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勇 钱忠心 +7 位作者 叶树铭 赵鸿 赵明珠 龚良 郑佳佳 徐仕康 陈前丽 刘卫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结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通过CTA结合导航技术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资料,其中脑膜瘤9例,胶质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术前CTA重建颅内病灶、周围...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结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通过CTA结合导航技术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资料,其中脑膜瘤9例,胶质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术前CTA重建颅内病灶、周围血管、脑组织及颅骨图像,CTA采集的图像与Brian-lab导航系统融合,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实时指导手术。结果脑膜瘤达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7例。胶质瘤、脑动静脉畸形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均镜下全切除。结论 CTA结合导航技术能提供无创、准确的神经影像信息,指导颅内病灶切除,同时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对神经外科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神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勇 刘卫东 +5 位作者 钱忠心 叶树铭 朱景伟 张宇一 陈前丽 徐仕康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入院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 72例患者经DSA检查及手术中共发现81个动脉瘤。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79...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入院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 72例患者经DSA检查及手术中共发现81个动脉瘤。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79个,其中破裂动脉瘤71个、未破裂动脉瘤8个,其检出敏感性97.5%(79/81);漏诊颈内动脉床突旁的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和椎动脉破裂的夹层动脉瘤各1个。CTA提供的动脉瘤瘤径、动脉瘤深径以及动脉瘤最大径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在动脉瘤的指向、瘤颈部位、毗邻血管显示方面良好,尤其显示动脉瘤与骨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优于DSA。结论 CTA是一种快捷、无创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能迅速提供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确切信息,对动脉瘤的夹闭或栓塞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性动脉瘤心脏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1例
3
作者 赵云歆 江怡 +1 位作者 张绍昌 黄海栋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1期79-80,共2页
患者,男,73岁,2005年10月29日因尿频、夜尿增多,以前前列腺增生收入院。既往于10年前曾有剧烈胸痛史,持续时间较短,当时未进行任何诊治;有胃癌切除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主要体征:体温36.7℃,血压110/70mm Hg(1mm... 患者,男,73岁,2005年10月29日因尿频、夜尿增多,以前前列腺增生收入院。既往于10年前曾有剧烈胸痛史,持续时间较短,当时未进行任何诊治;有胃癌切除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主要体征:体温36.7℃,血压110/70mm Hg(1mmHg=0.133Kpa),心率82次/min,律齐,呼吸20次/min,无中央性紫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冠状动脉前降支 超声造影诊断 假性动脉瘤 前列腺增生 夜尿增多 剧烈胸痛 持续时间
下载PDF
儿童胃食管反流的X线表现——附95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谭仰明 孙素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54-555,F004,共3页
一般认为胃食管反流(GER)是个能自愈的常见现象;但当儿童胃食管结合处功能不全,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时,可导致胃内容物的频繁反流入食管,甚至发生呕吐。长期反复的发作可引起小儿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为... 一般认为胃食管反流(GER)是个能自愈的常见现象;但当儿童胃食管结合处功能不全,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时,可导致胃内容物的频繁反流入食管,甚至发生呕吐。长期反复的发作可引起小儿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为此,我们对有食后频繁呕吐症状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 儿童 X线诊断
下载PDF
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尿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定益 夏维木 +8 位作者 王健 黄海栋 唐崎 周燕峰 俞家顺 李文敏 王名伟 夏宇 周文龙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探讨足背淋巴管造影(PLG)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行膀胱镜检查和单侧PLG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浦南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 目的探讨足背淋巴管造影(PLG)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行膀胱镜检查和单侧PLG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浦南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7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8.5岁。病程0.5-30.0年,平均8.3年。其中18例PLG时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根据PLG影像学结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治疗。结果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中膀胱镜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16例,定位诊断的敏感性为84.2%(16/19);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中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4例(66.7%);5例仅见膀胱内乳白色尿,未见输尿管喷乳糜,膀胱镜对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4.5%(20/31)。PLG对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及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的病变部位均能正确显示,敏感性为100.0%(31/31),膀胱镜与PLG在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但在单、双侧乳糜尿患者总病变定位方面,PLG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P〈0.001)。18例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除具有类似PLG发现淋巴瘘部位的功能之外,还能显示病变淋巴管沿多支肾动脉、肾静脉反流入肾。25例乳糜尿患者根据PLG或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行单侧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23例术后乳糜尿立即消失,2例双侧乳糜尿患者无效,3个月后再次行PLG证实对侧淋巴肾盂瘘,经对侧手术后乳糜尿消失。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8.5个月。复发6例,其中4例为双侧乳靡尿患者,再次行PLG证实为对侧淋巴肾盂瘘所致,通过行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各治愈1例,余2例PLG后乳糜尿逐渐消失,予观察。2例单侧乳靡尿患者术后复发,均为腹腔镜手术后,再次行PLG证实为手术同侧复发,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愈。讨论PLG发现乳糜尿患者淋巴肾盂瘘位置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术前PLG结合螺旋CT血管造影既能确定泌尿系乳糜瘘的位置,还可在术前确立肾动、静脉数目及其与病变淋巴管之间的关系。根据PLG和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既可有效保护肾血管,又为避免遗漏肾分支血管和病变淋巴管的结扎提供可靠依据。此外,PLG对淋巴肾盂瘘有一定的暂时封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足背淋巴管造影 膀胱镜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