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闫丽 葛智儒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1308-1314,共7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其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研究发现lncRNA与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以及表观调控等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心血管生理及病理生理的调节。本文总结了...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其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研究发现lncRNA与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以及表观调控等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心血管生理及病理生理的调节。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循环lncRNA生物学特性以及lncRNA作为心血管疾病潜在生物标记物的价值和治疗方法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PERK、IRE1α、BiP、Ero1-L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捷 阮长武 +1 位作者 葛智儒 黄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803-480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PERK、IRE1α、Bi P、Ero1-L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线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阿托...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PERK、IRE1α、Bi P、Ero1-L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线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标记蛋白(Ero1-Lα、Bi P、IRE1α、PERK)、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率(FMD)]、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ro1-Lα、Bi P、IRE1α、PERK光密度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ET、NO、FMD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F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IL-6、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PERK、IRE1α、Bi P、Ero1-Lα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 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
下载PDF
3项指标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捷 葛智儒 +1 位作者 黄辉 陆纪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Ⅰ型前胶原末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 目的观察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Ⅰ型前胶原末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Ghrelin、PⅠCP及PⅢNP水平,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Ghrelin、PⅠCP及PⅢ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PⅠCP、PⅢ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和出院期间随访80例AMI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3例(28.75%),其中2例发生猝死(2.50%)。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ⅠCP、PⅢNP水平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血清Ghrelin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负相关(P<0.05),PⅠCP、PⅢ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hrelin、PⅠCP、PⅢNP检测在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胃饥饿素 Ⅰ型前胶原末端肽 Ⅲ型前胶原末端肽
下载PDF
急诊冠脉介入对发病12 h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辉 程龙 +3 位作者 林捷 章伟 陆纪德 王海容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延迟介入治疗对发病12 h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的发病12 h内NSTEMI患者...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延迟介入治疗对发病12 h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的发病12 h内NSTEMI患者(n=222),随机分成急诊介入组(入院后2 h内行介入治疗,n=111)和延迟介入组(入院后2~24 h内行介入治疗,n=111),观察两组在发病后30、18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结果急诊介入组和延迟介入组从入院到冠状动脉造影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3、12.2 h(P<0.001)。在30 d随访时,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0 d随访时,延迟介入组较急诊介入组的终点事件的发生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复合终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6%vs 12.26%,危险比值:0.40,95%CI:0.17~0.97,P=0.041)。结论与延迟介入策略相比,发病12 h内的NSTEMI患者行急诊介入策略可降低中期(180 d)随访时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后
下载PDF
现场分诊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器械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振兴 邱建平 +5 位作者 王海容 黄辉 黄宇 林捷 陆纪德 阮长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现场分诊能否缩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器械(C2D)时间。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2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流程将... 目的探讨现场分诊能否缩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器械(C2D)时间。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2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流程将患者分为两组:现场分诊组(121例)和非现场分诊组(101例)。主要分析指标为C2D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为进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及主要临床事件,包括肌钙蛋白I峰值、院内病死率及随访30 d病死率。结果现场分诊组患者C2D时间[(92.0±56.0)min比(131.0±61.0)min,P<0.01]、D2B时间[(55.0±26.0)min比(96.0±31.0)min,P<0.01]显著低于非现场分诊组;现场分诊组C2D时间小于90 min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现场分诊组(98.3%比85.1%,P<0.01)。现场分诊组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非现场分诊组[(23.5±22.0)μg/L比(43.5±39.0)μg/L,P<0.01]。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随访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场分诊显著缩短STEMI患者C2D时间和D2B时间,并使更多的患者C2D时间小于9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现场分诊 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器械时间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季舒亚 章凤 +1 位作者 程龙 王海容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性期是否发作房颤分为房颤组(n=2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性期是否发作房颤分为房颤组(n=25)和非房颤组(n=168),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随访终点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因心肌缺血症状再次住院,缺血性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结果房颤组患者较非房颤组年龄更大(P<0.001)、男性及吸烟比例更高(P=0.018,P=0.006),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更高(P=0.006,P<0.001,P<0.001),发病至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时间更长(P=0.035),而使用替罗非班药物比例、Killip分级水平更低(P=0.022,P=0.01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房颤组较非房颤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时间更短(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房颤与患者发生心血不良事件相关(P=0.01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房颤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新发心房颤动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后
