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混凝技术对南淝河季节性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丹 龚梦丹 +2 位作者 陈义飞 丁士明 孙琴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8-114,122,共8页
针对南淝河河口水体夏秋季节藻类的质量浓度高,冬季NH_4^+-N质量浓度异常高的特点,研究强化混凝技术对藻类和NH_4^+-N的去除效果,并应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混凝剂单独使用时,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ium chloride... 针对南淝河河口水体夏秋季节藻类的质量浓度高,冬季NH_4^+-N质量浓度异常高的特点,研究强化混凝技术对藻类和NH_4^+-N的去除效果,并应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混凝剂单独使用时,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ium chloride,PAC)的除藻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6%。选用除藻效果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ationic polyacrylamide,CPAM)作为助凝剂,藻类的去除率显著增加,均达99%,但对NH_4^+-N的去除效果不佳;聚合氯化铝铁(poly aluminium ferrous chloride,PAFC)与CPAM的组合对NH_4^+-N的去除率最高,为7.54%。通过投加黏土矿物,增加NH_4^+-N的去除率。NaCl与MgCl_2联合改性的凹凸棒与CPAM联用时,对NH_4^+-N的去除率最高达85.65%。选用"PAFC+CPAM"作为南淝河旁路强化混凝系统的投药配方,现场应用时,夏秋季对藻类的去除率平均为88.64%;冬季对NH_4^+-N的去除率平均为2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藻类 NH4+-N 凹凸棒 去除率
下载PDF
城市生态道路设计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巍 王坚 《江西建材》 2014年第15期163-164,共2页
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不但要消耗大量的土地和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就城市生态道路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道路 设计
下载PDF
以六安市为例谈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运亭 傅常伦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3期28-29,共2页
针对中小城市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在分析六安市交通现状的基础上,对六安市的交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这些措施能有效的改善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也为其他中小城市的交通改善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 交通现状 交通问题 改善建议
下载PDF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南淝河污染水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义飞 孙琴 +3 位作者 丁士明 姚羽 陈开宁 孙庆业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技术 混凝剂 助凝剂 污染水
下载PDF
基于GIS与RS的皖江城市带LUCC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谷家川 邓洁 +3 位作者 林玉标 查良松 孙磊 陈晓莉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4-72,共9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陆地植被碳循环的重要因子之一.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遥感和气象等数据,并采用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植被枯损模型估算了皖江城市带植被的固碳密度,分析了2001-2010年皖江城市带LUC...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陆地植被碳循环的重要因子之一.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遥感和气象等数据,并采用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植被枯损模型估算了皖江城市带植被的固碳密度,分析了2001-2010年皖江城市带LUCC所引起的植被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使得植被生态系统碳库储量减少了3.55×105t.具体表现在:林地碳储量增加了1.42×105t,耕地碳储量减少了4.87×105t,草地碳储量减少了104t.皖江城市带各种植被类型中,有林地的固碳潜力最大,为437 g/m2;其次是耕地,为326 g/m2;草地最小,为218 g/m2.LUCC导致的耕地和草地减少,是皖江城市带植被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植被碳储量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分析
6
作者 丁运亭 马晓 傅常伦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年第5期81-84,共4页
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匝道通行能力,从而在总体上制约着高架的交通运行状况。在铁路客运站落客区及部分高架匝道交通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架匝道落客区交通流特性以及落客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客... 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匝道通行能力,从而在总体上制约着高架的交通运行状况。在铁路客运站落客区及部分高架匝道交通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架匝道落客区交通流特性以及落客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标定车辆排队概率、车辆平均停靠时间、停留时间、乘客服务时间等相应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匝道 落客区 交通瓶颈 通行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