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杯状病毒胃肠炎暴发流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楚楚 傅益飞 +5 位作者 朱渭萍 费怡 陆湘华 徐红梅 朱林英 孙乔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多名学生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现场病例搜索,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重点询问病例的饮食、饮水史和日常生活习惯,选择流行高峰期发病的病例开展1∶2病例对照研究,数据采...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多名学生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现场病例搜索,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重点询问病例的饮食、饮水史和日常生活习惯,选择流行高峰期发病的病例开展1∶2病例对照研究,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分层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现场采集病例、环节和饮用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该校学生罹患率为5.57%(93/1 671),教职员工罹患率为0.60%(1/168)。病例症状以腹痛、呕吐和腹泻为主。直饮水与厕所距离较近,部分学生有用手或嘴直接接触直饮水龙头饮水的习惯。水样和环节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79.63%的病例和38.89%的对照曾经饮用过学校楼道内的直饮水(Ⅹ2=22.51,P<0.001,OR=6.75)。结论结合现场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怀疑本次事件可能是一起与直饮水行为有关的杯状病毒胃肠炎暴发,病原体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建议学校加强健康教育和监督,改造直饮水装置,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疾病暴发流行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7年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闻卿 刘丹 +8 位作者 赵冰 傅慧琴 张子科 余建兴 叶楚楚 薛曹怡 朱渭萍 朱林英 郝莉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7-422,共6页
目的:了解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和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地理位置、覆盖人群和就诊量,在本区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 目的:了解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和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地理位置、覆盖人群和就诊量,在本区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填写门诊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粪便样品进行5类病毒和8类细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301例,病原阳性率为55.7%(5179)。单一病毒、单一细菌和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6.7%(2481)、17.0%(1579)和12.0%(1119)。单一病毒阳性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15.4%,1428/9301),其次为轮状病毒(7.2%,667/9301);单一细菌阳性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6.7%,619/9301),其次为非伤寒沙门菌(3.3%,305/9301);混合感染病例中,病毒-细菌阳性率最高(4.9%,459/9301)。诺如病毒(17.0%,838/4938)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2%,354/4938)阳性率在20~59岁年龄组最高,轮状病毒(9.4%,178/1896)和非伤寒沙门菌(4.9%,93/1896)阳性率在0~4岁年龄组最高。诺如病毒年度流行呈现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轮状病毒呈现冬季高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呈现夏季高峰,非伤寒沙门菌呈现夏季小高峰。结论: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阳性率高,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优势病原体,病原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差异,优势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 流行特征 门诊病例
原文传递
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急性腹泻病病原谱监测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傅益飞 孙乔 +6 位作者 朱渭萍 朱林英 费怡 叶楚楚 薛曹怡 王闻卿 潘丽峰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掌握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病原谱、菌型分布等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监测病例定义及12个监测点,在监测点肠道门诊针对具有腹泻症状的病例进行症状监测,并...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掌握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病原谱、菌型分布等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监测病例定义及12个监测点,在监测点肠道门诊针对具有腹泻症状的病例进行症状监测,并对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测阳性的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标本进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细菌耐药实验。结果 7~9月为肠道门诊就诊高峰期。1 935例患者中细菌检测阳性者321例,占16.59%,其中副溶血弧菌97例,占5.01%,沙门氏菌96例,占4.96%,弯曲菌86例,占4.44%。1 327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者188例,占14.17%,其中诺如病毒110例,占8.29%,轮状病毒37例,占2.79%。沙门氏菌对头孢吡肟敏感率为99.0%,志贺菌对氯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均为100.0%,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敏感,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高发季节是7~9月,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弯曲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谱 人群监测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闻卿 崔琪奇 +8 位作者 王筱 张勇琪 李彩云 苏靖华 赵冰 黄红 朱林英 许学斌 郝莉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2-2016年主动、定点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流通生鲜食品,使用冷增菌方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型、耐药性和PFG...