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8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曹静 刘桂芬 +3 位作者 尹建英 徐丽瑾 王瑞杰 梁秋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产儿PVL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经头颅B超诊断为PVL早产儿21例,对照组早产儿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出生6h内血清IL-18值。结果...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产儿PVL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经头颅B超诊断为PVL早产儿21例,对照组早产儿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出生6h内血清IL-18值。结果根据头颅B超结果,将PVL组患儿分为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及Ⅳ级2例。Ⅰ级PVL患儿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级PVL患儿明显高于Ⅰ级(P<0.05);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0.05)。PVL组脑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IL-18水平升高与早产儿PVL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出生时可作为一个早期预测指标,并为防治早产儿PVL发生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白介素18 围产期感染 早产儿
下载PDF
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倪岫云 阮芳菁 田媛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55-3856,共2页
目的:探讨对有产时高危因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窒息)的新生儿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及合理方法。方法:将连续两年两个时间段出生的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普遍预防组(1127例)及选择预防组(1237例),对普遍预防组新生儿生后均给... 目的:探讨对有产时高危因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窒息)的新生儿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及合理方法。方法:将连续两年两个时间段出生的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普遍预防组(1127例)及选择预防组(1237例),对普遍预防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抗生素3d以预防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对选择预防组必须有C-反应蛋白(CRP)≥4mg/L的条件才预防应用抗生素,统计两组的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时间,并作统计检验。结果:普遍预防组的感染率为12.33%,选择预防组的感染率为11.88%(#2=0.0740,P>0.05)。选择预防组的抗生素使用率(23.69%)及平均使用时间[(1.21±0.47)d]均小于普遍预防组[99.56%,(2.96±0.27)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1)。结论:推荐仅对CRP≥4mg/L的易感高危新生儿预防应用抗生素,因为此方法优于普遍预防法,其不增加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医疗安全,又可明显降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及用药时间,避免了滥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婴儿 新生 感染 预防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脐血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 焦春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孕期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母亲脐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HPLC法)测定216例GDM母亲所生新生儿的脐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 目的通过测定孕期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母亲脐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HPLC法)测定216例GDM母亲所生新生儿的脐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轻度糖代谢异常孕妇所生的216例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为8.79%;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7.41%。脐血糖化血糖红蛋白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rs为-0.023,但相关性弱,对应的P=0.806,可认为脐血糖化血糖红蛋白与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糖得到合理控制的轻度糖代谢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糖化血糖蛋白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明显相关;母亲孕期出现糖尿病,如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出生体质量
下载PDF
580例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谢娟珍 王娟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其转归,探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及2010年二年内在本院出生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二组对其病因、并发症及其转...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其转归,探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及2010年二年内在本院出生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二组对其病因、并发症及其转归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随访。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3.03%;其中小于胎龄儿占39.7%,早产儿占60.3%。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前4位高危因素分别为胎膜早破、双胎、妊娠期高血压、母亲贫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主要是呼吸困难、病理性黄疸、感染和低血糖。足月小样儿组的前4位高危因素分别为孕期感染、阴道流血史、母亲贫血、双胎。足月小样儿组的并发症主要是感染、病理性黄疸。足月小样儿的转院率为3.9%。死亡率为0.4%,早产儿组的转院率达38.3%;死亡率达4%,明显高于足月小样儿组。结论:提高产检率,及时发现并治疗母亲原发病包括感染、高血压、贫血,尽快纠正缺氧等是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键。足月小样儿和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并发症和转归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上要有不同侧重点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质量儿 发生率 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白介素-18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变化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曹静 徐丽瑾 +3 位作者 刘桂芬 张金霞 尹建英 王瑞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5066-5068,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及核因子-κB(NF-κB)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为预防和治疗早产儿PVL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经头颅B超诊断为PVL的早产儿21例,并根据PVL病变程度分为Ⅰ级PVL组早产儿8例、Ⅱ级PV...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及核因子-κB(NF-κB)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为预防和治疗早产儿PVL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经头颅B超诊断为PVL的早产儿21例,并根据PVL病变程度分为Ⅰ级PVL组早产儿8例、Ⅱ级PVL组6例,Ⅲ、Ⅳ级PVL组7例;对照组早产儿20例。分别取出生6h内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18水平及单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①Ⅰ级PVL组早产儿血清IL-18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p65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Ⅱ级PVL组早产儿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Ⅰ级PVL组(P<0.05);③Ⅲ、Ⅳ级PVL组早产儿血清IL-18水平及血单核细胞NF-κBp65活性明显高于Ⅱ级PVL组(P<0.05);④PVL组早产儿血清IL-18水平与单核细胞NF-κBp65活性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PVL早产儿血清IL-18水平及单核细胞NF-κB活性增高,且PVL病变越重,IL-18水平及NF-κB活性越高,提示IL-18与NF-κB在早产儿脑损伤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拮抗NF-κB活性,减少IL-18表达以预防和治疗早产儿PVL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白介素-18 核因子-ΚB 围产期感染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