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1083例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初治缓解率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钦 林果为 +2 位作者 王军 林佩娣 王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 10 83例成人初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 (CR)率为 5 5 .5 % ,M3 的CR率最高 ,为 71.1% ,M5的CR率最...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 10 83例成人初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 (CR)率为 5 5 .5 % ,M3 的CR率最高 ,为 71.1% ,M5的CR率最低 ,为 42 .5 %。 1984~ 1994年除外M3 亚型的AML的各年CR率停留在 40 %~ 6 0 % ,无明显提高。 1984~ 1988年M3 的CR率为 5 5 .9% ,而 1989~ 1994年CR率为 84.9% (P <0 .0 1) ,同期诱导缓解死亡率分别为 2 2 .1%和 7.9%。M3 的CR率提高与全反式维甲酸的应用密切相关 ,用维甲酸和用其他方案诱导缓解的CR率分别为 86 .4%和 5 7.5 % (P <0 .0 1)。常规剂量和较大剂量诱导缓解化疗CR率分别为 5 5 .1%和 5 7.8% (P =0 .6 7)。DA、HOAP和HA方案的CR率无差异。结论  1984~ 1994年AML(除外M 3)CR率无明显提高。维甲酸的应用明显提高M3 的CR率 ,降低诱导缓解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药物治疗 初治缓解率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150例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小钦 林果为 +2 位作者 王军 王倩 林佩娣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总结上海市近 10年来急性白血病 15 0例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采用病例分析方法。结果 :15 0例 5年以上长期生存者中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6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81例 ,其它类型 4例。M3和 L1 的病例数... 目的 :总结上海市近 10年来急性白血病 15 0例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采用病例分析方法。结果 :15 0例 5年以上长期生存者中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6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81例 ,其它类型 4例。M3和 L1 的病例数较多。长期生存组患者发病时较年轻 ,2~ 10岁儿童占 33.3% ,青壮年约占 5 0 %。与非长期生存组患者比较 ,长期生存患者白细胞数较低 ,血小板数较高 (均为 P <0 .0 5 )。AML总化疗时间 >3年或≤ 3年中位生存时间无差别 ,AL L化疗时间≤ 3年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短。结论 :白血病类型、年龄、白血病负荷指标 WBC及血小板数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长期存活患者 预后
下载PDF
提高急性白血病耐药参数的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顾静文 林果为 王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 确定多药耐药基因 (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和DNA拓扑异构酶 (TopoII)诊断急性白血病 (AL)临床耐药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 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P -糖蛋白 (Pgp)的表达用单抗UIC2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法测定 ;mdr1、... 目的 确定多药耐药基因 (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和DNA拓扑异构酶 (TopoII)诊断急性白血病 (AL)临床耐药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 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P -糖蛋白 (Pgp)的表达用单抗UIC2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法测定 ;mdr1、MRP和TopoII的表达用RT PCR方法检测。以临床耐药作为金标准 ,用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评价上述指标的准确性 ;在ROC曲线上确定各种指标的最佳临界点 ;用EPINFOR统计软件比较各平行试验的灵敏度。结果 AUCROC:Pgp 0 .842± 0 .0 6 0 ,mdr10 .72 9± 0 .0 79,MRP 0 .739± 0 .0 77,TopoII 0 .5 2 0± 0 .0 87;Pgp、mdr1、MRP和TopoII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 10 %、0 .8、1.0和 0 .9。此时它们的灵敏度 (Se)和特异度 (Sp)分别为Pgp 74%和 82 % ,mdr16 5 %和 86 % ,MRP 6 1%和 86 % ,TopoII 6 5 %和 41% ;Pgp、mdr1和MRP高度表达中 ,耐药组比敏感组显著增多 (P <0 .0 5 )。TopoII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Pgp和mdr1,Pgp和MRP ,Pgp、mdr1和MRP的平行试验能够提高诊断临床耐药的灵敏度 ;系列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结论 Pgp、mdr1和MRP诊断价值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多药耐药性 联合试验 诊断
下载PDF
上海市623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选择病例的WHO亚型分布、初治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10
4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现状以及近20年来AML治疗效果的变化。方法对2003至2007年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收集的确诊为AML的623例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诊断,并随访患者,统计完全缓解率、生存... 目的了解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现状以及近20年来AML治疗效果的变化。方法对2003至2007年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收集的确诊为AML的623例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诊断,并随访患者,统计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并与国外的疗效进行同期比较,与20世纪90年代上海地区AML的疗效进行历史对照比较。结果623例AML患者CR率为66.5%,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年生存率为30.8%,3年内的复发率为55.1%,与国外报道的CR率相近,但复发率较高,长期生存率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较之上海市1984至1994年治疗的病例有明显提高。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和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治疗的CR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预后良好组[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后]的CR率为87.3%(79例中68例),中等组为61.8%(306例中189例),不良组为42.9%(112例中48例),APL的CR率为91.3%,染色体核型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性AML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预后与一般原发性AML无明显差异,染色体不良核型、高龄和发病时高白细胞计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结论上海市AML治疗水平较20年前有明显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长期疗效尚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急性 WHO分型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80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世界卫生组织亚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24家医院急性白血病(AL)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型的分布,并与国外资料进行比较,探讨我国AL患者WHO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连续样本,对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805例AL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24家医院急性白血病(AL)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型的分布,并与国外资料进行比较,探讨我国AL患者WHO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连续样本,对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805例AL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诊断。