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1年某社区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刘飞 柳瑛 张妤 《中国农村卫生》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1年方松社区户籍居民死亡情况,分析居民死因结构,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2021年该社区户籍人口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人口死亡情况。结果2019—2021年方松社区户...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1年方松社区户籍居民死亡情况,分析居民死因结构,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2021年该社区户籍人口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人口死亡情况。结果2019—2021年方松社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327.3/10万。从性别看,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从时间看,无论性别其死亡率2020年均较2019年显著升高,2021年小幅回落。从年龄看,各年份间方松社区死亡居民均随年龄增长呈阶段式上升,≥65岁组较≤14岁死亡率升高20倍以上;从时间上看,2019—2021年≤14岁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5~64岁与≥65岁组的死亡率呈先升高后略下降趋势。方松社区户籍居民总体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2019年死因居第五位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在2020—2021年跌至第六位。恶性肿瘤死亡专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和肛门癌、胰腺癌、肝癌,男性高于女性,肺癌均为最高;胃癌死亡专率顺位在男性中居第二位,在女性中为第五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方松社区户籍居民前四席,社区卫生机构要落实居民健康的连续性管理,诊疗和健康宣教两手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死因 死亡率 性别 年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海松江区某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飞 徐先锋 柳瑛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50岁及以上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结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危险度评估和便隐血检测(FOBT)联合初筛方法对社区9011名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收回有效数据8960份,其中男性数据3579份,女性... 目的:分析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50岁及以上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结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危险度评估和便隐血检测(FOBT)联合初筛方法对社区9011名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收回有效数据8960份,其中男性数据3579份,女性数据5381份。结果:共检出1513例初筛阳性者,初筛阳性率为16.88%;初筛阳性者中有274例接受全结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应答率为18.11%(274/1513),全结肠镜检查出有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等)152例,肠镜病变检出率为55.47%(152/274)。确诊大肠癌8例,大肠癌检出率为89.3/10万(8/8960)。结论:通过初筛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是初筛阳性居民的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的问题将是未来大肠癌筛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社区 筛查 肠镜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柳瑛 陆红梅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松江区儿童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地区预防接种门诊83 026例1~4周岁儿童的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松江区儿童第二类疫... 目的调查上海市松江区儿童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地区预防接种门诊83 026例1~4周岁儿童的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松江区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率为91.48%,其中非国家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自费疫苗(nNIP疫苗)接种率为91.34%,受种者或监护人自愿自费选择替代的第二类疫苗(sNIP)接种率为32.26%。常住儿童的nNIP疫苗、s NIP疫苗接种率均高于流动儿童(P<0.01)。1岁组sNIP疫苗接种率最高。结论上海市松江区1~4周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率远高于全国同龄儿童水平。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宣传,制定联合免疫策略,可进一步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疫苗 接种 接种率
原文传递
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及金宝 柳瑛 林兴喜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水平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在120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中进行Pref-1和BMD水平检测,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Pref-1水平和BMD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ref-1水平、年龄、更... 目的研究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水平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在120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中进行Pref-1和BMD水平检测,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Pref-1水平和BMD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ref-1水平、年龄、更年期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和收缩期血压为自变量,以B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是否有骨折病史,进行亚组分析,检测BMD与Pre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9.20±7.90)岁,平均BMI为(24.60±3.80)kg/m2,21例(17.5%)患者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史。多元回归分析未见血清Pref-1水平与BMD存在显著相关(腰椎R^2=0.034,P=0.11,股骨颈R^2=0.016,P=0.87,全髋R^2=0.045,P=0.10)。亚组分析亦未见血清Pref-1水平与BMD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Pref-1水平与BMD未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 绝经后女性 骨密度(BMD)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