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谢震宇 费怡 +2 位作者 杨天 殷建华 蒲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8-1004,共7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V感染及乙肝疫苗免疫现状,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5个社区初中学校中招募29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问卷调查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298...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V感染及乙肝疫苗免疫现状,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5个社区初中学校中招募29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问卷调查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298名学生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0.8%(211/298),全程接种率为48.3%(144/298),少数民族学生接种率低于汉族学生(P<0.01);父亲为私营业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种率最高(P<0.001),父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种率高于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P<0.01)。HBsAg阳性率为2.3%(7/298)、HBcAb阳性率为4.7%(14/298),家庭中有HBV感染亲属为HBsAg阳性或HBcAb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HBsAb阳性率为36.6%(109/298),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sAb阳性率高于汉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P<0.05);汉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sAb滴度低水平(10 mU/mL≤HBsAb<100 mU/mL)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常水平(100 mU/mL≤HBsAb<1000 mU/mL)与高水平(HBsAb≥1000 mU/mL)比例高于汉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P<0.05)。结论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HBsAg、HBcAb阳性率略高,将成为未来上海等特大城市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乙肝防治的健康管理和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外来务工人员 初中
下载PDF
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一项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多中心研究
2
作者 朱婷玉 王子文 +10 位作者 熊晨菡 沈晔 顾婷婷 金龙妹 顾春怡 王丽萍 黄凌 施云美 吴建凤 谢震宇 蒋泓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了解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系统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于2022年11月―2023年4月在上海开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价上海孕期及产后妇... 目的了解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系统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于2022年11月―2023年4月在上海开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价上海孕期及产后妇女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孕产期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及其效应量。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941份,孕期891份,产后1050份。孕期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9.5%(95%CI:0.169~0.221)、30.4%(95%CI:0.274~0.334);产后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2%(95%CI:0.159~0.205)、23.2%(95%CI:0.207~0.2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处于孕早期、怀孕次数≥2次、有精神疾病史、孕期及产后有负性事件、身体活动较少、睡眠质量较差、性格内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支持程度低、孕产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差、孩子性别不符合期望、产后休养条件满意程度较低的孕产妇焦虑或抑郁症状检出风险增高(均P<0.05)。结论上海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产前和产后检查时可根据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保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焦虑 抑郁 健康生态学模型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及其一级亲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病毒变异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谢震宇 费怡 +2 位作者 杨天 殷建华 蒲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及肝细胞癌相关的HBV变异情况,为HBV感染、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浦东新区15个学校及幼儿园60个班级中调查学生1 611名,其中HBsAg阳性学生8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及肝细胞癌相关的HBV变异情况,为HBV感染、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浦东新区15个学校及幼儿园60个班级中调查学生1 611名,其中HBsAg阳性学生8名。对该8名学生及其18名一级亲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五项。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multiplex-PCR、巢式PCR法联合克隆测序方法检测HBV基因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和前S(PreS)区。结果一级亲属HBsAg与HBcAb阳性率分别为33.3%(6/18)与38.9%(7/18)。母亲HBsAg与HBcAb阳性率均为71.4%(5/7),高于其他一级亲属阳性率(P<0.05)。8个家庭中7个家庭(87.5%)有2人及2人以上HBV感染或曾经感染,8个家庭共26名家庭成员中14人HBsAg阳性,阳性率为53.8%。共检测了4组母亲和子女的HBV基因,其中3组HBV基因为C型,1组母亲为C型、子女为B型;在肝细胞癌相关HBV变异中,子女的BCP区热点突变频率低于母亲,PreS区C型有8个变异位点在母亲和子女体内均表达、其余关键位点均未在子女体内发现。结论 HBV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HBV感染通过母婴传播可能性较大,但也存在后天血液传播等方式感染;子女HBV基因进化程度低于母亲,符合HBV进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家庭聚集性 变异(遗传学) 母婴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