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介入策略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扭转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茂椿 沈燕 +4 位作者 陆纪德 王璐 贾照英 袁晓菲 刘淼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32-537,共6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早期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策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103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早期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策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103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和部分血运重建组(IR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1年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心室心尖部及基底部的收缩期扭转数据。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心尖及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净扭转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仅在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峰值与部分血运重建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整体净扭转峰值有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5°vs.16.3°±5.1°,P<0.01)。结论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心室收缩期扭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左心室扭转 斑点追踪成像
下载PDF
早期血运重建对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茂椿 沈燕 +6 位作者 陆纪德 王璐 贾照英 袁晓菲 齐元 许嘉鸿 刘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 比较早期或延迟血运重建对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的影响。方法 81例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血运重建组(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EG组)和延迟血运重建组(dela... 目的 比较早期或延迟血运重建对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的影响。方法 81例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血运重建组(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EG组)和延迟血运重建组(delayed intervention group, DG组),同时设置40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 NC组)。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左心室收缩期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 CS)、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LS)。结果 术前与NC组比较,2组整体圆周应变率(globe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显著升高(P<0.01),整体纵向应变率(globe longitudinal strain, GLS)显著降低(P<0.01),2组间各应变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整体应变率中,2组GC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EG组的GLS较DG组显著增加[(-25.06±3.45)%vs(-16.54±8.56)%,P<0.01]。区域应变率中,EG组的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LS较DG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的趋势与1个月相同。结论 对于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室收缩期应变,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