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ASL联合ABCD2评分与DSC-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TI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斌 姚振威 +3 位作者 杨芮 何光武 王博 陈永烨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ABCD2评分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89例,均在发病后24h内行3D-ASL、DSC-PWI及MRI...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ABCD2评分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89例,均在发病后24h内行3D-ASL、DSC-PWI及MRI检查。将3D-ASL和DSC-PWI检查结果分别联合ABCD2评分对患者进行脑梗死风险评估,7 d内复查MR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估并比较2种联合评估系统对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3D-ASL和DSC-PWI阳性组的TIA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5,P<0.001;χ^(2)=18.443,P<0.001);3D-ASL联合ABCD2评分或DSC-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492,P<O.OO1;χ^(2)=26.094,P<0.001);预测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时,3D-ASL联合ABCD2评分及DSC-PWI联合ABCD2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是0.828,0.8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7,P=0.243)。结论:3D-ASL联合ABCD2评分及DSC-PWI联合ABCD2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ADC值与r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晓婷 孙莉 +1 位作者 孙昂 何光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平滑肌瘤,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普通组(37...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平滑肌瘤,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普通组(37例)、富细胞组(8例)、变性组(15例,包括间质水肿、囊变3例,玻璃样变3例,出血坏死9例)。分别对病灶及闭孔内肌进行ADC值测定(b=800 s/mm^(2)),并计算出相应r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富细胞组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与rADC值均低于变性组子宫平滑肌瘤(P 0.05),而与普通组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与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组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与rADC值均低于变性组子宫平滑肌瘤(P 0.05)。ADC值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0.615、0.859、0.917)均较rADC值(0.527、0.785、0.838)高。结论:ADC值与rADC值能够为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进一步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rADC值的诊断效能并未优于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子宫平滑肌瘤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光武 孙昂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1-3,13,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胸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有一定特征的炎性改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胸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有一定特征的炎性改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毒核酸检测,其中,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将有助于此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胸部CT影像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丁安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0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螺旋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指标、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与碘覆盖值。结果:病理诊断阳性58例,阴性14例,双源螺旋CT诊断阳性57例(真阳性56例,假阳性1例),阴性15例(真阴性13例、假阴性2例);诊断的灵敏度为96.55%(56/58)、特异度为92.86%(13/14)、准确性为95.83%(69/72);72例患者中,检出胸膜凹陷征44例(59.46%)、血管集束征45例(62.50%)、空泡征47例(65.28%)、棘突征51例(70.83%)、细支气管气相32例(44.44%)、短毛刺征37例(51.39%)、分叶征52例(72.22%);CT值增加幅度为19~84 HU,平均增加幅度为(36.24±12.75)HU;CT值增加幅度>20HU的患者有64例(88.89%),>30 HU的有51例(70.83%),15例在静脉期出现边缘点或结节中间高密度条状影;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在(12.81±6.24)%、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在(28.65±9.24)%、动脉期病灶碘覆盖值(CTAP)在(29.57±7.38)HU、静脉期病灶碘覆盖值(CTVP)在(28.02±6.95)HU、动脉强化分数(AEF)在(106.78±36.72)。结论:双源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高,能清晰显示各影像学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双源螺旋CT技术 诊断鉴别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