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PM_(2.5)、NO_(2)及空气质量指数与小学生因病缺勤的关系
1
作者 唐颢 陈卓如 +7 位作者 高学欢 杨迎春 顾筱怡 朱夏平 沈杰 盛海涛 蔡云飞 赵卓慧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7-852,共6页
[背景]大气污染可能会增加儿童因病缺勤,并增加相应的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目的]探索当前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小学生因病缺勤的定量关系。[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宝山、浦东及普陀四个区的6所小学,收集全体在校学生... [背景]大气污染可能会增加儿童因病缺勤,并增加相应的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目的]探索当前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小学生因病缺勤的定量关系。[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宝山、浦东及普陀四个区的6所小学,收集全体在校学生在2017和2018两个完整学年每日缺勤数和缺勤原因(排除因事或其他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同期六校周边大气监测站点日均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资料。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开展时间序列分析,调整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流感暴发时段、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大气污染物、流感季节及AQI与小学生缺勤发生数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分析5746名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日缺勤人数为12.5人,六校每日总缺勤率为0.20%,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流感季节高于非流感季节(均P<0.05)。研究期间年度日均PM_(2.5)、NO_(2)分别为(38.7±26.0)、(42.7±18.8)μg·m^(-3)。调整混杂因素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NO_(2)每升高10μg·m^(-3),因病缺勤人数增加2.3%~3.3%,且对缺勤人数的单日滞后及累积滞后效应可以持续1周,而AQI和PM_(2.5)与儿童缺勤的关系不明显。流感分层分析结果表明,PM_(2.5)、NO_(2)和AQI在非流感季对缺勤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021(1.004~1.039)、1.048(1.026~1.071)和1.015(1.001~1.030)。[结论]2017—2018学年上海市大气污染中,NO_(2)与在校小学生因病缺勤存在关联。能否单纯依据AQI对在校生开展学生健康管理,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小学生 缺勤 氮氧化物 颗粒物
原文传递
长三角区域性PM_(2.5)污染的空间分型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钰 楼晟荣 +2 位作者 王茜 黄成 许建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5-1679,共1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长三角区域性PM_(2.5)污染日的判别方法,以出现5个、8个连片污染城市为检验阈值,分别覆盖了96%和100%的区域污染日.然后利用T-mode斜交旋转分解方法(PCT)对2015—2018年11—2月长三角地区260个区域性PM_(2.5)污染日进行分... 本文提出了一种长三角区域性PM_(2.5)污染日的判别方法,以出现5个、8个连片污染城市为检验阈值,分别覆盖了96%和100%的区域污染日.然后利用T-mode斜交旋转分解方法(PCT)对2015—2018年11—2月长三角地区260个区域性PM_(2.5)污染日进行分型,揭示了4种不同的PM_(2.5)的空间分布形态(整体型、西部型、西北型和东北型),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整体型污染受L型高压控制,出现日数最多(139 d)、覆盖范围最广(31个城市)、区域平均浓度最高(104.3μg·m^(-3)),是影响长三角地区PM_(2.5)环境质量的最重要的污染类型.西部型和西北型分别受东路冷空气、西路冷空气影响,PM_(2.5)分别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形态,前者主要影响安徽大部和浙江北部,后者主要影响安徽北部和江苏西北部.东北型是长三角本地排放在弱气压场和高压中心下混合产生,主要影响江苏大部和上海,基本不受跨区域输送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影响范围和程度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区域性污染 空间分型 长三角区域
原文传递
进博会室外吸烟点周边空气污染水平及优化设置研究
3
作者 谢臣晨 陈德 +9 位作者 龚正阳 贾晓娴 乐坤蕾 孙源樵 高晶蓉 丁园 蔡云飞 赵卓慧 殷竹琰 承语芝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第3期221-225,244,共6页
目的了解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室外吸烟点周边的空气污染水平,为大型展会活动室外吸烟点设置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选择8个代表性位置的室外吸烟点(其中2个为定点实时监测点,6个为随机多次监测点)... 目的了解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室外吸烟点周边的空气污染水平,为大型展会活动室外吸烟点设置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选择8个代表性位置的室外吸烟点(其中2个为定点实时监测点,6个为随机多次监测点),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开展连续6天的周边空气PM_(1.0)、PM_(2.5)、PM_(10)、CO_(2)、温度、相对湿度等数据监测,并对监测完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Pearson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定点实时监测中,场馆0米层的PM_(1.0)、PM_(2.5)、PM_(10)和CO_(2)瞬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67μg/m^(3)、317μg/m^(3)、354μg/m^(3)和1619 mg/m^(3);16米层吸烟点的PM_(1.0)、PM_(2.5)、PM_(10)和CO_(2)瞬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0μg/m^(3)、138μg/m^(3)、153μg/m^(3)和1229mg/m^(3)。场馆0米层吸烟点位空气污染物PM_(1.0)、PM_(2.5)、PM_(10)的瞬时浓度均显著高于16米层的吸烟点位(P<0.01)。此外,0米层固定吸烟点监测全程的PM_(2.5)/PM_(10)比值平均为89.3%,16米层的为87.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机多次监测的6个点位中,距离吸烟点≤6米的范围内,空气PM_(2.5)浓度出现最大值的频次均最多且浓度最高;随着与吸烟点距离的靠近,空气PM_(2.5)浓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吸烟点周边通风状况及与吸烟点的距离是周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博览会 室外吸烟点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