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确证、选择性公开与人生轨迹的影响--基于上海市的一项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屹 卜佳青 +2 位作者 宁镇 邱晓婷 徐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109,共15页
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总量增长的低流行水平。本研究从HIV感染者角度出发,以质性研究范式中深度访谈的方法,阐述他们被确证后所做的选择性公开,研究他们面对社会歧视在就医、家庭、求学/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分析影响感染... 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总量增长的低流行水平。本研究从HIV感染者角度出发,以质性研究范式中深度访谈的方法,阐述他们被确证后所做的选择性公开,研究他们面对社会歧视在就医、家庭、求学/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分析影响感染者人群选择性公开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医学治疗、艾滋病防治、社会工作服务和关怀政策制定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确证 选择性公开 人生轨迹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江萍 刘亚男 +3 位作者 曹英华 杨瑛 邱晓婷 陆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S01期91-94,共4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出院患者生存质量和幸福感,构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方法根据临床调研、文献回顾结果,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形成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结果患者总体幸福感得分60.38±7.40,总体生存质量得分46.49&#... 目的调查脑卒中出院患者生存质量和幸福感,构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方法根据临床调研、文献回顾结果,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形成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结果患者总体幸福感得分60.38±7.40,总体生存质量得分46.49±6.92,均低于常模(P<0.05),形成了表达情绪-树立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互助利他-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方案.结论脑卒中出院患者的幸福感和生存质量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多专业合作的人文关怀方案以引导正性情绪促进康复,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回归家庭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出院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危机介入模式下临床个案服务案例分析——以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神经内科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个案服务为例
3
作者 王成艳 杨瑛 +1 位作者 徐荣 罗鹏 《中国社会工作》 2017年第27期44-49,共6页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瘤,发病的年龄高峰为20-39岁,以出血、癫痫为常见病症,该病病死率为18%,病残率为30%左右,60%的患者有长期头痛史。体力劳动或情绪波动后容易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病症,如不能正确认识疾病,...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瘤,发病的年龄高峰为20-39岁,以出血、癫痫为常见病症,该病病死率为18%,病残率为30%左右,60%的患者有长期头痛史。体力劳动或情绪波动后容易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病症,如不能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再次出血防治,随着出血次数增多,病情恶化,严重时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本文以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名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个案服务为例,探讨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危机介入模式指导下,如何协助服务对象确定问题,减少服务对象因疾病认识不清、不配合治疗而再次出血带来生命威胁,从而解决其面临的主要危机。同时,通过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专业信任关系,给予支持,制订出院计划,为服务对象回归家庭和社区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者 脑血管瘤患者 危机介入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江萍 刘亚男 +4 位作者 曹英华 陆艳 杨瑛 邱晓婷 叶旭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干预方案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前期调研、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构建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论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并将其整合为临床实践干预方案并实施。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干预方案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前期调研、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构建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论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并将其整合为临床实践干预方案并实施。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出院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出院后人文关怀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肢体活动度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结果干预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后WHOQOL-BREF总分为(55.74±4.88)分,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为(72.06±8.02)分,高于对照组的(48.49±5.77)、(65.09±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肢体活动度得分为(3.52±0.71)分,与对照组的(3.20±0.6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构建与应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生活质量 出院后护理 人文关怀 肢体活动度 幸福感
原文传递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焦虑个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晨 邱晓婷 杨瑛 《中国社会工作》 2020年第18期34-40,共7页
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障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SFBT)在许多研究中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问题、减少焦虑抑郁、处理复杂健康问题。文章总结了SFBT在医院场域内的应用框架及主要技巧,并通过一个案例展示了这一治疗模式应... 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障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SFBT)在许多研究中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问题、减少焦虑抑郁、处理复杂健康问题。文章总结了SFBT在医院场域内的应用框架及主要技巧,并通过一个案例展示了这一治疗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后焦虑状态的方法与成效,以期为未来SFBT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SFBT) 脑卒中后焦虑 个案
原文传递
残障者日常生活中的排斥与融合——以喉癌康复群体康复志愿活动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霍芸瑞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 2019年第2期46-63,共18页
作为残障者,喉癌康复者常因喉部伤痕及发声异常而被污名,其污名化机制导致这一群体普遍遭受社会排斥。但同时如果他们作为志愿者,则他们乐于向患者提供志愿服务。本文描述无喉康复者群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他们作为志愿者在不同情景中的... 作为残障者,喉癌康复者常因喉部伤痕及发声异常而被污名,其污名化机制导致这一群体普遍遭受社会排斥。但同时如果他们作为志愿者,则他们乐于向患者提供志愿服务。本文描述无喉康复者群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他们作为志愿者在不同情景中的自我呈现方式,并揭示这些生活情景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无喉康复者学会食管发声后,成为康复宣教活动中的主体力量,常被构建为传播积极力量的群体,自身获得价值感;另一方面,他们在俱乐部内形成的群体认同,促使个体获得持续参与志愿活动的动力。群体志愿行动回应了污名化导致的社会排斥,使这一群体找到了融入社会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残疾 社会模式 社会排斥 自我实现 志愿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