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早期新生儿肠道和咽部微生物菌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学娟 邵志英 +3 位作者 朱敏蓉 游铭钰 张宇涵 陈筱青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8-515,共8页
目的 初步探讨早期新生儿肠道和咽部微生物群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9月—2022年1月出生的混合喂养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新生儿出生当天及出生后5~7 d的粪... 目的 初步探讨早期新生儿肠道和咽部微生物群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9月—2022年1月出生的混合喂养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新生儿出生当天及出生后5~7 d的粪便和咽拭子样本,分析比较早期新生儿肠道和咽部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功能差异。结果 多样性分析表明,早期新生儿咽部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高于肠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水平上,出生当天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咽部(P<0.05);出生后5~7 d肠道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咽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咽部(P<0.05)。属水平上,出生当天肠道和咽部的优势菌属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5~7 d肠道和咽部的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及埃希菌-志贺菌属等共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系同源序列聚类数据库分析显示,咽部菌群更多地集中在染色质结构和动力学及细胞骨架上,而肠道菌群在RNA加工修饰、能量生成和转换、氨基酸转运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代谢、辅酶转运和代谢等方面表现丰富(P<0.05)。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显示,与咽部菌群相比,肠道菌群对细胞运动、细胞进程和信号转导、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免疫系统、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和转录功能参数的预测程度更高(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和咽部的微生物群组成及多样性无显著差异,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两个生态位的微生物群组成开始出现分化,并逐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咽部菌群 肠-肺轴 16S rRNA测序 新生儿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邵志英 朱敏蓉 +1 位作者 陆俊 周煜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630-2633,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2组肺炎新生儿静脉的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变化以及B细胞抗体水平(包括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同时对2组肺炎新生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肺炎新生儿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临床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改善肺炎新生儿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并显著增强肺炎新生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新生儿肺炎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治疗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肺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邵志英 朱敏蓉 周煜宗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7期3507-3510,3515,共5页
目的探究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目的探究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患儿黄疸彻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5.0%(45/6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Bil、IBil、DBil及hs-CRP均低于对照组[(135.8±9.1)μmol/L比(156.9±9.3)μmol/L,(7.4±1.3)μmol/L比(8.5±1.6)μmol/L,(126.7±6.3)μmol/L比(145.2±7.3)μmol/L及(10.1±1.5)mg/L比(13.2±3.1)mg/L](P<0.01)。观察组患儿黄疸彻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2.03±0.98)d比(4.56±1.23)d](P<0.01)。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常规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患儿黄疸彻底消失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白蛋白 蓝光照射 血清胆红素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王学娟 丁诗田 +7 位作者 高胜男 迭馨娴 李冰洁 邵志英 朱敏蓉 游铭钰 张宇涵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2-1439,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足月健康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中菌群分布的特点及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8例... 目的:初步探讨足月健康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中菌群分布的特点及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8例、混合喂养12例。采集新生儿出生当天及生后第5~7天的咽拭子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TM)/Hiseq^(TM)平台对细菌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①40个咽拭子样本中共发现门36个,纲84个,目144个,科292个,属736个。②足月健康新生儿从出生到生后5~7天,新生儿口咽部菌群的相对丰富度及多样性逐渐降低,个体间差异显著缩小;纯母乳喂养的早期新生儿口咽菌群α多样性低于混合喂养新生儿。③在门水平上,不同喂养组的主要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4个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第1天相比,第5~7天纯母乳喂养组中厚壁菌门(P=0.008)、放线菌门(P=0.844)、拟杆菌门(P=0.250)的相对丰度上升,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P=0.055);而混合喂养组中厚壁菌门(P<0.001)、放线菌门(P=0.733)的相对丰度上升,变形菌门(P<0.001)、拟杆菌门(P=0.027)的相对丰度下降。④在属水平上,出生当天以慢生根瘤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伯克氏菌属、链球菌属为主要属,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生后5~7天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上升为主要属;不同喂养组均以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为优势属,纯母乳喂养组中拟杆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厌氧菌的丰度高于混合喂养组。结论:新生儿生后早期口咽微生态菌群的多样性逐渐降低,稳定性逐渐增加;且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新生儿口咽部菌群定植与分布存在一定的影响,纯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口咽部厌氧菌的早期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 微生态菌群 16S rRNA 新生儿 母乳喂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脑保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浪(综述) 步军(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新生儿脑损伤可继发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造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减轻新生儿脑损伤,对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并可能提高远期神经预后.EPO及其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胎儿及新生... 新生儿脑损伤可继发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造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减轻新生儿脑损伤,对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并可能提高远期神经预后.EPO及其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胎儿及新生儿脑的不同部位.EPO为神经细胞的存活及发育开辟了新途径,并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临床应用前景.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抗神经细胞凋亡,其在活体内主要通过三条独立的信号通路实现,其他机制还包括抗炎、营养神经、生血管、抗氧化及抗惊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损伤 新生儿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