结果本组AL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7.4%(623/8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4%(164/805),AML和ALL之比为3.8:1。伴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AML占36.4%,AML伴多系病态造血占17.7%,不属于上述分类的AML占45.9%。FAB分型中M。最多,占33.9%,M3和M。比例高于国外,M,比例低于国外报道。与上海市1984—1994年AL资料相比,M。亚型比例增多,M,和M,亚型比例减少。AML染色体异常率61.7%,AML伴t(15;17)比例高于国外,染色体预后良好组占30.1%,预后中等组占51.6%,预后不良组占18.3%,预后良好组比例高于国外。ALL中前体B细胞ALL占绝大多数(82.3%),ALL中t(9;22)占28.2%。结论AML伴t(15;17)和M4比例高于国外,染色体预后良好组比例高于国外,AML的WHO分型和染色体异常类型与国外有所不同。与上海市1984—1994年AL资料相比,AML的亚型分布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分类法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小钦 林果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研究WT1基因在 10 2例AL中的表达。结果 RT PCR检测WT1基因的敏感性为 10 -4 。WT1基因在AL所有亚型中都有表达 ,...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研究WT1基因在 10 2例AL中的表达。结果 RT PCR检测WT1基因的敏感性为 10 -4 。WT1基因在AL所有亚型中都有表达 ,初治和复发的AL中阳性率为6 6 7% ,而在 5年长期生存者中阳性率只有 7 7% ( 4/ 5 2 )。随着完全缓解 (CR)时间的延长 ,WT1基因阳性率有所下降 ,但复发前又高度表达。WT1基因表达与否和AL的预后有关 ,WT1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R率分别为 45 8%和 83 3 %。WT1基因表达量与AL预后有很大关系 ,在AL中CR组和未完全缓解 (NR)组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 317和 0 80 9。结论 WT1基因在初治和复发的AL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长期生存病人。随着CR时间的延长 ,WT1基因阳性率有所下降 ,但复发前又高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WT1基因 基因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244 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Shanghai Leukemia Cooperation Group Wang Xiaoqin, Lin Guowei, Wang Jun, et al. Shanghai Huashan Hospital, Shanghai 200040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32-535,共4页
为了解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规律和预后因素。对244例HAL和同期非HAL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发现HAL构成比为8.5%,HAL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较多,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为了解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规律和预后因素。对244例HAL和同期非HAL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发现HAL构成比为8.5%,HAL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较多,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M5占的比例最多,为40.5%。HAL发病时肝、脾、淋巴结肿大,DIC,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较非HAL为多。完全缓解(CR)率为41.4%,低于非HAL的54.2%,早期病死率是23.8%。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占50%。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有发病时Hb≤40g/L,血小板≤30×109/L,DIC,感染,CNSL。结果显示:HAL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特别是HAL-AML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HAL-ALL,要重视其早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增多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4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23
8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以WHO分型诊断的上海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以及其对AL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等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68例AL患者初诊时F... 目的了解以WHO分型诊断的上海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以及其对AL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等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68例AL患者初诊时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ITD)突变和D835点突变;随访病例,用Kaplan—Meier和Log—rank等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AL患者的预后。结果468例AL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4例(79.9%),其中FLT3-ITD突变59例(15.9%),FLT3-D835点突变15例(4.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3例(17.7%),ALL中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检出FLT3-D835点突变2例(2.4%)。FLT3-ITD突变对AML[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R率、DFS和OS时间均有不良影响,FLT3-ITD突变阳性和阴性组CR率分别为52.3%和71.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8个月。FLT3-ITD突变对APL的CR率无明显影响,但对DFS和0S时间有不良影响。FLT3-D835点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FLT3基因突变在AML中较常发生,其中FLT3-ITD突变对于AML的CR率及OS时间均有明显影响;而FLT3-D835点突变预后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FLT3 WHO分型 FAB分型
原文传递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析 被引量:4
9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在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色FCM分析14例AML—M0病例的各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14例AML—M0中,仅1例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作出诊断,其余13例均依靠FCM作...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在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色FCM分析14例AML—M0病例的各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14例AML—M0中,仅1例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作出诊断,其余13例均依靠FCM作出明确诊断。在AML—M0中,髓系抗原CD33 14例(100%)表达阳性,CD13和CD117 9例(64%)表达阳性,CD34和HLA—DR12例(86%)表达阳性,一般成熟髓系相关抗原如CD16、CD10、CD14等均阴性,B和T淋巴细胞特异抗原如CD79a和CD3均为阴性,少数原始细胞表达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MPO)、TdT。常常表达一些淋系但并不特异的抗原如CD7、CD2或CD19,但比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的荧光强度弱。结论FCM免疫分型在AML—M0诊断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微分化型 免疫分型
