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郑亦慧 邓海巨 +3 位作者 陈俊 刘艳 张宇艳 徐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其家庭基本情况、诊疗经过及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其家庭基本情况、诊疗经过及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关医疗费用等信息。共发出问卷105份,收回问卷97份,均为有效问卷。同时,结合病史和报表资料等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关费用等信息。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2008年家庭年度不同类别收支情况和治疗相关费用及占家庭收入的比率,比较不同患者医疗费用及占年家庭收入比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人均结核病经济负担为5177元,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16.29%,其中医疗费用为2452元,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8.23%。男、女性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174、184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9.92%、5.94%,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费用=-1.722,P=0.085;Z比率=-1.664,P=0.09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和(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634、3109、1997和174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4,P=0.251);但四者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10.50%、9.92%、9.61%和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P=0.026)。有医保、无医保及不清楚自身医保情况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765、1943和61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8,P=0.016);但三者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22%、7.61%和1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7,P=0.151)。涂阳患者和涂阴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046、3078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7.69%、8.50%,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费用=-0.685,P=0.493;Z比率=-0.094,P=0.925)。有住院史和单纯门诊治疗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1 001、1988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54.99%、7.2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费用=-5.233,P<0.001;Z比率=-4.392,P<0.001)。结论普陀区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特别是有住院治疗史、无医疗保险覆盖、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其疾病负担高于其他患者,故应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方式,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经济学 患病代价 上海市
下载PDF
2000—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情况及寿命损失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俊 应颖 +3 位作者 沈渊 朱晔 夏妍 杨丽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4-469,共6页
目的了解主要慢性病对普陀区户籍居民寿命的影响,为采取更具针对性防控措施、尽早实现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登记与报告系统收集2000—2019年死因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并归... 目的了解主要慢性病对普陀区户籍居民寿命的影响,为采取更具针对性防控措施、尽早实现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登记与报告系统收集2000—2019年死因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并归类。采用Access 2010及Excel 2010建立死亡数据库,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并拟合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4类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结果2000—2019年,普陀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4.09%下降至9.11%(AAPC=-2.16%,t=-3.83,P<0.01),其中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从6.94%、9.98%、1.40%下降至4.57%、6.85%、0.45%(AAPC分别为-1.88%、-1.54%,APC=-4.71%,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29%上升至1.01%(AAPC=6.62%,t=4.2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分别从4.43%、5.39%、0.49%、0.49%下降至1.09%、4.27%、0.11%、0.30%(APC分别为-5.24%、-1.61%、-6.83%和-3.65%,P<0.01)。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YLL率分别从52.82‰、64.46‰、2.34‰上升至66.35‰(AAPC=1.38%,P<0.01)、71.89‰(APC=0.83%,P<0.01)、10.51‰(AAPC=8.38%,P<0.01),其中糖尿病的上升速度最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YLL率从15.08‰下降至9.76‰(APC=-2.3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YLL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YLL率从7.60‰下降至3.77‰(APC=-3.47%,P<0.01)。男、女性4类疾病的AYLL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APC分别为-1.32%、-0.9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AAPC分别为-1.41%、-0.92%,P<0.01;女性4类疾病APC分别为-2.44%、-1.20%、-2.01%、-1.94%,P<0.01),女性下降速度均高于男性。结论普陀区20年慢性病防控工作对减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应通过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完善肿瘤筛查方案、开展差异化健康教育等,形成更为有效的疾病综合管理模式,确保早死概率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早死概率 早死所致寿命损失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