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2-2016年主动、定点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流通生鲜食品,使用冷增菌方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型、耐药性和PFGE分子型别。结果共采集食品3 900份(禽类590份、畜类1 074份、水产品1 488份、蔬菜748份),其中111份(2.8%)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禽类制品(5.3%,31/590)和畜类制品(4.5%,48/1 074)的检出率高于水产品(1.6%,24/1 488)和蔬菜制品(1.1%,8/748)。分离株以生物1A型(95.5%)和O∶8血清型(42.3%)为主,且分离数与年总分离数呈正相关。所有菌株均缺失4种(ail、ystA、yadA和virF)产毒株标记的毒力基因,76株(68.5%)ystB基因阳性(其中35株属于1A/O∶8/ystB)。分离株对氨苄西林(74.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0.3%)的耐药率最高,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率超过50.0%;未发现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株,38.7%(43/111)的菌株为多重耐药。O∶8和O∶5血清型菌株分别存在44和18种PFGE分子型别。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暴露风险以禽类制品和畜类制品为主,优势菌型为1A/O∶8/ystB,虽无典型产毒株特征但仍有潜在致病力。菌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多重耐药株,PFGE分子型别提示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生鲜食品 耐药 分子型别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闻卿 王多春 +8 位作者 朱林英 傅益飞 郝莉鹏 许学斌 苏靖华 傅慧琴 叶楚楚 孙乔 郑英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2012年1-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腹泻监测点医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采集粪便,进行13种腹泻病原体检测,对分离到的气单胞菌株进行5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2012年1-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腹泻监测点医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采集粪便,进行13种腹泻病原体检测,对分离到的气单胞菌株进行5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ast、aerA、act、alt、hlyA)检测。结果 2 533例腹泻患者中,101例感染气单胞菌,阳性率为4.0%,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17株(18.8%),维隆气单胞菌温和变种44株(52.5%),豚鼠气单胞菌12株(29.7%)。44例患者为气单胞菌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夏季为高发季节,≥20岁人群高发。71例(70.3%)患者临床症状为水样便,20例(19.8%)患者出现呕吐症状,11例(10.9%)有发热症状。95.0%的气单胞菌携带毒力基因,hlyA基因阳性率为5.9%,aerA基因阳性率为6.9%,act基因阳性率为67.3%,alt基因阳性率为42.6%,ast基因阳性率为13.9%。结论 浦东新区腹泻患者中气单胞菌感染阳性率较高,并存在较高比例的混合感染。绝大多数气单胞菌都携带毒力基因,且分布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腹泻 混合感染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病原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傅益飞 孙乔 +7 位作者 叶楚楚 薛曹怡 李文先 朱渭萍 朱林英 赵冰 王闻卿 潘丽峰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发病特征、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区12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开展监测采样工作,检测8大类细菌和5种病毒,分析其病原菌和病毒感染情况和在不同性别...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发病特征、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区12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开展监测采样工作,检测8大类细菌和5种病毒,分析其病原菌和病毒感染情况和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2012年1-12月,1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2533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感染任一致病菌498例,感染率19.66%,分离出致病菌561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6株(27.81%),沙门菌120株(21.39%),气单胞菌101株(18.00%);感染任一病毒716例,感染率28.31%,阳性毒株数756株,其中诺如病毒阳性472株(65.83%),轮状病毒阳性164株(21.69%)。6-9月细菌阳性率较高,1-3月和10-12月病毒阳性率较高。不同人群的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细菌(P<0.001)。成人组细菌和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儿童组(P<0.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但细菌感染率也较高,二者高发季节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病毒性腹泻则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儿童和成人腹泻病原构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谱 监测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至2019年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闻卿 苏靖华 +5 位作者 张勇琪 赵冰 黄红 崔琪奇 许学斌 郝莉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9-485,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流行特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在区的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腹泻病原主动监测情况,使用冷增菌...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流行特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在区的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腹泻病原主动监测情况,使用冷增菌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型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率的比较。结果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腹泻患者12941例,0.7%(88/12941)患者经确认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7.0%(59/88)患者为单一感染,33.0%(29/88)患者为混合感染。