原文传递
慢性苯接触工人TNF-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玲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苯接触健康工人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与正常健康人群差异有无显著性。方法用巢式PCR-RFLP方法检测73例苯接触健康工人及87例正常健康人群的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用卡方检验统计两组人群TNF--... 目的探讨慢性苯接触健康工人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与正常健康人群差异有无显著性。方法用巢式PCR-RFLP方法检测73例苯接触健康工人及87例正常健康人群的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用卡方检验统计两组人群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差异是否有显著性。结果苯接触组TNF--α238G/G基因型95.9%,A/G基因型4.1%,A/A基因型0%;正常健康组TNF--α238G/G基因型96.6%,A/G基因型3.5%,A/A基因型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接触组TNF--α308G/G基因型91.8%,A/G基因型8.2%,A/A基因型0%;正常健康组TNF--α308G/G基因型90.8%,A/G基因型9.2%,A/A基因型0%;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苯接触工人TNF--α238、TNF--α308多态性分布与正常健康人群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接触 TNF-Α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临床分析及诊断标准复习
11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47-849,共3页
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是一种少见的AML,约占AML的3%~5%,随着细胞免疫学的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M0患者被诊断,对M0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但因为其属于少见疾病,一些医师对诊... 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是一种少见的AML,约占AML的3%~5%,随着细胞免疫学的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M0患者被诊断,对M0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但因为其属于少见疾病,一些医师对诊断标准尚不十分熟悉,容易漏诊和误诊。现总结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协作组在2003年6月到2007年4月诊断的21例Mn患者资料,并复习诊断标准,希望提高广大医师对M0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断水平 临床分析 标准 复习 细胞免疫学 单克隆抗体 少见疾病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35例WHO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1
12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WHO亚型分布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特点,并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了协作组435例MDS患者,进行WHO分型,采用染色体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MD... 目的探讨我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WHO亚型分布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特点,并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了协作组435例MDS患者,进行WHO分型,采用染色体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MDS中位发病年龄为58(18~90)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病例比例最高,约占69.6%(303/435),其他亚型依次为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4.1%(105/435)、难治性贫血(RA)2.3%(10/435)、不能分类MDS(MDS—U)2.3%(10/435)、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1.2%(5/435)和5q-综合征0.5%(2/435),而西方国家RA、RAS、5q-综合征比例较高,RCMD亚型比例低于中国。11例染色体检查失败,424例染色体检查成功的染色体克隆性异常率为38.7%(164/424),其中RAEB—Ⅰ异常率最高62.5%(25/40),其次RAEB—Ⅱ48.4%(30/62)、RCMD34.5%(102/296)。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依次为:+8为12.7%(54/424)、复杂核型为9.0%(38/424)、染色体易位为7.8%(33/424)、-20q为6.6%(28/424)、-7/-7q为5.2%(22/424)、-5/-5q为4.2%(18/424),而国外最常见的是-5/-5q、-7/-7q、+8、11q及120/12q异常。以国际预后积分系统染色体预后分组,染色体预后良好组68.2%(289/424),预后中等组19.1%(81/424),预后不良组12.7%(54/424)。有17例患者因为异常细胞的比例偏低,染色体检查正常,但FISH检测到低水平的异常。结论我国MDS的WHO亚型分布与染色体异常分布与西方国家不同。FISH和常规染色体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类法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以WHO分型标准诊断的435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积分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3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以WHO分型标准诊断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预后因素,评价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WHO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WPSS)对MDS患者的预后评价意义,建立新的预后积分系统。方法采用前瞻胜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中美... 目的探讨以WHO分型标准诊断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预后因素,评价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WHO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WPSS)对MDS患者的预后评价意义,建立新的预后积分系统。方法采用前瞻胜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435例原发性MDS患者进行随访,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MDS患者3年生存率为46.7%,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亚型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亚型为10个月。424例有完整染色体检查的MDS患者以IPSS积分分组,低危组9.0%(38/424)、中危Ⅰ组66.5%(282/424)、中危Ⅱ组17.5%(74/424)、高危组7.1%(30/424)。多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Hb、血小板计数和IPSS积分为总生存期的独立的预后因素,WPSS不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但对于RCMD亚型患者,血小板、IPSS染色体分组和IPSS积分均不是总生存期独立的预后因素,年龄I〉60岁、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Hb〈90g/L、血细胞减少系列数和复杂核型异常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用这些因素建立新的预后积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进行验证,发现可以较好地预测总生存期。结论中国人MDS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与国外患者相似。IPSS积分可以较好预测MDS总体患者预后,IPSS积分略优于WPSS积分,但对于RCMD亚型的患者两者都没有良好的鉴别作用。利用临床参数建立的新积分可以较好地预测RCMD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区分不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生存率分析 预后 WHO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