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下肢多发骨折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惠 王艺 曾海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2613-2615,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创伤,特别是交通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伤致死约10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1位。创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被...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创伤,特别是交通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伤致死约10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1位。创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被称为“现代文明疾病”[1]。2018年3月我科收治1例因交通意外致头部及左下肢外伤的患者,入院诊断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外伤,左侧股骨干骨折,左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经过精心的急救观察,及时有效的手术和周密的护理后,患者得到成功的救治,神志清楚,无头痛、头晕,头部伤口干燥,愈合可,左下肢伤口干燥愈合可,左小腿伤口中见一约0.5 cm缺口,无明显渗出,左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肢多发骨折 护理 患者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交通事故伤 足背动脉搏动 头部外伤
下载PDF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植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2075-2076,共2页
内生性软骨瘤是发生于髓质骨的良性透明软骨肿瘤,大部分为孤立性,偶尔累及一个以上的骨或同一骨的多个部位。大部分患者以其他原因照手部X线发现肿瘤就诊,伴有病理性骨折时可有手部肿痛。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15年7月11年间有完整临床... 内生性软骨瘤是发生于髓质骨的良性透明软骨肿瘤,大部分为孤立性,偶尔累及一个以上的骨或同一骨的多个部位。大部分患者以其他原因照手部X线发现肿瘤就诊,伴有病理性骨折时可有手部肿痛。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15年7月11年间有完整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的15例手部内生性软骨瘤进行回顾性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5月至2015年7月11年间有完整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的手部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软骨瘤 软骨肉瘤 刮除术 肿瘤组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40例的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郭海军 王炜 +3 位作者 俞斌 唐强 崔值野 朱建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40例患者的预后以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40例,根据患者伤后2个月的GOS评分分为观察组(GOS评分4~5分)和对照组(GOS评分1—3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40例患者的预后以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40例,根据患者伤后2个月的GOS评分分为观察组(GOS评分4~5分)和对照组(GOS评分1—3分),观察两组患者的入院时间、血糖、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血氧饱和度、GCS评分以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氧饱和度以及收缩压[(4.56±0.68)mmol/L、(89.45±12.89)%、(92.45±10.26)mmHg]低于对照组[(8.97±1.02)mmol/L、(95.78±20.45)%、(112.56±21.56)mmHg],观察组患者人院时间[(56.47±5.89)min]短于对照组[(92.45±15.4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基础疾病、GCS评分、ISS评分、血小板计数、胸腹部损伤、休克、伤后时间等因素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伤后2个月时GOS评分1~3分为因变量,采用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诸多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9.0kPa、GCS评分≤8分、伤后时间≤2h、胸腹部损伤、休克、有基础疾病以及ISS评分≥25分等7个变量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良好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收缩压、基础疾病、ISS评分、GCS评分、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休克等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并发症 多处创伤/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间融合术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田生杰 陆耀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融合术中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维持颈椎前凸和椎间高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28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限制型钢...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融合术中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维持颈椎前凸和椎间高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28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限制型钢板组),34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半限制型钢板组),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JOA评分。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1个月。2组植骨材料(钛网)均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半限制型钢板组术后1年Cobb角较术后3 d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4,P〈0.001)。2组术后1年与术后3 d的D值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t=0.801,P=0.426)与术后1年(t=0.437,P=0.663)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均可提供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椎的稳定性直至植骨材料(钛网)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钛网植骨和半限制型钢板共同使用时,更容易发生融合节段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限制型钢板 半限制型钢板 钛网 植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