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婴儿视力筛查社区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丽珊 金星明 +2 位作者 段娅莉 张锦明 王弘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索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婴儿视力筛查模式,为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眼科学会等推荐的指南,制定婴儿视力筛查方法,对浦东新区出生的婴儿分别在4、6和9月龄时进行三次视力筛查,内容包括眼外观... 目的探索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婴儿视力筛查模式,为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眼科学会等推荐的指南,制定婴儿视力筛查方法,对浦东新区出生的婴儿分别在4、6和9月龄时进行三次视力筛查,内容包括眼外观检查、红光反射等。筛查出异常者进行转诊。结果共筛查6 729名婴儿,异常者转诊后共确诊17名异常,包括泪道狭窄、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等。社区儿保医生完成1例视力筛查平均需5.90min。83.3%儿保医生认为开展视力筛查非常有必要,93.3%认为本套筛查方法比较完善。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的婴儿视力筛查模式,可筛查出可能影响婴儿视力的疾病,从而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具有较大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本套视力筛查模式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筛查 婴儿 社区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片婴儿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
2
作者 张丽珊 王弘 +3 位作者 陆家荣 金星明 段娅莉 张锦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对浦东新区北片出生的婴儿进行屈光筛查,并分析可能影响屈光的因素。【方法】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3 920名9月龄婴儿进行筛查,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可能影响屈光度的因素。【结果】通过计算获得该年龄组球镜值和柱镜值... 【目的】对浦东新区北片出生的婴儿进行屈光筛查,并分析可能影响屈光的因素。【方法】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3 920名9月龄婴儿进行筛查,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可能影响屈光度的因素。【结果】通过计算获得该年龄组球镜值和柱镜值的频数分布、均数、标准差和参考值范围。母亲怀孕年龄大为球镜发病的危险因素,父亲吸烟频率高为柱镜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生物学因素可能对视力异常产生影响。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可大致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建议在儿童保健门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筛查 婴儿 球镜 柱镜
原文传递
父母小组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丽珊 金星明 章依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父母小组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家庭干预的研究,以促进ADHD规范治疗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月期间初次诊断为ADHD的儿童28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46... 【目的】探讨父母小组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家庭干预的研究,以促进ADHD规范治疗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月期间初次诊断为ADHD的儿童28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46名和对照组134名。干预组家长参加父母小组培训班之后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未接受培训直接进行药物治疗。入组时及治疗1个月时分别评估两组家长对ADHD的认识及教育方式,比较前后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使用药物治疗人数及药物治疗者中坚持随访2~12个月的人数。【结果】干预组的药物治疗率(50.7%)明显高于对照组(33.6%),(P〈0.01);在两组接受药物治疗者中,干预组的随访率(60.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家长干预前对ADHD的认识普遍较低,参加培训后对ADHD有了正确的认识,教育方式有所改进,并认为该方式对自己有帮助。对照组家长对ADHD的认识、教育方式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对门诊ADHD儿童家长进行培训,可以改善家长对ADHD的认知,使行为治疗基本策略走进家庭,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长期随访率,从而促进对ADHD儿童的规范治疗;同时这样的培训模式促进了医患沟通和互动,家长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父母小组培训 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延迟断脐时间与预防足月儿贫血效果系统评价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涛 张丽珊 +1 位作者 金星明 黄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延迟断脐时间对预防足月儿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预防足月儿贫血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资讯和中国知网等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 【目的】评价不同延迟断脐时间对预防足月儿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预防足月儿贫血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资讯和中国知网等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以RevMan5.0.18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文献质量为A级2篇,B级5篇。Meta分析显示:出生后〉30s且〈2min断脐(DCC1)与早期断脐(ECC,出生后≤30s)相比,两组间贫血发病风险(OR=0.43,95% CI 0.15~1.23)、出生后第一天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风险(OR=1.71,95% CI 0.52~5.65)和出生后病理性黄疽发病风险(OR=1.15,95% CI 0.66~2.01)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出生后≥2min、脐血管停止搏动或胎盘排出后断脐(DCC2),贫血发病率较ECC组低(OR=0.22,95% CI 0.11~0.43),尽管可能增加出生后第1d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风险(OR=2.08,95% CI 1.01~4.28),但两组间病理性黄疸发病风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69,95%CI 0.30~1.55)。【结论】延迟2min以上结扎脐带是预防足月儿贫血的有效手段,但有可能增加出生后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风险;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断脐 META分析 红细胞增多症 足月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