下载PDF
心脏影响否认量表在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的信度效度检验
7
作者 李宇航 丁洁 +4 位作者 潘江其 王真 屠荣祥 吴珩 马文林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对中文版的心脏影响否认量表(CDIS)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在上海市4家医院连续收集AMI患者296例,采用中文版CDIS、多维度健康控制诊断量表(MHL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对中文版的心脏影响否认量表(CDIS)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在上海市4家医院连续收集AMI患者296例,采用中文版CDIS、多维度健康控制诊断量表(MHL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世界卫生组织幸福指数量表(WHO-5)等进行评估。对中文版CDIS的各条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包括Cronbach'sα系数和分半信度,效度检验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内部相关性分析和效标效度。结果有效回收问卷260份,CDIS平均得分为24.97分。否认与非否认组患者各条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条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35~0.71(P<0.01)。量表包含3个主要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22%,各因子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62~0.87(P<0.01)。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分半信度为0.62。CDIS总分与WHO-5幸福指数(r=0.179,P=0.04)、MHLC中的内控量表(r=0.22,P<0.001)和机遇控量表(r=0.146,P=0.19)得分正相关,与GAD-7得分(r=-0.243,P<0.001)负相关。结论CDIS在AMI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AMI患者心脏影响否认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影响否认量表 急性心肌梗死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清炎症状态、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林捷 黄辉 +1 位作者 杨晓英 葛智儒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清炎症状态﹑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393例,根据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组和高血压...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清炎症状态﹑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393例,根据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组和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高血压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治疗,血脂异常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d)治疗,合并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辛伐他汀片(20 mg/d)治疗,治疗3个月。另外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13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6(IL-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功能(CD62p、CD63)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组和合并组患者血压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水平又高于高血压组和血脂异常组(均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血清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存在炎症、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功能异常,降压联合降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上述指标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炎症 血小板活化功能 血液流变学 辛伐他汀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心梗救治效率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林捷 颜彦 施鸿毓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检测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否有助于急性心梗救治效率的提高,及对预后产生有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01—2018-12期间通过胸痛中心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收治并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CPC组,2015-01—2016-12期间行直接冠... 目的:检测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否有助于急性心梗救治效率的提高,及对预后产生有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01—2018-12期间通过胸痛中心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收治并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CPC组,2015-01—2016-12期间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非CPC组(对照组)。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C组对患者的救治更加及时,救治效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住院病死率由之前的4.6%减少到3.2%且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年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由15.8%降低到了10.5%,术后血压心率等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梗救治效率,并对病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胸痛中心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双心室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起搏依赖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智儒 王璐 +4 位作者 赵汉君 张晨君 黄宇 刘秋云 邱建平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8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双心室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对起搏依赖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需行起搏治疗的Ⅱ度Ⅱ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安置三腔起搏器。按心室起搏方式不同,应用数字表随机程控分为... 目的:探讨双心室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对起搏依赖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需行起搏治疗的Ⅱ度Ⅱ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安置三腔起搏器。按心室起搏方式不同,应用数字表随机程控分为A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关闭左心室电极,10例)和B组(双心室起搏组,10例)。12个月后交叉治疗,A组程控为双心室起搏,B组程控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继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起搏方式对观察指标的影响,包括患者6 min 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LHFQ)、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12SD)、左心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延迟(Ts.dif)、起搏QRS波宽度(QRSd)。结果 A组患者治疗12和24个月后6MWD明显增加[(242.58±37.56)、(347.42±36.59)、(340.67±24.99) m], LVEF明显增加[(39.97±5.84)%、(57.92±10.01)%、(60.50±10.06)%], QRSd 明显变窄[(139.25±10.43)、(114.25±10.07)、(110.83±11.08) ms],NT-proBN 含量显著降低[(2857.84±236.48)、(2144.26±301.43)、(2025.91±307.42) ng/L];B 组患者治疗12和24个月后6MWD 明显增加[(228.17±38.06)、(329.33±46.28)、(350.67±35.43) m],LVEF明显增加[(40.25±11.24)%、(59.50±9.14)%、(60.17±10.29)%],QRSd 明显变窄[(142.42±10.66)、(118.58±9.94)、(116.25±10.59) ms],NT-proBNP含量显著降低[(2848.25±318.65)、(2144.26±301.43)、(2025.91±307.42) ng/L],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组间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相比,双心室起搏对起搏依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影响未显示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