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宝山区2015—2018年腹泻病人沙门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隽卿 张旭 +3 位作者 牛娜 陈洪友 许学斌 张月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揭示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子分型分布特征。方法对2015-2018年分离的11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通过构建聚类树揭示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 目的揭示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子分型分布特征。方法对2015-2018年分离的11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通过构建聚类树揭示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结果 118株沙门菌分为25种血清型,前三位为肠炎沙门菌(45株,38.1%)、鼠伤寒沙门菌(26株,22.0%)、伦敦沙门菌(11株,9.3%)。其余22种血清型分别只包含1~3株菌。118株沙门菌通过PFGE分为71个PFGE带型,每个带型分别包含1~19株菌。45株肠炎沙门菌分为8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75.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一个簇;26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21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48.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两个簇;11株伦敦沙门菌分为8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80.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一个簇。结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是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但近年伦敦沙门菌有增多的趋势。肠炎沙门菌在本地区传播流行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相对比较保守,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型多态性大,而且存在两个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腹泻 血清型 分子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褚文达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16期2197-2199,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腹泻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该区监测点医院上送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分型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腹泻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该区监测点医院上送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分型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结果上送的817份粪便样本检出DEC 70份,检出率8.57%;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检出构成比最高。7—9月检出率最高,各型DEC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对萘啶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超过了50%,对奥格门丁、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均超过了20%,对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最为敏感,未出现耐药情况。结论 DEC为宝山区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中ETEC占比最高。夏秋季为主要流行季节,各型DEC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不明显,对部分常用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患者 致泻性大肠杆菌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ELISA法和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褚文达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对疑似麻疹病例的麻疹病毒的检测,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2014年4月至201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对疑似麻疹病例的麻疹病毒的检测,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的250例疑似麻疹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麻疹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抗体和RT-PCR法检测咽拭子中麻疹病毒的核酸。结果 250例疑似麻疹病例,排除风疹病毒阳性的34例病例,其中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Ig M抗体呈阳性的有80例,阳性率为37.04%;MV RT-PCR呈阳性的有128例,阳性率为59.26%。RT-PCR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Ig M检测(χ2=41.14,P<0.001)。结论 RT-PCR法可快速诊断麻疹病毒的病原学,且对出疹初期麻疹Ig M呈阴性的病例可进一步确诊,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血清 核酸
下载PDF
2014-2019年上海某区新确诊艾滋病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雨沁 褚文达 +4 位作者 唐小德 张月娟 倪争鸣 崔世勇 匡婷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了解2014-2019年上海市某地区新确诊艾滋病人群免疫水平的变化及人群的分布情况,为更好开展该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4月对上海市某区近5年新确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分析,分析当年... 目的了解2014-2019年上海市某地区新确诊艾滋病人群免疫水平的变化及人群的分布情况,为更好开展该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4月对上海市某区近5年新确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分析,分析当年确诊对象免疫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传播途径的差异情况。结果共收集新确诊艾滋病毒感染者590例,其中男性53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34.4±10.3)岁。近5年新确诊艾滋病毒感染者的CD4^+T计数水平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艾滋病毒感染者的CD4^+T计数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现有上升的现象。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者之间CD4^+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该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大力度做好艾滋病的早发现工作,同时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免疫水平 监测 CD4^+T
原文传递
在1例患者血液中检出典型伤寒沙门菌的报告
5
作者 沈隽卿 曹钟艺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10期1110-1111,共2页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此类病人伴有弛张性高热,其传染性较强,在所有肠道病原感染中,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感染是最严重的。近年来,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在发达城市越来越少,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传染病 检测
原文传递
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机会性致病原虫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褚文达 唐海丰 +5 位作者 张雨沁 杨兴堂 崔世勇 张月娟 张正琪 唐小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机会性致病原虫的情况并分析其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033份完成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AIDS患者血清进行弓形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IgG抗体检测,结合患者人口学特征和CD4+T淋巴细胞...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机会性致病原虫的情况并分析其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033份完成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AIDS患者血清进行弓形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IgG抗体检测,结合患者人口学特征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13人(20.5%)感染机会性致病原虫,其中感染弓形虫45人(4.4%),感染隐孢子虫101人(9.8%),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77人(7.5%),有10人同时感染两种原虫,未发现同时感染三种原虫的患者。男女患者感染三种原虫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感染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患者感染弓形虫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达到了37.50%。因注射吸毒而感染HIV的患者感染弓形虫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而感染HIV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免疫缺陷组感染弓形虫的比例明显高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无免疫缺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和注射吸毒会增加HIV/AIDS患者感染弓形虫的风险,但是对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弓形虫 隐孢子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CD4
原文传递
我国输入性疟疾及其监测概述 被引量:27
7
作者 褚文达 张月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近年来我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逐年降低,2017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成为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给我国的疟疾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分析,结合3种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各自的特点,来探讨如何建立输... 近年来我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逐年降低,2017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成为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给我国的疟疾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分析,结合3种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各自的特点,来探讨如何建立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输入性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