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8例老年腹股沟疝三种术式修补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千益 庄文侠 +1 位作者 毕玉瑛 周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对老年腹股沟疝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探讨Shouldice术、Lichtenstein术、Millikan术后个体化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已手术的27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Shouldice... 目的对老年腹股沟疝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探讨Shouldice术、Lichtenstein术、Millikan术后个体化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已手术的27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Shouldice组(n=82)、Lichtenstein组(n=95)、Millikan组(n=101)。对术前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及慢性疼痛、局部肿胀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异物感、感染、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3±15.6)月。(1)3组术前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根据疝分型选择术式,Lichtenstein组和Millikan组分值高,疝分型程度重;(2)Lichtenstein组和Millikan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急性疼痛程度轻、下床活动早、局部肿胀恢复快、复发率低,但可能存在局部感染、异物感及慢性疼痛,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chtenstein术和Millikan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优势明显,效果好、恢复快、禁忌证少、易于操作、复发率极低;可能存在感染、异物感及慢性疼痛。采用更新型材料及术中疝分型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老年人 不同术式 疗效
下载PDF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体会(附176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沈焱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6期452-454,共3页
关键词 老年 急性 胆管炎
下载PDF
改良PPH术治疗老年重度痔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千益 何晓华 +1 位作者 胡建伟 毕玉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应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老年重度痔,观察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PPH术治疗以肿块脱出及便血为主要症状的46例老年Ⅲ、Ⅳ期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改良PP... 目的应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老年重度痔,观察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PPH术治疗以肿块脱出及便血为主要症状的46例老年Ⅲ、Ⅳ期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改良PPH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且对控制出血、防止脱垂以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显著,患者满意度达97.3%。结论改良PPH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痔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老年人 疗效
下载PDF
经腹手术根治性切除贲门癌78例
4
作者 李波 高标 +3 位作者 朱百鹏 梁振 王海彦 许文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4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研究经腹入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获益和指征。方法对1992到2002年间的78例经腹手术径路的胃底贲门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癌切除后行手工或吻合器吻合。所有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吻合口漏、瘘的发生,无围手术期的死亡。结论经... 目的研究经腹入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获益和指征。方法对1992到2002年间的78例经腹手术径路的胃底贲门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癌切除后行手工或吻合器吻合。所有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吻合口漏、瘘的发生,无围手术期的死亡。结论经腹径路行胃底贲门癌的切除对高危病人来说是一个理想、安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手术 胃底贲门癌 治疗 根治性切除 出院 高危病人 切除后 吻合口漏 指征 治愈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千益 欧敬民 +3 位作者 庄鹏远 穆嘉盛 忻卫平 刘颖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67...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67.9%和84.4%,中位复发时间为3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占29.1%,腹膜复发占52.6%,血源性复发占18.3%。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54.5%和36.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及是否接受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D2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结合辅助性放化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肿瘤 根治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EphA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千益 欧敬民 +3 位作者 刘颖斌 穆嘉盛 庄鹏远 何晓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EphA7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EphA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9%(68/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3%(7/30)... 目的探讨EphA7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EphA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9%(68/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3%(7/30)](P<0.05)。EphA7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EphA7蛋白表达阳性组血清CA19-9水平为(315 500±45 700)U/L,阴性组为(94 300±27 200)U/L,EphA7蛋白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EphA7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8.3和2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phA7蛋白水平、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EphA7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血清CA19-9水平呈正相关性。EphA7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phA7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千益 欧敬民 +1 位作者 忻卫平 毕玉瑛 《现代医学》 2011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有慢性溃疡创面的老年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组(采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bFGF组(采用rb-bFGF治...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有慢性溃疡创面的老年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组(采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bFGF组(采用rb-bFGF治疗)和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治疗第1、7、14、21天创面渗液量、色泽及愈合率,在第1、7天时行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第1、14天时行生活质量(QOL)评分,第14天患者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组间创面渗液量、色泽、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改变最为显著,其后依次是bFGF组和常规组;(2)3组间创面疼痛VA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疼痛减轻较bFGF组和常规组显著;(3)第14天,3组间患者QOL评分以及对治疗的自身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bFGF组,而常规组则较差。结论: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对减少创面渗液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再上皮化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同时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者联合可作为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藻酸盐 慢性溃疡 老年人 疗效
原文传递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46
8
作者 陈千益 欧敬民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8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对78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对78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6例中共有34例(4.3%)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感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6d。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切口保护、引流出口、病理类型为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阑尾病理改变重、术中未注意切口保护及引流出口不当是引起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手术、加强保护切口,另戳孔引流是降低切口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