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塘挂膜式生物滤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健龙 江敏 +6 位作者 王城峰 童晓岚 金婧 顾德平 胡伟国 于忠利 戴习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2,共10页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挂膜式生物滤器内不同位置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集已运行46 d的挂膜式生物滤器内挂膜上部外侧和内侧、下部内侧和外侧及收集盘5个不同位置的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挂膜式生物滤器内不同位置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集已运行46 d的挂膜式生物滤器内挂膜上部外侧和内侧、下部内侧和外侧及收集盘5个不同位置的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对生物滤器内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不同位置间功能性微生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5个不同位置共鉴定出10个主要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丰度比例较大,为主要优势类群,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挂膜内外两侧检出比例均较高(平均4.3%),收集盘内则较低(0.33%),存在显著性差异。共鉴定出41种优势属,其中地杆菌属(Pedobacter)为绝对优势种属,短小盒菌属(Parvularcula)为次优势属,二者丰度比例均在10%以上,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为第三优势属,挂膜不同位置丰度比例(平均4.31%)显著高于收集盘内比例(0.28%)。挂膜上氨氧化细菌(AOB)平均丰度比例为1.70%,硝化细菌(NOB)平均比例为6.99%,是系统中主要去除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微生物。生物滤器各部位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微生态系统稳定,可有效维持循环水系统的水质。生物滤器硝化作用主要在上部进行,下部净化能力较弱,收集盘内基本没有硝化能力。生产中应合理配置挂膜数量,科学设计挂膜长度以提高生物滤器的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循环水养殖 生物滤器 生物膜 微生物多样性 纳米纤维膜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组织中的节球藻毒素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慧 江敏 王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2-1076,共5页
通过对鲫鱼各组织前处理条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肝胰脏、肾脏、血浆及肌肉中节球藻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利用90%甲醇超声萃取,CNW Bond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配置紫外检... 通过对鲫鱼各组织前处理条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肝胰脏、肾脏、血浆及肌肉中节球藻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利用90%甲醇超声萃取,CNW Bond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配置紫外检测器检测。C18柱净化步骤依次为活化-上样-淋洗-洗脱,洗脱剂为含0.1%三氟乙酸(TFA)的90%甲醇水溶液。RP-HPLC检测以0.1%TFA-甲醇(42∶5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表明:在0.05~5.00mg/L浓度范围内,4种鲫鱼组织中节球藻毒素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0.08,0.40,2.50 mg/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9.5%~106.4%,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4%~5.3%。肌肉中方法检出限为11.30μg/kg,血浆中方法检出限为24.00μg/L。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鲫鱼各组织中节球藻毒素含量的动态分布以及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肝胰脏 肾脏 血浆 肌肉 节球藻毒素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袁璐瑶 潘若雷 江敏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879,共11页
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参考PFOS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96 h-LC50值,设置了0、1、5和10 mg/L 4个浓度组,采用静水式实验测定了PFOS对斑马鱼头部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 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参考PFOS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96 h-LC50值,设置了0、1、5和10 mg/L 4个浓度组,采用静水式实验测定了PFOS对斑马鱼头部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内脏团中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肌肉中ALP、SOD、MDA含量。结果表明:斑马鱼头部ALP和AchE活力会在实验初期短时间内受到抑制,之后逐渐恢复;中低浓度PFOS(1 mg/L和5mg/L)胁迫会使得头部LDH活力显著升高。内脏团中ALP活力受到显著诱导,并与PFOS浓度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和CAT活性则在0.5~1 h受到显著诱导,之后有所下降,但并未受到显著抑制;MDA含量在PFOS胁迫下显著升高。肌肉中的ALP活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SOD活力及MDA含量受PFOS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效应 全氟辛烷磺酸 斑马鱼 酶活性 抑制 诱导
原文传递
超声-纤维素酶法提取狐尾藻抑藻成分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赵金涛 江敏 王俊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0-569,共10页
研究了超声波-纤维素酶法和水浸提法提取狐尾藻抑藻成分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以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提取狐尾藻化感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4 h,最适pH为3.0... 研究了超声波-纤维素酶法和水浸提法提取狐尾藻抑藻成分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以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提取狐尾藻化感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4 h,最适pH为3.0,温度为30℃,酶用量(纤维素酶质量/藻粉质量)为21%,超声波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1 h。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所得狐尾藻提取液对藻细胞的生长阻碍率远远高于水浸提法,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超声波-纤维素酶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持续降低,在提取液浓度为40 g/L,反应时间为24 h时,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为271.74%,反应时间为13 d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仍达2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纤维素酶法 狐尾藻 铜绿微囊藻 生长阻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