年度病原检出率呈升高趋势(0.3%~1.2%)。<5岁年龄组(1.1%,37/3218)和春季(1.1%,32/2998)检出率最高(χ^(2)分别为18.64和9.76,P<0.05)。58.0%(51/88)患者的粪便性状为水样便,15.9%(14/88)患者有发热症状,14.8%(13/88)患者有呕吐症状。3/O:3型为优势菌型(53.4%,47/88),其次为1A/O:8型(15.9%,14/88)和1A/O:5型(6.8%,6/88)。3/O:3型在<5岁年龄组占比89.2%(33/37)。所有3/O:3型菌株4种致病性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均阳性,11/14的1A/O:8型菌株和4/6的1A/O:5型菌株ystB基因阳性。对氨苄西林(80.7%,71/8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6%,63/88)的耐药率最高,63.6%(56/88)菌株为多重耐药。3/O:3型和非3/O:3型菌株间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萘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68、43.80、41.86、30.54、5.07,P<0.05)。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儿童中的检出率高于成人,优势菌型为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的3/O: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腹泻 感染 多重耐药
原文传递
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基因型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卢立全 刘丹 徐素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基因型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3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PCR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改良结晶紫方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并分析大肠埃希...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基因型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3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PCR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改良结晶紫方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并分析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与多重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与多重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基因型与多重耐药的关系。【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较高,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分为强、中等、弱、无,分别占3.91%、31.30%、57.83%、6.96%,其中中等和弱占比较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越强,其多重耐药率越高;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中CTX-M-9基因型菌株数占比最高,为35.6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多重耐药率呈正相关(P=0.012)。【结论】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多重耐药率有关,各基因型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抗药性 细菌 细菌/遗传学 基因型
下载PDF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婷 叙黎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8期553-555,559,共4页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O157:H7在内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对人致病的STEC包括多种血清型,其致病性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对STEC疾病的快速诊断、治疗和控制则取决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就其分...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O157:H7在内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对人致病的STEC包括多种血清型,其致病性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对STEC疾病的快速诊断、治疗和控制则取决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就其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志贺毒素(STX)的测定,以及直接分离STEC的方法等进行阐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 实验室诊断 O157:H7 分子生物学 血清型
下载PDF
住院肺肿瘤患者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嵘 黄韵 邹文玮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住院肺肿瘤患者痰液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2013年浦南医院肺肿瘤住院患者痰标本618份,分离病原菌,并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8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89株,其中革兰阴性... 目的:分析住院肺肿瘤患者痰液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2013年浦南医院肺肿瘤住院患者痰标本618份,分离病原菌,并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8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9株,占62.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40株,占20.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20株,占17.4%,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不同菌属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呋辛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住院肺肿瘤患者痰液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主要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需要对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耐药性给予高度重视,以指导临床进行合理规范的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痰液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筛查试验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
11
