作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2例表现... 背景:胃出口梗阻(GOO)是进展期胃癌的常见并发症,此类患者手术切除机会较低,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目的:评价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对进展期胃窦癌合并GOO的姑息治疗作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2例表现为不能进食或进食后呕吐,经上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G00并接受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治疗的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前后以GOO记分系统(GOOS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梗阻情况和心理状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且膨胀良好,术后1周和4周GOOS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SAS、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支架移位,2例发生支架阻塞,未见穿孔和明显出血病例。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进展期胃窦癌合并G00,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出口梗阻 支架 内镜检查 姑息疗法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永康 李爽 侯立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5期187-189,193,共4页
胃癌是威胁生命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分期关系密切,进展期胃癌预后很差,早期胃癌(EGC)预后较好,EGC的5年生存率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降低胃癌的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提高EGC的诊断率。各种内镜技术的出现使EGC的检出率不断提高... 胃癌是威胁生命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分期关系密切,进展期胃癌预后很差,早期胃癌(EGC)预后较好,EGC的5年生存率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降低胃癌的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提高EGC的诊断率。各种内镜技术的出现使EGC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将对EGC内镜诊断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相关十二指肠腺癌1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华 凌玉 +1 位作者 孙帅 李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7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胆道囊肿术后十二指肠癌变的临床诊断。方法我院消化科收治1例发热伴反复黑便、重度贫血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腺癌(胰头、右肾、右肾静脉转移),考虑与既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相关,拟行保守治疗。结果明确诊断后,予输血、... 目的分析先天性胆道囊肿术后十二指肠癌变的临床诊断。方法我院消化科收治1例发热伴反复黑便、重度贫血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腺癌(胰头、右肾、右肾静脉转移),考虑与既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相关,拟行保守治疗。结果明确诊断后,予输血、抑酸等治疗,外科会诊明确因腹腔多个脏器转移无法手术,故予CAPOX方案化疗。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十二指肠癌变临床上比较少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广泛腹腔转移预后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十二指肠腺癌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知和防治
7
作者 崔永康 《科学生活》 2023年第8期76-77,共2页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发现白光胃镜报告或者病理诊断提示“萎缩性胃炎”,或者病理结果提示“肠化”,经消化科医师诊治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逐渐成为上消...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发现白光胃镜报告或者病理诊断提示“萎缩性胃炎”,或者病理结果提示“肠化”,经消化科医师诊治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逐渐成为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不少患者通过互联网、百度、自媒体视频等途径了解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谈癌色变”的同时也了解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医师诊治 上消化道 异型增生 肠化 病理结果 胃镜检查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作用与效应特点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邢枫 李爽 +7 位作者 张建军 孙长宇 黄建荣 高泽立 朱亭亭 赵强 张华 刘成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2-988,共7页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的疗效作用及急性肾损伤(AKI)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的疗效作用及急性肾损伤(AKI)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11例肝硬化伴RA住院患者资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其中RA未合并AKI(RA-NAKI)与RA合并AKI(RA-AKI)患者各13例,治疗包括利尿、补充白蛋白及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等;特利加压素联合治疗组(特利组)85例,其中RA-NAKI患者27例,RA-AKI患者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1 mg静脉滴注或微泵静脉推注(每12 h 1次~每6 h 1次)5 d以上。治疗2周,随访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随访4周的超声检测仰卧位肝前腹水及最深腹水的深度、体质量、24 h尿量、腹围、平均动脉压(MAP)、肝肾功能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基线4组样本比较,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序列疗效差异。组内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组间不同时点序列疗效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非正态分布资料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特利组和对照组的RA-NAKI与RA-AKI亚组共4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的年龄高于特利组,RA-AKI组的血清肌酐(SCr)高于RA-NAKI组,其余基线资料与合并用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特利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体质量、腹围及最深腹水降低、血清白蛋白均有升高(P<0.05);特利组24 h尿量、MAP明显增加,肝前腹水、SCr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降低。治疗前后差值的2组间比较,特利组治疗及随访期体质量、腹围、肝前腹水及最深腹水降低,MAP增加,均较同时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特利组治疗期间24 h尿量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特利组治疗2周、随访4周SCr及CTP降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特利组内RA-AKI与RA-NAKI两个亚组间,前者基线SCr值高于后者,治疗后体质量、腹围、肝前腹水、最深腹水及CTP评分均有降低;RA-AKI组可见24 h尿量、MAP明显增加,SCr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2亚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RA-AKI组治疗1、2周及随访4周体质量减轻均较RA-NAKI组明显,分别为(-2.3±0.2)kg比(-1.5±0.2)kg、(-4.1±0.2)kg比(-2.6±0.2)kg、(-4.2±0.3)kg比(-2.4±0.3)kg;治疗2周及随访4周尿量增加较RA-NAKI组明显,分别为(468±42)ml比(110±131)ml、(272±34)ml比(11±112)ml;随访4周SCr降低较RA-N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18.3±4.7)μmol/l比(0.9±2.4)μmol/l。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可明显增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MAP与24 h尿量、改善肾功能与促进腹水消退,对合并AKI患者的作用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急性肾损伤 特利加压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