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前叶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一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守国 王春生 +1 位作者 丁文军 赵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心室流出道梗阻 二尖瓣前叶 二尖瓣置换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术中 术后病理诊断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 活动后气促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心脏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凯 沈金强 +5 位作者 魏来 夏利民 丁文军 孙勇新 赖颢 王春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介绍我院采用微创技术在心脏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为50例患者行微创心脏肿瘤切除手术,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47(32~65)岁。肿瘤位于左心房44例,右心房6例。结果术后... 目的介绍我院采用微创技术在心脏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为50例患者行微创心脏肿瘤切除手术,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47(32~65)岁。肿瘤位于左心房44例,右心房6例。结果术后无院内死亡,无延长胸部切口、再次开胸止血、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平均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8±45)min、(56±23)min、(26±16)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5±3)h,平均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6)h和(5±3)d,术后随访1~44个月,随访率100.0%,1例右心房未分化肉瘤患者术后2个月发现右心房肿瘤复发,其余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恢复情况好。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由房间沟或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可同时充分暴露左、右心房内肿瘤,并可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手术,手术安全有效,效果良好,美容效果佳,可选择性应用于心脏良性肿瘤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心脏肿瘤 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技术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沈金强 魏来 +9 位作者 王春生 夏利民 杨成 徐德民 赖颢 杨守国 孙晓宁 罗红 郭克芳 胡克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3-1164,共2页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亦逐渐增多。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再次心脏手术容易损伤重要结构、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患者输血。
关键词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 临床应用 微创技术 再次心脏手术 经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时间 患者
原文传递
alpha-1抗胰蛋白酶在升主动脉夹层及瘤样扩张血管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陆树洋 王春生 +3 位作者 宋凯 杨守国 潘荪 洪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4-566,682,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alpha-1抗胰蛋白酶表达的差异,探讨alpha.1抗胰蛋白酶对于维持升主动脉血管结构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T...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alpha-1抗胰蛋白酶表达的差异,探讨alpha.1抗胰蛋白酶对于维持升主动脉血管结构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TAAD14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7例,心脏移植供体心脏升主动脉7例。采用组织学、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对标本组织中的alpha-1抗胰蛋白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基因水平上,alpha-1抗胰蛋白酶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中表达最高,正常血管组织中表达次之,TAAD患者升主动脉中表达最低(2.192±0.133、1.213±0.156、0.672±0.101,P〈0.05)。在蛋白水平上,alpha-1抗胰蛋白酶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中表达明显升高,TAAD患者升主动脉中表达次之,正常血管组织中最低(0.285±0.010、0.153±0.011、0.102±0.010,P〈0.05)。结论alpha-1抗胰蛋白酶在正常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均有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ha-1抗胰蛋白酶对于维持升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胰蛋白酶 动脉瘤 升主动脉
原文传递
心脏直视术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二例
5
作者 宋凯 洪涛 +2 位作者 沈金强 夏利民 王春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病例1男性,27岁,2012年2月1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根部脓肿”于我科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术中探查见主动脉瓣溃烂,穿孔,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彻底清除脓肿组织,置换25... 病例1男性,27岁,2012年2月1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根部脓肿”于我科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术中探查见主动脉瓣溃烂,穿孔,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彻底清除脓肿组织,置换25号带瓣人工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心脏直视术后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瓣反流 BENTALL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脓肿形成 术中探查
原文传递
改良组织块法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6
作者 陆树洋 孙晓宁 +3 位作者 洪涛 宋凯 杨守国 王春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有效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成人主动脉的平滑肌层,剪成1mm^3的碎片,0.1%I型胶原酶预处理1h,组织块贴壁法,以含胎牛血清20%的DMEM低糖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 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有效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成人主动脉的平滑肌层,剪成1mm^3的碎片,0.1%I型胶原酶预处理1h,组织块贴壁法,以含胎牛血清20%的DMEM低糖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荧光法检测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培养至4-5d组织块边缘即有少量细胞爬出,呈长梭形,胞质丰富;培养至1-2周组织块边缘细胞融合,呈典型的“峰谷”样表现。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胞质内α-SMA的表达丰富,荧光强度在++--+++。结论胶原酶预处理组织的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培养
原文传递
心脏手术前氨基末端前B型利钠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作用
7
作者 刘华 王春生 +3 位作者 刘岚 庄亚敏 杨晓梅 张颖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了解心脏手术前患者氨基末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术前NT-proBNP对预后的评估作用,为其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复... 目的了解心脏手术前患者氨基末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术前NT-proBNP对预后的评估作用,为其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心脏手术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其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62.13岁。病理诊断:心脏瓣膜病35例、冠心病74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和胸主动脉瘤8例。患者于术前和术后24 h抽血检查NT-proBNP、肌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随访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作为终点事件:(1)ICU停留时间〉4 d;(2)呼吸机辅助时间〉48 h;(3)30 d内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NT-proBNP对终点事件的预测作用,并以截断值为界分为NT-proBNP升高组和非升高组,对影响术前NT-proBNP的水平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NT-proBNP为37.5-30867.0 pg/ml(1 929.12±3 749.44 pg/ml),术后24h NT-proBNP为177.7-35000.0 pg/ml(2950.32±4 006.14 pg/ml),较术前明显增高(t=-2.599,P=0.012)。ROC曲线分析认为术前NT-proBNP〉867 pg/ml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作用,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62.7%。术前NT-proBNP升高组患者气管内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NT-proBNP非升高组(26.44±32.75 h vs.14.49±9.23 h,t=2.507,P=0.015;23.70±24.02 d vs.16.21±8.11 d,t=2.117,P=0.039)。影响术前NT-proBNP水平的因素包括术前心房颤动、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EF)、肺动脉压力、术前肌酐、cTnT和病理诊断;独立因素为EF(P=0.007)和心房颤动(P=0.018)。术前NT-proBNP与气管内插管时间(P=0.015)、住院时间(P=0.039)有关。结论术前NT-proBNP水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与NT-proBNP增高有关的独立因素包括EF和术前心房颤动;术前NT-proBNP对手术不良结果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前B型利钠肽 心脏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