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梅竹 许慧慧 +3 位作者 东春阳 周晓丹 张江华 钱海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中暑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等,共...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中暑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等,共1 152例,其中死亡组病例115例,存活组病例1 037例。同时,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发病日期的逐日气象资料,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逐日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风速等。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当日的个体因素以及气象因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中暑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1 152例重症中暑病例年龄为(56.29±18.95)岁,男性843例(73.18%),962例(83.51%)发病日处于热浪期,中暑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的病例分别有322(27.95%)、170(14.76%)、533(46.27%)和114例(9.90%)。存活组发病当日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分别为(32.81±1.99)、(38.20±2.24)、(29.22±1.94)℃,均低于死亡组[(33.76±1.17)、(39.19±1.31)、(29.72±1.66)℃](P值均<0.001);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分别为(60.36±9.75)%、(41.26±9.71)%,均高于死亡组[(54.59±6.89)%、(35.60±7.2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日平均湿度<60%、中暑类型为混合型的病例相比,日平均湿度≥60%、中暑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的病例死亡OR(95%CI)值分别为0.31(0.18,0.54)、0.13(0.05,0.34)、0.68(0.58,2.30)和0.87(0.48,1.58)。结论重症中暑病例发病当日的相对湿度以及中暑类型是重症中暑病例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死亡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