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黄毅 李梦帆 黄荣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14-817,共4页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病人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泡沫硬化剂+EVLT治疗,对照...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病人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泡沫硬化剂+EVLT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目、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 8±13. 3)分钟,(9. 6±2. 5) ml,(3. 6±1. 2)个,(4. 2±1. 2)天,(6. 4±1. 4)分,(6820. 4±610. 4)元和5. 0%,对照组分别为(44. 5±14. 5分钟,(15. 3±4. 2) ml,(7. 9±2. 0)个,(6. 4±2. 1)天,(8. 2±1. 6)分,(7381. 2±731. 6)元和20.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为(3. 0±0. 2) g/L,(24. 2±3. 1) ng/L,(35. 9±4. 2) ng/L,(157. 2±23. 3)pg/ml和(125. 3±15. 2) pg/ml,对照组分别为(3. 4±0. 3) g/L,(20. 5±3. 0) ng/L,(42. 4±3. 6)ng/L,(131. 5±17. 0) pg/ml,(142. 8±17. 0)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人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大隐静脉直径> 1 cm、左髂静脉受压、术后弹力袜穿着时间<3个月、曲张静脉团直径>2 cm、静脉团处理>2次及处理闭合小隐静脉。结论泡沫硬化剂联合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可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并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 泡沫硬化剂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支架植入在AngioJet吸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毅 黄荣 +4 位作者 李红昌 李梦帆 曾光 金永志 陈志彬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目的:评价AngioJet吸栓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探讨支架植入在AngioJet吸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采用AngioJet吸栓治疗且植入支架的患者(研究组)及传... 目的:评价AngioJet吸栓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探讨支架植入在AngioJet吸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采用AngioJet吸栓治疗且植入支架的患者(研究组)及传统AngioJet吸栓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血栓清除率以及患侧与健侧腿围之差(周径差)变化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DVT患者均手术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栓清除率达到Ⅲ级的比例分别为66.7%和56.7%;两组患者手术后1 d和7 d的膝上腿围、膝下腿围的周径差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的周径差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中研究组的支架通畅率为93.3%。两组手术后出血、血红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是治疗DVT安全有效的手段,支架的植入在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DVT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AngioJet吸栓疗法 支架植入 血栓清除率
下载PDF
动脉置管溶栓结合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光 黄毅 +1 位作者 黄荣 李梦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68-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CDT)结合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CDT治疗,观察组患者行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结合CD...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CDT)结合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CDT治疗,观察组患者行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结合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踝肱指数(ABI)、截肢率、尿激酶使用量以及导管留置时间、SF-36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优良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3,P<0.05)。两组患者SBP、PaO2、SpO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BP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BI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ABI显著高于对照组,截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激酶使用量及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与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结合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可升高ABI指数,降低截肢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液供给 血栓形成 动脉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调控动脉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光 金永志 +2 位作者 黄毅 李梦帆 黄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50-2553,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动脉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体外检测UDCA对白细胞介素-8(IL-8)诱导的血管生成的影响。选择BALB/cA雄性小鼠6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皮下接种...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动脉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体外检测UDCA对白细胞介素-8(IL-8)诱导的血管生成的影响。选择BALB/cA雄性小鼠6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皮下接种基质胶、内皮细胞;模型组皮下接种基质胶、内皮细胞及IL-8混合液;实验组皮下接种基质胶、内皮细胞、IL-8及UDCA的混合液。以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基质胶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基质胶团块,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8、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和UDCA组细胞血管季节数量分别为(469.52±56.34),(400.16±52.16),(426.39±42.16)个,血管长度分别为(3856.24±264.28),(2156.56±158.62),(2987.64±185.24)μm,血管面积分别为(3956.21±241.37),(2563.15±246.31),(2985.34±256.14)μm^(2),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62.34±30.45),(116.35±26.51),(132.61±25.34)g·L^(-1),模型组与对照组和UDC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基质胶团块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小鼠基质胶团块血管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HIF-1α/IL-8/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HIF-1α/IL-8/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UDCA可抑制体内、体外动脉血管内膜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α/IL-8/VEGF相关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UDCA)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通路 动脉血管内膜增生
原文传递
经皮导管机械吸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效果研究
5
作者 黄荣 黄毅 +1 位作者 曾光 李梦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44-845,8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机械吸栓(PMT)治疗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病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机械吸栓(PMT)治疗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病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经皮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组与PMT组,每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TS发病率、DVT复发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CDT组的PTS发病率、DVT复发率均高于PM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患者住院费用、药物费用、家庭间接经济负担均低于CD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DT组比较,PMT组深静脉血栓患者的PTS发病率及DVT复发率更低,成本-效益比值更高。PMT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及医疗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导管机械吸栓 经皮接触性导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