作者 汤琰 沈振华 +3 位作者 孙榕 郎晶晶 张勇 赵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筛查试验结果,以期找到尽快识别窗口期HIV感染者的方法。方法2014年至2021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医疗机构经第4代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筛查为HIV阳性者... 目的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筛查试验结果,以期找到尽快识别窗口期HIV感染者的方法。方法2014年至2021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医疗机构经第4代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筛查为HIV阳性者的血清(血浆)样本中,纳入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且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筛查为阳性者共100名(200份样本)。根据随访结果,将纳入对象分成早期感染组(24例)和未感染组(76名),进行第4代快速诊断试验(RDT)筛查,比较其筛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的阳性符合情况,并分析早期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200份样本中,早期感染48份(24.00%)。第4代RDT筛查抗原和(或)抗体阳性共106份,与随访结果为早期感染的符合率为45.28%(48/106),其中第4代RDT筛查抗原阳性与随访结果为早期感染的符合率为100.00%(36/36),高于抗体阳性的24.68%(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01)。24例早期HIV感染者中,19例(79.2%)有急性期症状;6例年龄≥50岁者中仅1例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前询问过对方HIV感染情况,18例年龄<50岁者中有13例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前询问过对方HIV感染情况或要求对方检测H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6例年龄≥50岁者中仅1例主动检测HIV,18例年龄<50岁者中有12例主动检测H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33)。结论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样本有可能为假阴性,联合第4代筛查试验综合评估能筛查出窗口期感染者。另外,需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4代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第4代快速诊断试验
原文传递
沙门菌监测基于细菌学技术的关键点研究和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冰 杨兰萍 +7 位作者 黄峥 陈俊 钟海明 金汇明 肖文佳 许学斌 冉陆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和控制沙门菌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评价监测效果。方法用库存菌株和粪便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比较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XLD... 目的研究和控制沙门菌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评价监测效果。方法用库存菌株和粪便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比较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配伍作为方法1在上海市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用于沙门菌监测(GSS);8个临床医院实验室使用SBG-XLD组合的方法2和CDC实验室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CAS和XLD菌株测试的敏感性为100.0%和85.7%,肛拭标本经SBG增菌后使用CAS和XLD分离的敏感性为94.4%和89.7%。2006-2009年GSS监测阳性率在2.6%~3.8%;阳性峰值在5%~7%。临床实验室检测敏感性达到CDC的78.7%,最高为88.9%。结论有效增菌是沙门菌分离技术的关键点,强化实验室人员培训和使用统一的分离材料是控制沙门菌监测实施的关键点。方法1适用所有沙门菌的检测;方法2适用非伤寒沙门菌的检测,模块化、可选择的分离组合能兼顾效率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监测 细菌学技术 敏感性 有效增菌
原文传递
腹泻患者中细菌L型的检测分析
13
作者 朱林英 苏靖华 +2 位作者 潘丽峰 傅慧琴 黄红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8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索细菌L型检测在腹泻患者病原检索中的必要性,耐药性。方法对监测点腹泻样品用常规方法作病原检索同时用高渗培养方法进行细菌L型检测,对L型菌回复返祖,分别对L型菌和返祖菌作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阳性率9.22%,细菌L型阳性率1.83%... 目的探索细菌L型检测在腹泻患者病原检索中的必要性,耐药性。方法对监测点腹泻样品用常规方法作病原检索同时用高渗培养方法进行细菌L型检测,对L型菌回复返祖,分别对L型菌和返祖菌作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阳性率9.22%,细菌L型阳性率1.83%,37株L型菌全部回复成返祖菌。L型菌主要对诺氟沙星(78.38%),头孢噻肟(72.97%)敏感,对氨苄西林(83.78%),四环素(70.27%)耐药;返祖菌主要对诺氟沙星(64.86%),复方新诺明(62.16%)敏感,对利福平(94.59%),头孢噻吩(83.78%)耐药。药物种类敏感性差异率100%。结论腹泻患者中存在L型菌,病原菌与L型菌菌谱不一致,L型菌和返祖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细菌L型 检测
原文传递
一例由隐性感染者传播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霍铮 王远萍 +5 位作者 叶楚楚 刘丹1 徐红梅 刘丹2 朱渭萍 徐飚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17年4月PD区一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发现感染来源,明确传播关系。方法对一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家居卫生环境等影响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标... 目的通过对2017年4月PD区一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发现感染来源,明确传播关系。方法对一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家居卫生环境等影响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病前7d,该重症病例无可疑外出史,但与同村一儿童有密切接触,该儿童就读班级因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而停课,其本人未出现症状,对重症病例、该可疑接触者及其班级首发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进行人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EV71阳性。测序分析发现该3例样品均属于EV71C4a分支,重症病例与其可疑接触者序列完全一致,可疑接触者与其班级首发病例高度同源。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病例排毒时间长,隐性感染比例高,应重视隐性感染者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集体机构采取关班等措施后,病例/隐性感染者在停课期间可能存在向社区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调查 隐性感染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