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例切口疝早期妊娠彩超诊断报道
1
作者 孙国芹 朱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6期116-118,12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经阴道彩超分型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CSP疑似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了解子宫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孕... 目的通过对比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经阴道彩超分型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CSP疑似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了解子宫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孕囊的着床位置、形态、与切口的关系、孕囊前方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厚度、瘢痕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并进行分型。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I型CPS占61.9%(13/21),Ⅱ型CPS7例占33.3%(7/21),Ⅲ型CPS占4.76%(1/21)。结论经阴道彩超能够依据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孕囊的位置,孕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孕囊或包块与膀胱、腹腔之间的关系,瘢痕处彩超血流显像明确分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彩超 子宫瘢痕妊娠 彩色血流显像 分型
下载PDF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附39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小庭 陈丹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为39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性囊肿32例,多发性囊肿7例。囊肿位于右肝27例,其中膈面21例,脏面6例;左...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为39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性囊肿32例,多发性囊肿7例。囊肿位于右肝27例,其中膈面21例,脏面6例;左肝12例,其中膈面7例,脏面5例。结果:3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48.2±15.4)min,术中出血量(30.7±12.5)ml,囊肿直径平均(14.0±4.3)cm,术后放置引流管2~5 d,确认无出血、胆漏后拔除,术后第2~3天正常进食,术后平均住院(4.3±2.1)d,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5年内每6个月常规行肝脏B超检查,随访4~60个月,囊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腹腔镜检查 开窗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陈勇 吴劲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0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对A组患者...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长、住院的时长、住院的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腹股沟区疼痛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时长相比,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住院的天数较少,术后其VAS评分、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较低,其治疗的费用较高,P<0.05。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未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创伤性较小,可减轻患者术后腹股沟区疼痛的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袁州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2363-2367,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 脑苷肌肽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NIHSS评分 mRS评分 血清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